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改良的引流条安置方法与传统的引流条安置方法对腋臭小切口顶泌汗腺修剪术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利用抛硬币的方法将入选的81例腋臭患者左右两侧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均采用小切口顶泌汗腺修剪术。A组采用改良的引流条安置方法,引流条分别从腋窝术区上臂侧、切口、胸壁侧穿出。B组采用传统的引流条安置方法,引流条从上臂侧或胸壁侧穿出。对比腋臭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的引流条安置方法组在皮下积血评分第一天(1.57±0.76)、第二天(1.23±0.43)、皮瓣贴附(95.06%)、拆线时间(11.33±1.80天)均优于传统组皮下积血评分第一天(1.94±0.99)、第二天(1.49±0.59)、皮瓣贴附(85.19%)、拆线时间(12.41±1.9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的引流条安置方法组在皮瓣血供评分(1.27±0.48)、感染情况(2.5%)与传统组皮瓣血供评分(1.31±0.54)、感染情况(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引流条安置方法可以降低腋臭小切口顶泌汗腺修剪术术后皮下积血、皮下空腔形成等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腋臭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低氧暴露对运动性贫血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低氧暴露对运动性贫血大鼠某些抗氧化酶的影响,探讨低氧条件下抗氧化系统的反应是否有利于改善运动性贫血。方法:实验于2005-07/09在广东省高等学校运动生物化学教学重点实验室完成。选择6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均为运动性贫血动物模型,大鼠适应环境1周后采用6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方式建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h低氧暴露组、2h低氧暴露组和间歇性低氧暴露组、常氧恢复组,每组10只。采用人工常压低氧环境,低氧浓度控制在14.5%左右,按分组每天在常压低氧舱进行1,2h和间歇性低氧暴露(低氧暴露1h,中间间歇3h,再低氧暴露1h),其余时间在舱外常氧中自由活动,每周6d,持续3周。常氧恢复组大鼠在常氧中自由活动。3周后测试运动性贫血大鼠血清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血浆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结果:纳入动物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低氧暴露3周后1h低氧暴露组、2h低氧暴露组、间歇性低氧暴露组血清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常氧恢复组[分别为(2.62±0.16),(2.60±0.22),(2.55±0.06),(3.36±0.34)μmol/L,P<0.05]。②低氧暴露3周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常氧恢复组,2h低氧暴露组与常氧恢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4239.68±169.53),(3190.30±339.40)μkat/L;(20622.46±2002.07),(15556.44±607.79)μkat/L;(50.01±6.67),(35.17±4.50)μkat/L,P<0.05]。③各低氧暴露组间除2h低氧暴露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1h低氧暴露组外[分别为(4239.68±169.53),(2126.41±161.20)μkat/L,P<0.05],其他指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氧暴露可提高运动性贫血大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利于促进运动性贫血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补充复合磷脂对力竭运动后血清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递增负荷运动至力竭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的动态变化.探讨补充复合磷脂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为在运动中补充复合磷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O名受试者服用复合磷脂3周,分别在服用前,1,2,3周后安静时.力竭运动后和次日晨检测血清CK,LDH活性,并与10名对照组比较。结果 补充复合磷脂1周进行力竭后血清CK从服用前的(538&;#177;0.30)μmol/(s&;#183;L)降至(3.98&;#177;O.27)μmol/(s&;#183;L),次日晨从(3.33&;#177;0.30)μmoi/(s&;#183;L)降至(2.43&;#177;O.25)μmol/(s&;#183;L),其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lt;0.05);而血清LDH从服用前的(6.78&;#177;O.47)μmol/(s&;#183;L)降至(5.77&;#177;O.42)μmol/(s&;#183;L),次日晨从(4.65&;#177;O.37)μmol/(s&;#183;L)降至(3.12&;#177;O.30)μmol/(s&;#183;L),其下降同样具有显著性差异(P&;lt;O.05)。结论 补充复合磷脂后血清CK,LDH降低,说明复合磷脂具有保护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试论医学本科生科研活动的分类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并建立医学本科生科研活动的分类体系。方法以我院长期医学本科生科研教育工作经验为基础,参考相关文献报道。结果提出医学本科生科研活动的"三基础分类体系"。结论医学本科生科研活动"三基础分类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指导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图片及微视频辅助教学查房在烧伤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6月在我院烧伤病房见习的学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人,研究组采用图片及微视频辅助教学查房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查房的方法。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的差异。结果文字叙述理论题研究组成绩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图片考核题研究组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调查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图片及微视频辅助教学在烧伤科临床教学中应用效果较好,有助于学生对临床知识的理解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接前侧入路(DAA)行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7月本院由同一主刀医生采用DAA行髋关节置换术200例(196个患者):其中男性92例,女性108例;平均年龄59.2岁(38~89岁)。统计分析其术中及术后90d之内的相关并发症。结果:200个病例中6例(3%)发生术中并发症,其中1例因发生股骨穿孔,5例(2.5%)发生股骨大转子骨折,4例(2%)为股骨大转子尖端骨折,1例为股骨干骺端骨折,改变体位选择后外侧入路行钢丝内固定术。共有42例(21%)发生术后并发症:31例(15.5%)为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0例(5%)为术后切口愈合不良,1例发生假体周围感染。结论:DAA行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前50例,充分的手术训练可以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Funahashi K, Koike J, Teramoto T等人为解决在盆腔狭窄或系膜增厚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中实施腹腔镜肠系膜切除术的手术视野局限的问题,对6例经肛从肿瘤远端切开直肠,成功实施肠系膜切除术的患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薇乔抗菌缝线皮下减张缝合的方法能否改善面部色素痣手术切除后的瘢痕。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的93例面部色素痣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7例,共73个色素痣,切除后采用薇乔抗菌缝线皮下减张缝合及皮肤全层间断缝合。B组46例,共88个色素痣,采用皮肤全层间断缝合。术后随访6~9个月,对术后瘢痕采用瘢痕美容评估与评级(scar cosmesis assessment and rating, SCAR)量表进行评分。结果:2组组内比较,宽度5~7 mm的色素痣比2~4 mm的色素痣术后瘢痕分离更明显(P0.05);2组组间比较,宽度2~4 mm的色素痣术后瘢痕分离未见明显差异(P0.05),宽度5~7 mm的色素痣,A组与B组相比,瘢痕分离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面部宽度≥5 mm的色素痣,采用薇乔抗菌缝线皮下减张缝合能有效改善术后瘢痕分离。对于宽度≤4 mm的色素痣采用普通缝合即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小切口与传统切口对浅表及肌间脂肪瘤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及远期复发率的影响。方法:根据切口长度分组,传统切口组为切口≤留体长轴,采用包膜外切除瘤体;小切口组为切口约为瘤体长轴的14-1/3,若有包膜者,采用包膜内剥离瘤体。其中浅表脂肪瘤传统切口组49例,小切口组59例;肌间脂肪瘤传统切口组30例,小切口组23例。分别对比术后感染、血肿、血清肿、切口愈合、癜痕等并发症及复发率的差异。结果:92.6%浅表脂肪瘤含有包膜,45.3%肌间脂肪瘤含有包膜,浅表脂肪瘤与肌间脂肪瘤包膜出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脂肪瘤2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瘢痕美容评估与评级量表、瘢痕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瘢痕评估及瘢痕满意度更高;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间脂肪瘤2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瘢痕美容评估与评级量表瘢痕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小切口组瘢痕评估及瘢痕满意度更高。结论:保留包膜不影响术后复发率;浅层肌肉深面或肌间隙内形态规则包膜完整的肌间脂肪瘤推荐采用小切口的术式可以有效改善术后的搬痕。浅表脂肪瘤推荐采用小切口包膜内切除,可以有效改善术后的搬痕,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递增负荷运动至力竭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的动态变化,探讨补充复合磷脂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为在运动中补充复合磷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0名受试者服用复合磷脂3周,分别在服用前,1,2,3周后安静时,力竭运动后和次日晨检测血清CK,LDH活性,并与10名对照组比较。结果补充复合磷脂1周进行力竭后血清CK从服用前的(5.38±0.30)μmol/(s·L)降至(3.98±0.27)μmol/(s·L),次日晨从(3.33±0.30)μmol/(s·L)降至(2.43±0.25)μmol/(s·L),其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LDH从服用前的(6.78±0.47)μmol/(s·L)降至(5.77±0.42)μmol/(s·L),次日晨从(4.65±0.37)μmol/(s·L)降至(3.12±0.30)μmol/(s·L),其下降同样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充复合磷脂后血清CK,LDH降低,说明复合磷脂具有保护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