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乳腺肿块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索体素内不相关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乳腺肿块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云南省肿瘤医院2015-07-01-2015-12-30乳腺肿块患者127例,共135个病灶,其中乳腺癌75例(75个病灶)、良性肿瘤27例(32个病灶)、囊肿10例(13个病灶)、炎性病变15例(15个病灶).所有患者行常规DWI及IVIM-DWI、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将病灶分为乳腺癌组、良性肿瘤组、囊肿组、炎性病变组,并以对侧正常腺体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病变及正常腺体各组间ADC、D、D*和f值有无差异,评价上述各参数对乳腺肿块样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IVIM-DWI上,随b值增大,囊肿信号呈单指数线性衰减,正常腺体组织、炎性病变、良性肿瘤及乳腺癌信号呈双指数非线性衰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组ADC(F=119.35,P<0.001)、D(F=58.31,P<0.001)、f(F=50.961,P<0.001)和D*值(F=2.732,P=0.0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ADC值除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肿组ADC值最高,乳腺癌组最低;D值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值除炎性组和乳腺癌组、腺体组和良性肿瘤组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值仅囊肿组与其他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D与ADC值比较,除囊肿组D值和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各组ADC值均高于D值,P<0.001.D、ADC和f值诊断乳腺肿块样病变良恶性实验得到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分别为0.930、0.898和0.768,D值诊断效果最好,三者鉴别诊断乳腺肿块样良恶性病变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89×10-3mm2/s、1.08×10-3 mm2/s和5.54%,相对应的诊断敏感性依次为95.7%、89.3%和79.2%,特异性依次为92.9%、87.5%和71.4%.结论 IVIM-DWI对于乳腺肿块样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D值诊断效能较常规ADC值更好.  相似文献   
3.
4.
探讨客观反应小科室临床实习的方法.选择2002年至2006年临床医学本科儿科实习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出科考试改革探讨,随机分为抽签式考试组和传统式考试组,用病历书写为评判,得出在实习时间比较短的小科室中,多站式考试不能进行时可以开展抽签式考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调查我省梅毒与淋病疫情报告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改进疫情监测和制定我省性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按比例分层抽样方法,兼顾重点地区,全省选取了14个州(市)34个县(区)61家医疗机构调查(2010~2014)年淋病和梅毒的报告情况和筛查检测情况;结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据和全国性病防治信息系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调查地区报告的梅毒总病例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一期梅毒报告病例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χ~2=494.44,P0.01),二期梅毒报告病例数呈缓慢上升趋势(χ~2=18.053,P0.01),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和检测数逐年提高,淋球菌涂片检查、淋球菌培养及核酸检测量逐年增多。结论我省医疗机构皮肤性病科报告病例反映梅毒发病趋势为一期梅毒下降,二期梅毒小幅平稳增长,而梅毒总报告数增长,是由于医疗机构梅毒扩大筛查所致;淋病实验室检测逐年增多,是导致淋病报告病例数增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文章讨论了PET回旋加速器水冷却系统中有效控制水电导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室内测试5种人体汗液中的脂肪酸类物质对白纹伊蚊的触角电位影响和引诱效果。方法触角电位仪测试白纹伊蚊对酸类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T"型嗅觉仪测试酸类物质对白纹伊蚊的引诱作用。结果触角电位测试中,辛酸和L-乳酸引起白纹伊蚊明显的触角电位变化,在10μl/ml剂量时引发了最大的触角电位反应,平均EAG反应测定值分别为(2.768±0.457)mV和(1.945±0.783)mV;肉豆蔻酸、苯甲酸和壬酸不能引发白纹伊蚊明显的触角电位变化(P〉0.05)。在引诱效果测试中,辛酸浓度大于1μl/ml时对白纹伊蚊有明显引诱作用(76.65±1.09,P=0.016),浓度达到10μl/ml时,对白纹伊蚊引诱作用可超过80%(P=0.002 9);乳酸在10μl/ml对白纹伊蚊有微弱引诱作用[(60.34±3.88)%,P=0.04],0.1μl/ml和1μl/ml浓度引诱作用与对照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362)。肉豆蔻酸、苯甲酸和壬酸在本次测试的3个浓度,处理臂中的蚊虫数量与对照臂中的数量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辛酸和L-乳酸引起白纹伊蚊明显的触角电位变化,并表现对白纹伊蚊的引诱作用,今后将在野外进行引诱效果测试。  相似文献   
9.
膈疝为腹腔内或腹膜后的脏器通过膈肌裂孔或缺损进入胸腔的病理状态,本文根据一例胸骨旁裂孔大网膜疝病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扁桃体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of the tonsil tonsillar,SCCs)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R)表达的关系,探讨HPV与EGFR和VEGF在扁桃体鳞癌发生中的交互效应。方法:采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T-PCR)检测85例扁桃体鳞癌HPV DNA及型别,通过HPV DNA分析进行HPV感染状况的测定;同时采用半定量免疫组化检测HPV(+)组和HPV(-)组中VEGF、EGF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扁桃体鳞癌中HPV感染率为49.4%(42/85),HPV-16型占所有感染者的比例为90.5%(38/42),明显高于其他型别;HPV(+)组EGFR蛋白表达明显低于HPV(-)组(P值均<0.01);HPV(+)组与HPV(-)组VEGF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此外,VEGF表达与EGFR、患者的年龄、性别、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HPV感染与扁桃体鳞癌的发生存在相关性,HPV相关的扁桃体鳞癌中,HPV基因可能通过改变EGFR表达致癌,为HPV致癌机理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