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 (Minimal Invasive Coronary ArteryBypass Grafting,MICABG)目前已成为冠心病外科治疗的一种趋势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等特点 ,现已应用于临床。1999年 6~ 11月 ,我院共完成 1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Off- 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男 13例 ,女 3例 ;年龄 37~ 74岁 ,平均 6 0 .5岁 ;体重 6 3~ 85 kg,平均 72 .6 kg。其中稳定型心绞痛 2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12例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 GDF-15)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危险分层的截断点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病例-病例研究,292例NSTE-ACS患者入院时测定血清GDF-15水平,观察3mo时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梗和心源性死亡)的情况.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GDF-15水平截断点,根据该值将患者危险分层,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结果 血清GDF-15水平危险分层的最佳截断点取1608ng/L,其敏感性81.3%,特异性61.7%.高危组中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54例(38.3%),而无事件者为87例(61.7%);低危组中依次分别为11例(7.3%)和140例(92.7%).高危组预后情况较低危组更差(38.3%vs7.3%,P<0.001;RR为5.25,95%CI为2.60~10.59).结论 血清GDF-15水平对NSTE-ACS患者危险分层的最佳截断点为1608ng/L,是较可靠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PCI的疗效.方法 急诊入院的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组(30例)或晚期组(30例),早期组于急诊入院时或晚期组于导管室时推注负荷量10μg/kg的替罗非班,继之0.15μg·kg-1·min-1静脉滴注维持24~36 h.比较两组间PCI前、后的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心功能、血小板聚集率及出血情况.记录住院期间及随访3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术前早期组TIMI前向血流达到3级的比例明显高于晚期组(36.7%和13.3%,P=0.037);而术后早期组TIMI前向血流达到3级的比例与晚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37%和76.7%,P=0.519.术前和术后的早期组TMP 2~3级比例均高于晚期组(分别为33.3%和10.0%,P=0.028;83.3%和56.7%,P=0.024.术后两组LVEF均较术前提高[早期组(52±8)%和(42±6)%,P=0.005;晚期组(49±9)%和(43±8)%,P=0.02].术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早期组(44.7±14.5)%和(53.9±17.7)%,P=0.033;晚期组(46.0±18.4)%和(55.4±12.0)%,P=0.023],出血并发症及MACE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诊入院时尽早应用替罗非班对AMI患者直接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能够更明显改善靶血管前向血流TIMI分级及心肌灌注TMPG分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