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肺癌的治疗非常复杂,需要多学科联合来提供综合治疗。介入性肺脏病学是利用微创的方式为疑似肺癌的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分期,在目前仍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领域。支气管超声引导下的对纵隔淋巴结采样进行分期,同时进行驱动突变检测是早期和晚期肺癌诊断及治疗的重要工具,支气管超声引导下支气管镜的进步使得可疑周围性病变的组织学采样的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同时为立体定向放疗植入基准标记。此外,介入性肺脏病学可以缓解不可手术的癌症及晚期癌症。由于低剂量CT扫描用于肺癌的早期发现,对肺部结节的治疗有经验的肺病专科医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减少侵袭性采样,整合多学科诊治的模式进行分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心脏继发性淋巴瘤 (SLH)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预后因素 ,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5例SLH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结果 初诊时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的 17例 (2 6 .2 % ) ,纵隔淋巴结肿大 35例 (5 3.8% )。 5 4例 (83.1% )临床分析为Ⅳ期 ,心功能Ⅲ或Ⅳ级占 2 2例 (33.8% )。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弥漫性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和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共占 4 7例 (72 .3% )。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和霍奇金淋巴瘤 (HL)的有效率分别为 6 3.2 %和 10 0 % ,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18个月和 4 7个月。结论 浅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为SLH最常见症状 ,多数患者为晚期 ,多因素分析表明心功能分级 (P =0 .0 13)和治疗效果 (P =0 .0 0 6 )为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霍奇金淋巴瘤的综合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霍奇金淋巴瘤(HL)的治疗根据临床分期及预后因素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模式:预后良好的Ⅰ或Ⅱ期以2~4周期化疗加局部IF放疗;预后不良的Ⅰ或Ⅱ期采用4~6周期化疗加局部IF放疗的综合治疗:晚期HL治疗则以化疗为主放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模式。解救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考虑化疗或大剂量化疗加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4.
放疗同步HP方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顺铂 羟基喜树碱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93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以顺铂 羟基喜树碱化疗的同期放化疗组(CRT)和单纯放疗组(RT),两组均采用60Co-γ线或加速器照射,鼻咽部Dr68Gy~78Gy/7~8W,颈部DT50Gy~74Gy/5~8W,CRT组于放疗第1天起同时采用顺铂 羟基喜树碱化疗.[结果]放疗后颈部肿块残存率CRT组为14.9%,RT组为37.0%(P<0.05).CRT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7%、57.4%;RT组分别为47.8%、30.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鼻咽部3年复发率CRT组为8.5%,RT组为30.4%,颈部复发率CRT组为6.4%,RT组为26.1%.3年远处转移率CRT组为14.9%,而RT组为47.8%,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毒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顺铂联合羟基喜树碱化疗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可提高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毒副反应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不同肺体积确定方法和不同剂量分割方法对肺剂量体积参数的影响.方法 随机搜集20例肺癌患者,根据病情以瓦里安Eclipse TPS进行三维适形治疗计划设计.以不同CT值范围确定患者肺体积、靶体积(GTV、CTV、PTV)是否从肺体积中减除及不同分割剂量为影响因素,计算肺剂量体积参数受影响的程度.结果 当CT值在-300~ -980至-500~ -980范围变化时,全肺体积减少的中位数为-9.10%,明显高于V30、V20、V10和MLD的中位变化(为-3.18%、-1.13%、0.82%和-0.79%).CT值-400~ -980确定的全肺体积随减除靶体积的增加V30、V20、V10和MLD的变化也加大,其中V30变化最大,V10变化最小.5例PTV体积<140 cm3(中位PTV体积为78 cm3)患者设置总物理剂量60 Gy,分割剂量由2 Gy增加至10 Gy时,由物理剂量转换为生物等效剂量的V30、V20、V10和MLD逐渐增加(呈正相关),且三者变化相同(增加幅度约为40%).在>6Gy分割剂量后,MLD变化更大(36%).结论 不同CT值范围勾画并确定肺体积时,对全肺体积影响最大,V30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尚不足以左右放疗计划的取舍),V20、V10和MLD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全肺体积减去与之相重叠的靶体积(GTV、CTV、PTV)后,V30的变化最大,而影响最小的是V10.增加分割剂量也明显增加剂量体积参数,而剂量分割方式在3个因素中似乎影响最大(>10%).  相似文献   
6.
非霍奇金淋巴瘤112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修订的欧美/世界卫生组织非霍奇金淋巴瘤新分类方案的临床意义.方法 按REAL/WHO淋巴瘤分类方案,对1996年1月至2003年6月间有计划地应用含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加或不加放射治疗所治疗的1125例NHL的临床病理特点、疗后完全缓解(CR)率、长期生存率、预后因素及其临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NHL主要病理类型的临床特点和长期生存率进行了总结.结果 本组NHL主要病理类型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68例(32.7%);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137例(12.2%);鼻腔NK/T细胞淋巴瘤110例(9.8%);滤泡淋巴瘤98例(8.7%);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瘤69例(6.1%);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59例(5.2%);B细胞小淋巴细胞淋巴瘤52例(4.6%);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51例(4.5%);间变大细胞淋巴瘤32例(2.8%).全组疗后完全缓解(CR)率为62.0%,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46.8%与52.3%.临床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晚(Ⅲ、Ⅳ期),行为状态评分为ECOG 2~4,有全身症状,高龄(>60岁),巨块病变(≥10.0cm),血清乳酸脱氢酶增高,结外器官受侵>1个部位以及骨髓、胃肠道、肝、肺、中枢神经系统受侵为不良预后因素(P<0.001).不同NHL亚型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长期生存率.结论 结果提示NHL新病理分类方案对NHL的分类、指导治疗和了解预后有意义,尤其是为NHL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下行左肝外叶切除术对机体创伤应激反应、残余肝功能影响.方法 以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85例行左肝外叶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经第一肝门入路组(A组,40例)与经肝圆韧带裂入路组(B组,45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并检测术前、术后1d、术后2d及术后3d各时间点的创伤应激指标肾上腺素、皮质醇(Cor)、降钙素原(procalcition,PCT)及血糖,并检测同时间点氧化应激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OC)、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观察术前肝功能及术后残余肝功能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但出血量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肾上腺素、Cor及PCT水平在术后1d、术后2d均明显低于A组,术后1d血糖均低于A组;术后1d,B组T-AOC、SOD水平高于A组,术后1d、术后2d、术后3d各时间点,MDA、GSSG水平明显低于A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ALB、HGF较术前明显上升,TBIL、AST、ALT明显下降(P<0.05),术后B组HGF明显高于A组,但其他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肝圆韧带裂入路较经第一肝门入路左肝外叶切除相比,手术耗时虽长,但出血量小,机体创伤应激反应小,且显著减轻肝脏氧化应激反应,有效保护残余肝功能,促进术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理论分析头颈部鳞癌调强放疗时最佳的剂量分割模式。方法分别用目前常用的33次分割、保证物理剂量为70 Gy、用生物等效剂量(BED)84 Gy10和延长总治疗时间(1~7天)的剂量分割方案的前提下模拟不同分次剂量和分次数,用线性二次模型公式分别通过理论计算肿瘤、早反应组织(黏膜)、晚反应组织BED和肿瘤杀伤对数级,比较分析调强放疗最佳的剂量分割方案。结果在33次每天一次的分割方案中分次剂量从2.12 Gy提升到2.30 Gy时,照射的总物理剂量相应从70.0 Gy提升到75.9 Gy,肿瘤、早反应组织和晚反应组织分别为69.6~78.2Gy10、55.5~64.1Gy10和119.4~129.5Gy3,肿瘤杀伤对数级为10.6~11.9。当总保持照射剂量分为70 Gy或84 Gy10的前提下而改变分次剂量和分次数目,分次剂量为2.0~2.80 Gy,照射次数为25~35次,总治疗时间为32~46天,肿瘤、早反应组织和晚反应组织分别为67.5~82.3Gy10、53.1~69.8Gy10和113.5~119.8 Gy3,肿瘤杀伤对数级为10.3~12.5。综合比较肿瘤、早反应组织BED、晚反应组织BED和肿瘤杀伤对数级4个参数提示30次的分割方案中肿瘤控制和不良反应相对得到较好的平衡。总治疗时间每延长一天肿瘤BED降低1.4%(0.8Gy10),肿瘤杀伤对数级降低0.1。结论理论上头颈部鳞癌IMRT的最佳剂量分割总治疗时间为6周的30次分割方案,总治疗时间延长导致肿瘤BED降低。  相似文献   
9.
在肿瘤患者的死亡原因中,恶性肿瘤本身导致的死亡为首位原因,其次为抗肿瘤治疗相关性心脏疾病。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作为最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抗肿瘤药物治疗可能导致多种心血管事件,并日益受到关注。抗肿瘤药物包括化疗药物、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多数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称为抗肿瘤药物治疗相关性心脏病。本文重点讨论各种抗肿瘤药物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为肿瘤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左心室(left ventricle,LV)作为新的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在左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心脏保护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13例左乳腺癌接受保乳术及术后辅助放疗患者的计划CT图像。由同一个放疗医师勾画靶区和OAR,OAR包括心脏、LV、左右肺和右侧乳腺。每个患者由物理师制定4个治疗计划。所有治疗计划的处方剂量均为50 Gy,25次。比较PTV、心脏、左右肺和右侧乳腺的剂量体积参数。结果与TF计划相比,在IMRT计划中PTV的最大剂量[除了IMRT(H)计划外]和最小剂量有不同程度增加。与IMRT(H)计划相比,在IMRT(H+LV)和IMRT(LV)计划中PTV内的最大剂量分别增加,大于V110 高剂量体积增加。与TF计划相比,在IMRT计划中心脏的平均剂量、中位剂量、V5、V10分别增加0.9%~22.3% (P>0.05)、78.3%~110.6%(P<0.05)、179.3%~209.2%(P<0.05)、24.7%~97.7%。心脏最大剂量、V15、V20分别降低18.6%~36.7%(P<0.05)、7.2%~52.6%、48.3%~79.5%(P<0.05)。左肺在IMRT计划中高剂量体积(大于V17)明显降低,而低剂量体积(小于V12)明显升高。结论左乳腺癌保乳术后IMRT中增加左心室作为OAR可降低心脏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