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红芪中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芒柄花苷、异甘草素和美迪紫檀素5种黄酮类成分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rBMSCs)和颅骨成骨细胞(rat calvarial osteoblasts,ROBs)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贴壁分离法培养rBMSCs;酶消解法分离培养ROBs;MTT法检测rBMSCs和ROBs细胞的增殖情况;试剂盒检测rBMSCs和ROBs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Ca~(2+)含量;茜素红染色法检测矿化结节形成。结果 5种成分均能不同程度促进rBMSCs和ROBs的增殖,提高ALP活性,增加Ca~(2+)含量,增加钙化结节面积和数量(P0.05)。其中毛蕊异黄酮促进rBMSCs的成骨分化作用最佳,美迪紫檀素促进ROBs的成骨分化作用最佳,毛蕊异黄酮次之。结论这5种黄酮类成分对rBMSCs和ROBs的成骨功能均有一定程度地改善作用,而毛蕊异黄酮对2种细胞表现的成骨活性均较佳,可发展作为良好的骨诱导活性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用HPLC法测定不同方法(熏干、新鲜和阴干)处理冬虫夏草样品中核苷类成分(腺苷、尿苷、肌苷、鸟苷和胸苷)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用纯化水超声提取,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mL·min-1。结果虫草中含有的5种核苷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在0.999 0以上,精密度检测RSD值为0.31%~1.95%(n=5),重复性检测RSD值为0.50%~2.56%(n=5),回收率在99.46%~100.11%之间。结论该方法灵敏、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能有效测定虫草中核苷类成分的含量,可为评价虫草的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红芪抗骨质疏松药效与HPLC指纹图谱的相关性。方法建立去卵巢大鼠所致骨质疏松模型,红芪(S1)的不同提取部位ig给药,选择红芪抗骨质疏松活性最强的提取部位。采用HPLC法建立10批不同产地红芪乙醇提取部位指纹图谱,获取相应的药效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将筛选出的活性物质单体作用于成骨细胞,验证其抗骨质疏松活性。结果红芪乙醇提取部位抗骨质疏松药效最强。经过相关性分析,该组分指纹图谱共确定9个共有峰,鉴定出的3种化合物中,腺苷、毛蕊异黄酮与药效呈正相关,芒柄花苷与药效呈负相关。体外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毛蕊异黄酮可以提高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论红芪抗骨质疏松作用是其所含各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腺苷、毛蕊异黄酮对药效有一定的贡献,且毛蕊异黄酮有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复合酶联合超声波提取技术(MC),以红芪多糖得率和含量为综合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最优提取组合,并分析了复合酶联合超声提取多糖(HPS-MC)的不同组分和热水浸提多糖(HPS-R)的物理化学特性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复合酶配比对红芪多糖得率和含量影响均达到显著效应,而超声功率能显著提高红芪多糖含量;最佳工艺参数为复合酶配比1∶1、超声功率105 W、超声时间60 min、酶解p H 5,多糖得率和质量分数分别为(14.01±0.64)%,(92.45±1.47)%;与HPS-R相比,HPS-MC的相对分子质量、绝对黏度和蛋白质含量均降低,而糖醛酸含量增加;抗氧化体系中,多糖质量浓度在1~7 g·L~(-1)时,HPS-MC比HPS-R的抗氧化活性高,且相对分子质量最低的HPS-MC(80%)随试验浓度的增大呈显著量效关系。综上所述,MC是一种简单方便、经济环保的提取技术,该法提取的HPS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认知障碍指与学习、记忆、语言、思维、情感等有关的大脑高级智能加工过程出现异常,导致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执行障碍等,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健康问题,但目前仍缺乏安全有效疗法。转化生长因子β1(t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是TGF-β家族中的最重要成员之一,可通过多种途径改善认知功能,为认知障碍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作者对TGF-β1在认知障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群体参与肠道和大脑之间的双向通信是脑科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肠道微生物生态失衡、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以及肠-脑轴的失调可能是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AD)脑破坏机制的源头。肠道内常驻微生物群可对宿主大脑及行为产生影响,甚至可以作为人体"第二大脑",参与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过程。本文对肠道微生物群驱动炎症导致AD的发病机制研究进行归纳,为深入认识肠道微生物群对AD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提供新见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GF-β1/Smad3信号通路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所致认知功障碍中的作用及TGF-β1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慢性间歇性缺氧方式(CIH)建造OSAS模型,TGF-β1抑制剂选择Disitertid(别名P144)。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N组)、CIH 1W组、CIH 2W组、CIH 3W组、CIH 4W组、CIH 4W+P144组、CIH 4W+DMSO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不同的缺氧时间,其中CIH 4W+P144组和CIH 4W+DMSO组于造模前分别腹腔内注射P144(70μg/kg)和二甲亚砜(1 ml/kg),隔日1次。造模后,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及记忆能力,尼氏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及CA3区的病理学改变,免疫印迹法对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TGF-β1、tSmad3、pSmad3蛋白定量检测。结果:OSAS模型大鼠出现白天嗜睡、烦躁等表现,缺氧期间相比复氧相间平均血氧饱和度下降>4%(P<0.05),造模成功。水迷宫实验中,与N组相比,CIH 2W、3W、4W时间点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