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4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育年龄有很多妇女合并基础疾病,如内科疾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对于这些妇女能否胜任妊娠的整个经过,对母婴是否安全等均需要在妊娠前做好咨询,妊娠后需要妇产科以及相关科室共同管理.在妊娠前咨询方面要全面考虑到母婴双方面,主要关注妊娠对疾病的影响,疾病对妊娠的影响,同时要对疾病本身及相关的治疗对胎儿造成的影响等进行全方位考虑.对于不能胜任妊娠者,应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同时应进行避孕方法的咨询并提供行之有效的避孕方法,以避免意外妊娠而加重其基础疾病或导致疾病复发以及终止意外妊娠所带来的风险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中期引产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国10家医院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中期引产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纳入10家医院1893例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中期引产妇女,注射与引产间隔中位时间41.5(43.7±14.6)h。3d内成功分娩1798例(95.0%),5d内成功分娩1886例(99.6%)。孕周越大(OR=1.28,P0.001)、产次越多(OR=1.13,P=0.007)、依沙吖啶使用剂量越大(OR=1.02,P=0.012),规律宫缩发动越早(OR=0.94,P0.001),则引产间隔时间越短。278例有剖宫产史妇女无子宫破裂发生。结论: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中期引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不增加瘢痕子宫妇女引产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中医学十二皮部理论观察顽固性寻常性银屑病的主要皮损分布部位,分析其在十二皮部的分布规律以及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3个基本证型之间皮损所在皮部的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完善银屑病辨证论治理论、提高临床疗效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对顽固性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所在皮部进行观察,将主要皮损部位描画于"皮损所在皮部研究观察表",记录患者皮损所在的皮部。总结皮损在十二皮部出现的频数及百分率,并进行排序,分析其在十二皮部的分布规律以及不同证型间皮损所在皮部的分布规律。结果顽固性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在十二皮部分布的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主要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皮部、足阳明胃经皮部、足少阳胆经皮部、足厥阴肝经皮部和足太阴脾经皮部。顽固性寻常性银屑病各证型(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之间皮损在十二皮部分布的频率差异,以及各证型与总体相比较皮损在十二皮部分布的频率差异,尚均未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顽固性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在十二皮部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太阴脾经等皮部皮损分布较多,提示以上经络脏腑可能与顽固性寻常性银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顽固性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在十二皮部的分布与银屑病"从血论治"的分型尚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活血解毒汤治疗银屑病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活血解毒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治疗12周后,进行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中医主要临床症状、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0%,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ASI评分、DLQI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在红斑、浸润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活血解毒汤对寻常性银屑病血瘀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SIRT6基因属于Sirtuin家族的一员,是长寿候选基因.本文旨在长寿老人中探索SIRT6基因的罕见及常见变异分布情况.方法 从如皋长寿及衰老队列的长寿组中随机抽取102例长寿老人(≥95岁),对SIRT6基因的启动子及外显子区域进行PCR扩增和直接测序,识别罕见及常见变异,并与千人基因组中汉族人群数据进行频率比对.结果 总共完成约10 kb的测序,覆盖了SIRT6基因的8个外显子和1.5kb的启动子区域.在发现的20个已报道变异位点中,6个分布在启动子区,1个分布在外显子上,2个分布在3'UTR区域,11个分布在内含子区.共有12个已报道变异位点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inor allele frequencies,MAFs)超过0.05;其中,rs352493(MAF=0.245)为非同义突变.在剩下8个MAF低于0.05的已报道位点中,rs117541451 (MAF=0.010)和rs146420357(MAF=0.029)与千人基因组中汉族人相应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观察到5个新发位点,其MAF均为0.005.这5个位点中,有1个分布在外显子上,1个分布在启动子区,1个分布在3'UTR区域,2个则分布在内含子区.结论 在如皋长寿人群SIRT6基因上首次观察到20个已报道变异位点(12个为常见位点)及5个新发位点(均为罕见位点).这为长寿的遗传学探索及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候选位点,进一步强调了罕见变异在长寿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无症状高肌酸激酶血症与脂代谢及血清非酶抗氧化物浓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到2017年9月在我院的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伴发无症状高肌酸激酶血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共25例;按照1∶4配对的原则,选择相同住院时期内与研究组同性别、年龄(±3)的血清肌酸激酶浓度正常范围的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共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白细胞计数、血脂及非酶抗氧化物水平,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先采用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后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阳性症状评分、白细胞数、非酶抗氧化物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甘油三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1).经过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阳性症状评分[OR=1. 14,95%CI (1. 05-1. 25)]、中性粒细胞[OR=2. 48,95%CI(1. 42-4. 30)]及总胆红素[OR=1. 20,95%CI (1. 05-1. 38)]的升高为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伴发无症状高肌酸激酶血症的危险因素,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OR=0. 08,95%CI (0. 01-0. 19)]可能为保护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伴发无症状高肌酸激酶血症与精神病理、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血脂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受精卵着床于前次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具有限时性,早孕期为异位妊娠,中晚孕则发展为宫内中孕,胎盘植入或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发症发生率高,有大出血、子宫破裂甚至子宫切除的风险。处理原则:应该早诊断、早终止、早清除。终止的方法尚无标准。目前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子宫动脉栓塞或者两者的联合。药物等保守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失败率高,耗时长等特点不建议首选。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的腹腔镜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院自 1995~ 1998年经腹腔镜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不孕患者 141例 ,现将诊疗情况回顾总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 :1995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因不孕症入院行腹腔镜诊治的患者共 342例 ,其中经腹腔镜及病理检查诊断为内异症的患者 141例。年龄在 2 4~ 36岁之间 ,平均 30 8岁。不孕时间 1~ 8年 ,平均 4 6年。2 .方法 :月经干净后前半周期 ,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行腹腔镜检查及治疗 ,观察并记录子宫和双侧附件等盆腔情况 ,并常规在腹腔镜下行美蓝通液。应用激光烧灼、电凝、电切子宫内膜异位灶、卵巢异位囊肿 ,分解盆腔…  相似文献   
9.
温热对HPV感染皮肤中朗格汉斯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温热条件处理后的正常皮肤/尖锐湿疣皮损组织中朗格汉斯细胞(LC)的形态、数量及迁移。方法 利用37 ℃、42 ℃、45 ℃不同的温热条件处理置于培养液中的离体尖锐湿疣皮损(16例)和正常皮肤组织(15例),采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测定LC形态、数量和迁移的变化。结果 表皮中LC数量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减少,正常皮肤组织表皮内LC数量分别为:782.40 ± 114.88(37 ℃),649.44 ± 119.40(42 ℃),510.88 ± 118.64(45 ℃);疣体组织表皮内LC数量分别为:646.04 ± 135.67 (37 ℃)、489.38 ± 118.19 (42 ℃)、387.93 ± 110.15 (45 ℃ );LC树突变短、减少或消失。温热促进LC迁移至培养液中。不同温度下,游走的LC表达CD1a的数量不同,正常皮肤组织游走至培养液中LC表达CD1a的比率分别是0.19% ± 0.18%(37 ℃),0.89% ± 0.19%(42 ℃),1.59% ± 0.28%(45 ℃);尖锐湿疣组织分别为0.62% ± 0.31%(37 ℃),2.31% ± 0.54%(42 ℃),6.33% ± 0.98%(45 ℃)。结论 温热能够促进LC的迁移,籍此有可能增强LC在免疫应答中的抗原提呈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单纯外用卡泊三醇软膏和外用卡泊三醇软膏联合口服中药治疗对寻常性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即分成单纯外用卡泊三醇软膏组和外用卡泊三醇软膏联合口服中药组.疗程为12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 两组于第8周以后皮损PAS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单纯西药组的有效率为73.3%,中西药联合组的有效率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用卡泊三醇软膏联合口服中药治疗寻常性斑块状银屑病优于单纯外用卡泊三醇软膏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