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在4种四肢非主干血管蒂皮瓣移植术前的应用。方法采用GEVivid7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和脉冲多普勒(PW)技术标记供区皮瓣内深部动脉干及其皮支的准确位置、数目及分布情况,测量皮支起点处的外径,与术中解剖测量相对照,并获得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结果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7例拟行移植皮瓣的动脉干皮支的检出率为100%;其位置、数目及分布范围与术中所见相符;4种动脉干皮支的起点处外径超声测值与术中解剖测值结果比较,经配对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测出其血流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SP)、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平均血流速度(MV)、每分血流量(CQ)参数的值。结论高分辨率超声简便、直观地标记了供区皮瓣内动脉干及其皮支的分布情况,且测量其外径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准确评价了血管质量,为移植术前皮瓣的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及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能量图 (CDE)检测涎腺肿瘤血管的病理学基础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4 5例涎腺肿瘤患者术前应用 CDE检测肿瘤的血流信号及计算机辅助测定血流信号像素网格数 ,术后对切除肿瘤组织分别应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抗血管内皮细胞膜抗原 (CD34)单克隆抗体对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计数肿瘤的微血管密度 (MVD)及 VEGF染色强度 ,与 CDE血流信号像素网格数作相关性研究。结果 良、恶性涎腺肿瘤 MVD与 CDE像素网格数的等级相关关系显著且均呈正相关 ,良性组和恶性组的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6 4和 0 .981。涎腺恶性肿瘤 MVD与 VEGF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肿瘤 (P<0 .0 1)且 VEGF与 MVD呈正相关。结论 病理形态学基础研究表明 CDE在诊断涎腺良恶性肿瘤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置管引流术对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淀粉酶(S-Amy)、脂肪酶(LP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5例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引流术治疗,观察组给予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置管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S-Amy、LPS、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较对照组的69.05%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Amy、LPS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应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置管引流术可改善患者血清S-Amy、LPS水平,临床效果显著有效。  相似文献   
4.
带血管蒂皮瓣移植术是以组织瓣营养血管为蒂,通过局部转移来修复邻近组织缺损、创面修复、功能重建、器官再造、畸形矫正的一类手术。移植成活的关键是要有充足的血液供应。本文综述了带血管蒂皮瓣移植的基本原理、营养血管的解剖学基础、血供检测的几种方法,尤其是近年来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该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探讨颈动脉斑块显影情况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 130例患者,其中脑卒中组患者80例,对照组50例,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并发斑块者行实时造影剂增强超声造影,观察斑块显影情况。结果①脑卒中颈动脉硬化患者软斑(33/68,49%)及混合斑(22/68,32%)所占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21,9%;4/21,19%);②脑卒中患者中颈动脉斑块内显影率(42/68,6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2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斑块性质及超声造影显影情况与脑卒中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髋关节发育异常(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在婴幼儿期的演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目前还没有一种敏感性及特异性均很高的方法可以对新生儿DDH作出准确的诊断。现在临床上仍把体格检查作为新生儿DDH筛查最常用的方法,但是此方法缺乏流行学数据支持。一些文献报道,需要手术治疗的DDH患者中,约60%的患者在出生时体格检查并未出现异常。现在超声波检查在新生儿DDH筛查方面被认为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关于超声波对婴幼儿DDH的筛查可两种方法,一种是对所有新生儿进行普遍性超声筛查,这种方法在欧洲国家已经被普遍使用;另一种是对于那些具有DDH发病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选择性筛查。普遍性超声波筛查的缺点是经常出现假阳性及检查费用较高,其优点是可以使DDH晚期手术率降低6-10倍。现在也有报道指出,对那些在体格检查中出现异常体征以及具有DDH发病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选择性超声筛查也可以降低DDH晚期手术率。本篇文章对关于这两种筛查方法的文献进行了系统性回顾。两种筛查方法各有优缺点。在不同地区关于这两种筛查方法优劣的研究中,结果也各相不同。各国卫生部门一直在权衡这两种筛查方法,由于普遍性超声波筛查成本较高,所以一般不作为首选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超声血管回声跟踪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功能及结构改变是导致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动脉功能改变的早期发现已作为心脑血管病早期检测的首要指标.动脉硬化对血管结构的侵犯是一个不断进展的过程,事实上在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lerosis,AS)形成之前动脉功能早已发生改变.动脉弹性(arteries elasticity,AE)减退是多种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对血管壁早期损害的综合表现,是早期血管病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指标[1,2],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缬沙坦对因持续性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等不良反应被迫停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抑制剂的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2 0 0例因持续性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等不良反应及肾功能不全 ,不能用ACE抑制剂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 10 0例。治疗组予缬沙坦 80mg,po ,qd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 :高血压患者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吲达帕胺、美托洛尔。 2组中心力衰竭患者用利尿剂、洋地黄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溶栓治疗 ,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亦行相应的治疗。 2组服药 4wk以上对比观察持续性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等的出现情况。垂直对比观察肝、肾功能的变化。同时观察血压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未见持续性干咳、皮疹的患者 ,3例患者出现轻微咳嗽 ,未因此而停药 ;对照组有 2例轻微咳嗽的患者。用缬沙坦前后BUN ,Cr变化无显著性 ,肝功能损害未见加重 ,2例患者服缬沙坦后水肿加重。高血压患者用缬沙坦前和 2wk后的SBP分别是 (15 8± 17)mmHg(1mmHg =0 133kPa)和 (139± 14 )mmHg ,P <0 0 1;DBP分别是 (10 1± 14 )mmHg和 (86± 13)mmHg,P <0 0 1。但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因干咳等被迫停用ACE抑制剂的患者服用缬沙坦是安全的 ,严重水肿的患者用缬沙坦需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 TDI)技术及右室内压力变化速率(dp/dt)综合评价肺心病患者右室功能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90例肺心病患者(肺心病组)和30例单纯三尖瓣反流患者(对照组)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用血流连续多普勒测量三尖瓣反流,估测肺动脉压(PG)及右心室室内压力变化速率( dp/dt).然后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从心尖四腔观获得右室侧壁三尖瓣环的运动速度频谱图,测量舒张早期负向E峰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负向A蜂峰值速度(Am)及二者峰值比Em/Am,同时测量收缩期正向S蜂峰值速度(Sm).结果 肺心病组dp/dt、Em、Em /Am、Sm均低于对照组(P<0.01),Am高于对照组(P<0.01);肺心病患者右心收缩及舒张功能均减低,且dp/dt与PG呈负相关(r=-0.764,P< 0.01).结论 TDI及dp/dt可用于临床评价肺心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变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蒙古地区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硒蛋白P(Sepp1)基因rs757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分布情况及与环境非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阐明其与PTC发病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选择内蒙古地区汉族PTC患者138例和健康对照者140人,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AS-PCR)技术检测Sepp1基因rs7579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并根据不同临床特征(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有无淋巴转移)进行分层分析,同时结合非遗传相关因素,如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BMI)、碘盐摄入和精神状态等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综合探讨Sepp1基因rs7579位点SNPs与PTC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高BMI、碘盐摄入、精神状态差和工作压力大增加PTC发病风险(均P<0.1);Sepp1基因rs7579位点GG、GA、AA基因型和G、A等位基因频数分布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2,P>0.05;χ2=0.673,P>0.05)。分层分析,年龄≥ 50岁组中PTC患者GG、GA和AA基因型频数分布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17,P=0.028),PTC患者AA基因型频数分布明显低于对照者(P<0.05),携带A等位基因的AA/GA型个体患PTC的风险低于GG型个体(OR=0.481,95%CI:0.267~0.866)。结论:BMI、碘盐摄入、精神状态和工作压力是PTC发病主要影响因素,A等位基因可能是PTC保护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