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率及心率变化对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按心率及心率变化分组,比较不同组间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质量差异。结果:DS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与心率有关,低心率组和中心率组间图像质量分级无明显差异,低心率组和高心率组间及中心率组和高心率组间图像质量分级均有显著性差异。检查过程中出现心率变化对图像质量无显著影响。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不受心率及心率变化限制,高心率时图像质量有下降,但不影响诊断。  相似文献   
2.
<正>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外科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桥血管狭窄或闭塞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冠脉搭桥术后常需要随访检查,但因选择性血管造影为有创性检查,操作复杂,费用较高,患者不易接受。双源CT的问世对冠脉搭桥术后桥血管准确诊断提供一种无创检查方法,本文收集74例双源CT冠脉搭桥术后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评价双源CT对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4244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TA)检查资料,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的起源变异情况。结果 4244例冠状动脉CTA中,共检测出冠状动脉起源变异38例,检出率约为0.90%,其中右冠状动脉起源变异28例(73.7%),左冠状动脉起源变异10例(26.3%)(包括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所有图像通过VR、MIP和CPR等重组图像显示变异血管的起源。结论双源CT心脏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准确评价冠状动脉正常及变异改变,清晰显示血管分支细节,对临床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 motion,IVIM)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9例经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及1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进行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IVIM扫描。所得数据经过后处理得到标准弥散系数(standard apparentdiffusion coefficient,standard ADC)、慢扩散系数(slow apparentdiffusion coefficient,slow ADC)、快弥散系数(fast apparentdiffusion coefficient,fast ADC)。分别测量TIA组及对照组两侧大脑半球的standard ADC值、slow ADC值及fast ADC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例TIA患者随访MRI检查结果显示,8例患者DWI序列显示进展为新发脑梗死。与对照组比较,TIA组fast ADC值降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tandard ADC值、slow 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VIM成像能够反映弥散信息及局部脑组织微循环灌注的变化,有望为TIA的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CTA)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的价值。方法对9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进行双源CTA检查,对所有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评价桥血管的通畅情况或再狭窄程度。结果95例患者的CTA图像均符合诊断要求,清晰显示桥血管196支.其中动脉桥91支,静脉桥105支。有37支桥血管出现不同程度再狭窄,桥血管闭塞14支。结论双源CTA检查经各种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桥血管及冠状动脉本身,是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的一种准确可靠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双源CT冠脉成像不同扫描方法的辐射剂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伟峰  翟利浩  张建军  徐晓斌  牟彩云  刘铁 《浙江医学》2011,33(9):1269-1271,1274
目的 比较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与应用不同管电压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的冠脉成像质量和患者的辐射剂量.方法 对23例心率<70次/min且心率波动<5次/min的患者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55例心率不齐或>70次/min的患者采用按体重指数 (BMI)不同而改变管电压的回顾性心电门控.并随机抽取30例采用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CT冠脉成像(不变动管电压)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同时对患者的辐射剂量进行统计.结果 前瞻性心电门控冠脉成像与按患者的BMI指数应用不同管电压的回顾性心电门控冠脉成像的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前瞻性心电门控冠脉成像的辐射剂量较回顾性心电门控下降了约60%~70%,降低管电压也可使辐射剂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保证冠脉成像质量的前提下,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检查方案,能够切实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源CT在儿童永存动脉干(persistent truncus arteriosuss,PT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例经超声心动图和临床诊断为永存动脉干的儿童患者,采用双源CT,在心电门控下完成心脏造影检查,并进行多平面(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多项后处理,其中5例患儿后期进行心血管造影(angiocardiography,CAG)检查。结果双源CT对10例永存动脉干作出定性和分型诊断,发现合并畸形共计37处;超声心动图显示34处。结论双源CT能够准确评价永存动脉干病变的解剖形态以及分型,联合超声心动图,有助于临床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双源CT在亚健康人群中筛查冠心病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初步探讨双源CT在亚健康人群中筛查冠心病的意义和方法。方法对1653例40岁以上、无典型冠心病临床症状的具有一项以上危险因素的亚健康人,行SIEMEN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部分与DSA相对照。结果1653例患者的4959支冠状动脉中1261支被诊断有不同程度狭窄,其中狭窄程度〈50%的轻度狭窄751支,狭窄程度50%.75%的中度狭窄418支,狭窄程度〉75%的重度狭窄92支。121例进行DSA血管造影检查,其中有35例患者进行了支架植入。结论双源凹冠状动脉检查是一种早期发现冠心病的简单,有效,可靠,无创的检查和诊断方法。尤其对于亚健康人群,双源CT可以代替DSA,成为筛查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对儿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32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年龄7天~14岁,采用DSCT心电门控下对比增强完成心脏检查,收缩末期重建原始图像,并在图形图像工作站完成多平面(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三维容积漫游(VR)处理。结果:32例复杂先心病中DSCT共检出165处心内外结构异常。DSCT检出心内畸形74处、心室大血管连接异常14处、心外血管异常77处。结论:DSCT可以清晰地显示复杂先心病的心内外畸形,有助于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源计算机断层扫面(computed tomography,CT)在永存动脉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例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永存动脉干患者,年龄7d-8岁,中位年龄3.4岁。采用双源CT,心电门控下对比增强完成心脏检查,并在图像工作站完成多平面(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三维容积漫游(VR)处理。其中有4例进行心导管检查。结果双源CT对7例永存动脉干均作出定性诊断和分型诊断,共发现合并畸形28处。超声心动图共显示24处。结论双源CT可以对永存动脉干患者作出准确诊断及分型,并有助于临床手术方案的制订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