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内科杂志》2022,(5):525-530
复发性多软骨炎(R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全身炎症性疾病, 主要累及软骨及富含蛋白聚糖成分的组织, 特征性表现为耳和鼻软骨炎症、畸形。为提高临床医生对RP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在借鉴目前国内外经验和指南的基础上, 制定了本规范, 总结了RP的临床表现、诊断及疾病活动评估, 旨在规范RP临床治疗方案, 改善RP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ereditary angioedema, HAE)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反复发作的皮肤和黏膜水肿为特征。水肿可出现在任何部位,最致命的为喉水肿,引发窒息,危及生命。若水肿累及消化道黏膜,可引起腹痛、呕吐等症状,易误诊为急腹症。颜面、躯干及四肢等皮肤水肿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提高急诊科医生的识别及处理能力,本专业组特编写此诊疗路径。路径除对HAE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进行介绍外,还汇总了既往在中国已经发表的急诊科病例,以便广大医生更好的理解疾病,并绘制诊疗路径图,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描述中国10个地区中老年人尿失禁患病率的人群和地区分布特征。方法对完成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2020-2021年第三次重复调查的24 913名45~95岁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员面对面询问了解研究对象发生尿失禁的情况, 进一步区分单纯压力性尿失禁、单纯急迫性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分性别、年龄、地区等特征报告尿失禁及其亚型的患病率, 并描述患者严重程度和接受治疗情况。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65.4±9.1)岁。以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年龄标化后, 女性自报尿失禁标化患病率为25.4%, 男性为7.0%。男性中单纯压力性尿失禁、单纯急迫性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的标化患病率依次为1.7%、4.2%和1.2%, 女性中对应的标化患病率依次为13.5%、5.8%和6.1%。男性尿失禁及各种亚型的患病率、女性尿失禁及除单纯压力性尿失禁以外的各亚型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01)。调整年龄后, 农村男、女性尿失禁患病率均高于城市(P<0.001)。男性和女性尿失禁患者自报接受治疗率分别为15.4%和8.5%。结论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尿失禁患病率较高, 且女性高...  相似文献   
4.
陈翠珠 《北京医学》2023,(5):448-450
快速准确的微生物鉴定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用药和控制传染病流行。传统病原微生物鉴定耗时且应用范围有限,越来越多测序方法被用于病原微生物研究。现从16S rRNA测序在细菌鉴定分析中的应用、18S rRNA和转录间隔区序列(internally transcribed spacer sequences, ITSs)在真菌或寄生虫等真核微生物鉴定分析中的应用、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 WGS)在可分离培养的单个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宏基因组测序(metagenomic sequencing,MGS)在未知感染的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病原微生物的鉴定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流入饱和技术对多标记后延迟动脉自旋标记(multi-PLD ASL)图像中动脉内"流入伪影"的影响。方法 针对8名健康志愿者分别行使用/不使用流入饱和技术顺序采集(SASL)及Hadamard编码采集(HASL),观察并比较SASL/HASL图像中出现动脉内异常信号的频率及其特点。结果 不使用流入饱和HASL中,70.00%(28/40)灌注图像动脉内可见异常信号,包括高信号和低信号,常见于血管走行区域;使用流入饱和技术后,仅5.00%(2/40)灌注图像中动脉内出现异常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使用流入饱和的SASL图像中,75.00%(30/40)动脉内可见异常信号;使用流入饱技术后,仅7.50%(3/40)动脉内出现异常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流入饱和的HASL(5.00%)与SASL(7.50%)动脉内出现异常信号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入饱和技术可减轻或消除单次激发multi-PLD ASL中的动脉"流入伪影"。  相似文献   
6.
《中华医学杂志》2022,(25):1859-1863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死亡率高的高精尖技术发展到大家熟知的最后的生命支持利器, 目前ECMO技术蓬勃发展, 广泛用于重度呼吸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救治。近年来, 国内ECMO的应用也有着长足的发展, 但在ECMO中心建设和ECMO相关技术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就中国ECMO开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论述, 如开展例数不足、地域差异、中心建设和相关技术问题等。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中可疑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增高但无明确结构性病灶者预后差异大,临床治疗决策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拟探究131I治疗及不同治疗剂量对于这类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回顾并分析2007—2021年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的138例DTC全切术后可疑Tg水平增高的患者,依据首次131I治疗剂量分为低(剂量为1.11 GBq)、中(1.11 GBq<剂量≤3.70 GBq)、高(3.70 GBq<剂量≤7.40 GBq)3组,观察不同剂量131I治疗后6个月的短期及后续未再行其他干预患者的长期疗效,并进一步观察经初始治疗评估为生化疗效不佳(biochemical incomplete response,BIR)患者的临床转归。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预测结构性疗效不佳(structural incomplete response,SIR)和远处转移的刺激性Tg(stimulated Tg,sTg)的最佳界值点。结果: 低、中、高3个剂量组中分别有6.7%、13.5%、7.0%的患者短期疗效达到疗效满意(excellent response,ER),3组间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02,P=0.60)。常规随访下3组患者的长期疗效同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94,P=0.23)。经初始治疗评估为BIR的患者经常规随访和再次131I治疗后的临床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324.5,P=0.15)。预测SIR和远处转移的sTg最佳界值点分别为27.5和61.7 ng/mL。结论: 可疑Tg水平增高的DTC患者复发率较高,以27.5 ng/mL为sTg界值点有助于尽早识别这部分患者。131I治疗有助于术后可疑Tg水平增高患者快速达到ER,但高剂量131I治疗未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增益效应;再次131I治疗对于BIR患者未显示出进一步获益。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患过敏性疾病不少见。随着世界范围人类预期寿命延长及过敏性疾病的人群患病率增加, 老年过敏性疾病患者绝对人数不容忽视。既往认为, 过敏多为儿童及青少年发病, 随着年龄增长过敏逐渐消失。但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老年人过敏患病率呈增长趋势。多种过敏性疾病患病率与人群发病相似, 某些过敏性疾病如药物过敏在老年人患病率更高。老年人过敏性疾病表现常不典型, 且合并多病鉴别诊断难度增加, 老年人多重用药增加, 使得老年过敏性疾病治疗存在更多挑战。本文从免疫衰老的特点及不同过敏性疾病在老年人群的表现, 阐述老年人过敏的特点, 以引起对老年人过敏性疾病的重视, 推动预防及疾病控制,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助力老年人慢病管理。  相似文献   
9.
脊柱畸形是一种高致畸致残性疾病,其发病年龄可覆盖全生命周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有了显著的进步。目前人工智能在疾病的诊疗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能,也逐渐被应用于脊柱畸形的筛查、诊治、手术决策、术中操作和并发症预测等多个方面。近年来,许多研究对此方向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很多具有优秀表现和广阔应用前景的方案与模型,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奥希替尼是一种不可逆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对EGFR敏感突变和T790M突变具有高度选择性.尽管第三代EGFR-TK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但耐药的发生不可避免.耐药机制影响了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精准靶向耐药机制,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更有助于患者临床获益.第三代EGFR-TKI获得性耐药机制主要包括EGFR依赖的耐药机制、旁路替代途径激活及表型转化.部分耐药机制已有较为明确的治疗方式,但更多耐药机制的克服策略尚在探索之中.文章旨在综述第三代EGFR-TKI治疗NSCLC后的获得性耐药机制及克服策略,发现潜在临床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