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29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2篇
  1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双侧大脑脚梗死(Bilateral cerebral peduncular infarction,BCPI)是一种极少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闭锁综合征和意识障碍,其他常见的临床表现还包括四肢瘫痪、言语不清、共济失调、假性球麻痹等,其在头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上呈典型的"米老鼠耳征"("Mickey Mouse ears" sign)~([4])。文献报道的大多数患者预后不良,仅有少数几例患者预后较好。本文报道2例预后差别较大的双侧大脑脚梗死病例,综合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等因素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预后差别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时间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时机分为超早期组48例、早期组44例和延迟组36例,比较不同治疗时间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超早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早期组和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组的并发症率高于超早期组和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和早期组并发症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的再出血率高于早期组和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组和早期组再出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6到24小时进行手术治疗的疗效较好,再出血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炎症机制对脑损伤和脑损伤后的潜在修复有重要的作用。脑出血后产生的各种刺激促进了炎症反应的进展。血肿组分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从而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以吸引病灶周围的炎性浸润。临床研究发现,炎症信号途径参与了小胶质细胞激活、白细胞浸润、Toll样受体的激活等。近年来对于Toll样受体的研究越来越多,有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介导的炎症通路在肿瘤、各种炎症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等疾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Toll样受体还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如阿尔兹海默病、脑中风、多发性硬化等。了解Toll样受体与脑出血的关系,对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免疫细胞中溶酶体酶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病程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老年病科以及体检中心就诊年龄≥60岁的AD、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及健康老年人共78例,其中AD组30例,MCI组28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20例。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查各组Cathepsin B、Cathepsin D mRNA表达水平,并检查Cathepsin B、Cathepsin D活性,采用ELISA方法检测单核细胞内β淀粉样蛋白(Aβ1-42)水平。结果AD组Cathepsin B、Cathepsin D mRNA表达水平及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和MCI组,单核细胞内Aβ1-4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M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MCI组单核细胞Cathepsin B、Cathepsin D mRNA表达水平及活性、以及单核细胞内Aβ1-4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Cathepsin B、Cathepsin D表达及活性下调可以作为AD病程发展阶段的评价指标,A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对于Aβ的降解能力下降与Cathepsin B、Cathepsin D表达下调有关,Cathepsin B、Cathepsin D在MCI组表达下调的意义需增加样本量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临近椎间盘退变的可能影响及其程度。[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1年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共146例,其中纳入本研究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患者85例,又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20例、PVP组42例、PKP组23例,采集入院时、入院后3 d、出院后12个月、出院后24个月的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视觉模拟评分法)、ODI评分(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入院时、出院后12个月、出院后24个月的椎间盘指数和MRI指数,将所有数据资料进行归纳、汇总,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行数据分析。[结果]PVP组和PKP组均能早期、有效地缓解疼痛、减少卧床时间、治疗满意度高,但出院后24个月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分析,PVP组和PKP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出院后24个月的椎间盘指数及MRI指数的比较中发现,PVP组和PKP组较保守治疗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和PKP组较术前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PKP组较PVP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VP和PKP均可加速相邻椎间盘退变,且后者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通过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1例ABO血型系统中罕见B(A)型,并分析造成多次检测结果不一致的原因。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ABO血型血清型,同时采用PCR测序方法检测其基因型。结果表明,该献血者血清学结果正反定型结果不符,正定型AB型,反定型B型,ABO基因型为B(A)04/O01型,存在nt640A>G点突变,导致214位甲硫氨酸被缬氨酸置换。结论:对ABO血型血清学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可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辅助验证,并能阐述ABO血型弱表达现象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模拟神经母细胞瘤(NB)骨转移的动物模型并进行鉴定。方法直接将单细胞悬浮的NB细胞系SY5Y和KCNR细胞注射到裸鼠的股骨骨髓腔内。通过放射影像学、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评估鉴定NB骨转移动物模型。结果 NB细胞系SY5Y和KCNR细胞导致溶骨反应,骨保护素(OPG)、RANK配体(RANKL)、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和内皮素-1(ET-1)呈强阳性表达,而CXCR4则很少表达。结论成功建立NB骨转移动物模型,该模型可用于NB骨转移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抗粘灵气雾剂中5种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选取阿魏酸、黄芪甲苷为指标成分,首先考察不同提取溶剂对指标成分提取效率的影响,以确定提取溶剂,然后采用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85%甲醇为提取溶剂,浸膏得率的影响为C〉B〉A,最佳水平组合为A2B1C3,即加入10倍量溶剂,提取2次,每次2h;各因素对阿魏酸含量的影响为C〉A〉B,最佳水平组合为A1B3C3,即加入6倍量溶剂,提取2次,每次1.5h;各因素对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为C〉A〉B,最佳水平组合为A1B3C3,即加入6倍量溶剂,提取2次,每次1.5h.结论:优化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出血(ICH)后血肿周围组织细胞黏附分子(ICAM-1)含量的变化及早期姜黄素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未抗凝新鲜自体股动脉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ICH组、姜黄素低干预组,于建模后给予300mg/(kg.d)姜黄素,连续腹腔注射7天,各组分6小时、1天、3天和7天共4个时间点。分别采用干重湿重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脑组织水含量和ICAM-1表达的变化。结果脑组织水含量和ICAM-1表达均在ICH后6小时开始升高,3天达到高峰,7天下降至正常水平,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88,P<0.01)。姜黄素小剂量及中等剂量治疗能够降低各个时间点的脑组织水含量和ICAM-1的表达。结论 ICAM-1与脑水肿的形成密切相关;姜黄素治疗可以降低ICH后血肿周围脑组织ICAM-1的表达,减轻ICH后的脑水肿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诊断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TBP)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疑诊结核性腹膜炎患者50例,进行外周血T-SPOT.TB、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protein derivatives of tuberculin,PPD)皮试、血清结核抗体、腹水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检测,并比较4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根据诊断及分组标准,最终诊断TBP 24例,非结核性腹膜炎17例,无法确定者9例,外周血T-SPOT.TB、PPD皮试、血清结核抗体、腹水ADA诊断TBP的灵敏度分别是91.7%(22/24),37.5%(9/24),16.7%(4/24),36.4%(8/22);特异度分别是76.5%(13/17),70.0%(7/10),78.6%(11/14),100%(14/14);阳性预测值分别是84.6%(22/26),75.0%(9/12),57.1%(4/7),100.0%(8/8);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6.7%(13/15),31.8%(7/22),35.5%(11/31),50.0%(14/28)。T-SPOT.TB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与后3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与后3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外周血T-SPOT.TB对诊断TBP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对疑诊结核性腹膜炎的患者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