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基因第二内含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女性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等位基因扩增-聚合酶链反应(ASA-PCR)方法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对20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和200例正常女性(对照组)进行检测,分析两组人群FGFR2基因第二内含子的三个单核苷酸位点rs2912778r、s3135718和rs11200014的多态性分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s2912778(T/T、T/C、C/C)r、s3135718(A/A、A/G、G/G)r、s11200014(A/A、A/G、G/G)的基因型分布在对照组和乳腺癌组之间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病理分型进一步分析,三个位点野生型与变异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GFR2基因第二内含子的三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来源于tRNA的RNA片段(tRNA-derived Fragments,tRFs)是一种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长度约为14-35 nt。tRFs源自前体tRNA(Pre-tRNA)或成熟tRNA,有如下几种主要类型:tRF-1,tRF-2,tRF-3,tRF-5和i-tRF,其在生命进程中具有调节基因表达、抑制蛋白质翻译等作用机制,并且在肿瘤诊治中也可充当生物标志物、治疗靶点等。本文就tRFs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3.
肺癌发病率与致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且肺癌患者生存期短,复发率高。目前精准医疗对肺癌治疗的影响越来越大,常见精准医疗有靶向驱动突变的制剂、靶向参与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治疗以及利用microRNAs(miRNA)作为潜在的治疗药物及诊断标志物。作者综述了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精准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4.
从黄瓜花叶病毒(CMV)中提取总RNA,通过反转录-PCR(RTPCR)扩增得到其运动蛋白2b基因,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上。DNA序列分析表明,所得到2b基因全长为303bp与已发表CMV序列相同。将目的片段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0a上,并在大肠杆菌JM109诱导表达,诱导9h后。融合蛋白表达量最大。经SDS-PAGE检测,融合蛋白以可溶形式存在。制备的抗血清,效价为1:4000。  相似文献   
5.
山东半岛地区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BRCA2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山东半岛地区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中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2的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 应用PureGene DNA纯化系统提取52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DNA,对BRCA2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及内含子和外显子拼接区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初筛,对发现异常片段经重新扩增后进行DNA测序证实.结果 在52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现3个(5.8%)BRCA2的致病性突变(2001delTTAT,4099>T,5873C>A).其中,家族性乳腺癌突变率达到12%(3/25),在单纯早发性乳腺癌病例中未发现致病性突变.结论 在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2基因突变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在此人群中有必要进行相关的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固定化酵母蔗糖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壳聚糖作吸附剂、戊二醛作交联剂,对酵母蔗糖酶进行固定化研究,同时用琼脂糖固定化的蔗糖酶和游离酶与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壳聚糖固定化蔗糖酶贮藏稳定性、对变性剂以及对温度的耐受性均明显优越,而Km值与琼脂糖固定化酶相当,但比游离酶明显增高,酶的最适pH三者相近。研究表明,壳聚糖固定化酶所需的戊二醛浓度为0.6%,交联时间不低于6 h。固定化蔗糖酶对变性剂(乙醇、脲)的耐受力明显高于游离酶。  相似文献   
7.
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与另外2位外国科学家分享),表彰她在青蒿素研究中的突出贡献。作者回顾了屠呦呦先生及其课题组研究青蒿素的过程。青蒿素来自中国传统中医药,其发现及成为新药的过程值得我们认真去研究,今后我国中医药应该像青蒿素一样走转化医学这一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UTI粗品经壳聚糖多孔珠-胰蛋白酶亲和层析,得到比活为1350U/mg,收率为40.2%UTI组分,再经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发现存在四种分子形式,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7000,43000,23000,16000。其中,16000的无UTI活性。亲和层析提纯得到的UTI的热稳定性比原尿中的UTI的热稳定性要差。  相似文献   
9.
抗MRSA链霉菌NJ0510的抑菌活性及发酵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有效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链霉菌NJ0510。考察了抗菌谱及各种发酵影响因素对链霉菌NJ0510抑菌活性物质产生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对培养基中碳、氮源的组成及发酵天数进行了优化。实验表明该菌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40h的种子培养液以10%的接种量接入到含1%葡萄糖、2%糊精和4%蛋白胨,40mg/LFeCl3、20mg/LCuSO4.5H2O和1mg/LCoCl2.6H2O的发酵培养基中,在200r/min振荡条件下,培养5d。  相似文献   
10.
抗粘蛋白1单链抗体的构建及其功能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离鼠源抗粘蛋白1(mucin1,MUC1)单克隆抗体可变区基因,构建有结合功能的单链抗体,并初步检测结合活性.方法 提取杂交瘤细胞总mRNA,合成cDNA后,PCR扩增鼠特异性抗体可变区编码基因,通过9个氨基酸的连接子构建表达单链抗体的原核重组表达载体,体外诱导表达纯化后,采用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方法分析单链抗体与变性或天然状态下抗原的结合活性.结果 在杂交瘤细胞中成功分离到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重组链接后形成单链抗体能够在大肠杆菌中分泌表达,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该单链抗体能够与变性或天然状态下的T47D肿瘤细胞表面MUC1特异性结合.结论 成功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抗肿瘤相关MUC1单链抗体,该单链抗体具有与MUC1特异性结合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