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综合类   1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大鼠全身5Gy照射对伤口巨噬细胞(MΦ)功能的影响及W11-a12的促愈作用。方法 采用^60Coγ射线身身照射复合皮肤创伤模型,观察了MΦ酵母-补体复合物玫瑰花环形成试验、吞噬功能和分泌纤维粘连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功能。结果 大鼠5Gy全身照射复合皮肤创伤后第3、5天伤口内巨噬细胞C3b受体表达、吞噬功能,合成与分泌FN、TGFβ、bFGF的功能均显著受到抑制,但抑制效应的程度不同,MΦ的吞噬功能的抑制重于其分泌功能,分泌TGFβ1功能的抑制重于分泌bFGF的功能,W11-a12能显著逆转辐射对MΦ功能的抑制效应。结论 伤口MΦ功能受抑是合并放射损伤后伤口难愈的主要原因,增强MΦ功能是W11-a12促愈作用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全身放射损伤对皮肤伤口组织细胞的影响及康复新(W11-α12)的促愈作用,探讨放创复合伤时创伤难愈的机制与促愈措施。方法100只雄性健康昆明种小鼠,体质量(20±2)g,以随机数字表法设单纯创伤(单伤)和全身放射损伤合并创伤(复合伤)组。小鼠6Gy照射后,于背部造成两个皮肤切口伤,观察伤后伤口愈合速度、伤口炎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数量及表皮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的变化。结果伤后3,5,7d,单纯创伤组(单伤组)伤口愈合速度(%)为63.22,83.47,94.61,放创复合伤组(复合伤组)则显著降低(t=7.84,7.26,8.18,P<0.01),分别为52.67,69.18,82.88。伤后1,3,5d,复合伤组伤口炎细胞数量分别比单伤组下降26.53%,62.11%,38.91%;成纤维细胞数量下降43.73%,52.70%,25.32%;毛细血管数量在伤后5d降低55.97%;应用康复新后,两伤组均见伤口愈合速度加快、细胞数量增加,但复合伤组的增幅要大于单伤组。伤后3,5d,复合伤组表皮细胞bFGF含量比单伤组低59.15%和36.15%,当应用康复新后,复合伤组增幅分别比单伤组高35.90%和10.97%。结论伤后伤口局部细胞数量减少和表皮细胞中bFGF含量下降是合并放射损伤后创面难愈的重要原因之一,康复新对伤口的细胞游走、增殖及表皮细胞分泌bFGF的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是否对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游走功能具有直接抑制作用及其抑制程度,以及W11-a12的促愈使用。方法 采用培养的单层3T3细胞(小鼠胚胎FBs株)和培养的单层ECV304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划痕伤口模型进行离体照射,观察痕隙闭合速度。结果 在6Gy照射后培养的单层3T3细胞与单层L-ECV304细胞划痕“伤口”闭合明显延缓。单层3T3细胞在伤后10h对照组伤口完全闭合,而照射组仅闭合77%;照射组单层ECV304细胞在伤后12h仅为对照组的83.6%。W11-a12用药组对单层3T3细胞与ECV304细胞“划痕”伤口的闭合均有促进作用。结论 放射损伤对成纤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游走有直接抑制作用,这是伤口难愈的重要原因之一。促进伤口细胞游走和增殖是W11-a12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5Gy全身照射对伤口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FBs)功能的抑制效应及W11-a12的促愈作用。方法 采用^60Coγ射线5Gy全身照射大鼠复合背部植入聚乙烯醇海绵的皮肤伤口模型,观察伤后伤口FBs的纤维连接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反应的变化及W11-a12对其的影响。结果 5Gy全身照射复合皮肤创伤后第3、5天伤口内FN、TGFβ1、bFG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反应阳性的FBs数量均显著减少,但减少的程度有所不同,由重到轻依次为bFGF、FN、TGFβ1。而W11-a12能显著增加未照射组和照射组伤口中FN、TGFβ1、bFG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反应阳性FBs数量。结论 全身放射损伤对伤口中FBs的合成与分泌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增强FBs合成和分泌功能是W11-a12促愈作用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5.
大鼠5Gy^60Coγ射线全射照射复合15%TBSAⅢ度光辐射烧伤后:(1)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数量和血清C3调理活性抑制作用较小,而对PMN本身的吞噬功能抑制作用较大;(2)PMN吞噬功能降低可能是由于PMNC3受体表达减少,还原型辅酶Ⅱ(NADPH)氧化酶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降低及SOD活性增高等因素所致;(3)PMN MDA含量显著增高,并与PMN-CL降低显著相关,提示PM  相似文献   
6.
烧伤焦痂脂溶性毒性物质提取物(D1)诱发大鼠肝脏亚线粒体颗粒化学发光作用。结果:正常大鼠皮肤脂溶性提取物(D'1)和D1均能诱导鼠肝亚线粒体颗粒产生化学发光作用,其化学发光积分值随D1和D'1的剂量增大而增高,但在剂量相同时D1的作用显著大于D'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β胡萝卜素对D1诱导的化学发光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SOD<10μg/ml,β胡萝卜素<3.2mmol/L),随SOD和β胡萝卜素的剂量增加其抑制化学发光的作用显著增强。提示D1与亚线粒体作用时发生了自由基反应,且在此过程中有超氧阴离子和单线态氧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对伤口巨噬细胞 (MΦ)离子通道活动的影响及W1 1 a1 2 对其的作用。方法 采用电生理膜片钳cell attached离子单通道记录方法。结果 与单伤组相比 ,复合伤组伤口MΦ的通道自发性开放的细胞数显著降低 ;以氯离子为载体的阴离子通道及以钾离子为载体的阳离子通道表现为开放概率降低 ;平均开放时间常数缩短 ;平均关闭时间常数延长。W1 1 a1 2 能增加两伤类组伤口MΦ氯、钾离子通道自发开放。结论 电离辐射抑制MΦ膜上离子通道的活动可能是其抑制MΦ功能的一个重要途径。W1 1 a1 2 可减弱电离辐射的这一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全身放射操作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康复新的促愈合作用。方法 大鼠5Gyγ线全身照射后,于背部造成2个直径1.6cm圆形全层皮肤创伤(放射创伤复合伤),观察伤后5,10,15,20,25于创面组织的干湿重比 白质、DNA与羟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单纯创伤相比较,复合伤创面组织的干湿重比和羟脯胺酸含量在伤后各时相点、蛋白质含量在伤后5 ̄20天、DNA含量在伤后第5,10,15天显著降低,使用  相似文献   
9.
大鼠5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复合15%TBSAⅢ度光辐射烧伤后:(l)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数量和血清C_3调理活性抑制作用较小,而对PMN本身的吞噬功能抑制作用较大;(2)PMN吞噬功能降低可能是由于PMNC_3受体表达减少,还原型辅酶Ⅱ(NADPH)氧化酶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降低及SOD活性增高等因素所致;(3)PMNMDA含量显著增高,并与PMN-CL降低显著相关,提示PMN功能损伤与脂质过氧化的损伤作用有关;(4)两伤复合后第14天对PMN吞噬功能的抑制作用具有加重效应;而伤后第21天,复合伤组PMN吞噬功能显著高于放射损伤组,提示两伤复合后,烧伤对复合伤PMN功能恢复有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0.
烧伤焦痂脂溶性毒性物质提取物(D1)诱发大鼠肝脏亚线粒体颗粒化学发光作用。结果:正常大鼠皮肤脂溶性提取物(D'1)和D1均能诱导鼠肝亚线粒体颗粒产生化学发光作用,其化学发光积分值随D1和D'1的剂量增大而增高,但在剂量相同时D1的作用显著大于D'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β胡萝卜素对D1诱导的化学发光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SOD〈10μg/ml,β胡萝卜素〈3.2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