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气候与环境变迁的同时各类自然灾害应育而生。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之一,洪涝灾害在我国呈现出频率高、范围广、灾情重等特点。频发的洪涝给灾区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水系灾害性疾病发病率高、疾病谱复杂、病因明确、病情轻重与预后不一。  相似文献   
2.
血流剪切力和循环中的激素、酶和小分子物等作为心血管系统功能状态的信息载体通常作用于血管等靶器官维持内环境稳态。内皮细胞是 血管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许多常见心血管疾病发病与原发或继发内皮细胞损伤有关。氧化应激反应是心血管疾病导致内皮细胞损伤主要机 制,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后分泌血管活性物质变化,参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进展过程;心血管疾病发病后进一步损伤内皮细胞造成恶性循环。深入 认识内皮细胞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曹芳英  朱智明 《广东医学》2012,(21):3265-3266
目的比较患有糖尿病、冠心病合并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差(pulse pressure)、血尿酸(uricacid)水平。方法收集9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酸及24 h动态血压检查资料,根据脉压差水平分为两组:脉压差<60 mmHg组(n=46)和脉压差≥60 mmHg组(n=48);根据患者疾病谱分4组:单纯高血压组(A)、高血压+冠心病组(B)、高血压+糖尿病组(C)和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组(D)。通过24 h动态血压计算脉压差:脉压差=收缩压-舒张压。结果 (1)脉压差≥60 mmHg组较脉压差<60 mmHg组尿酸水平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压差≥60 mmHg组与脉压差<60 mmHg组比较,平均年龄增加(P<0.01),合并症明显增加(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A组尿酸水平最高,B组次之,D组尿酸水平最低,A组与B、C组,C组与B、D组之间比较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A、B组两组间尿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脉压差最大,A组次之,B组最低,A、B与C组3组间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A、B、C组之间脉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压差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且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的风险增加。尿酸水平与脉压差之间无明显相关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尿酸水平明显低于高血压非合并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Wharton′s Jelly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W MSCs)体外诱导向内皮细胞分化过程中表面APJ受体表达的变化,探讨APJ是否可作为鉴定内皮细胞的早期细胞表面标志物。方法剖宫产取脐带后分别用酶消化和组织贴壁法培养获得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用酶消化法获得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取2×107第2代HUW MSCs用单克隆APJ APC荧光抗体标志后行流式分选,测定HUW MSCs实验前细胞表面表达APJ的水平。实验分3组:诱导组MSCs用含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5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 μg/L、表皮生长因子10 μg/L和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M199培养基培养;共同培养组MSCs先与HUVECs在Transwell 6孔培养板中,用含10%FBS的M199培养5~7 d后转入25 cm2培养瓶中继续培养,培养液为含10%FBS的M199和培养1 d内皮细胞的M199(2∶1)混合培养基;单纯培养组细胞培养基为含10% FBS的M199。培养周期为14 d。分别于第7、10、14天流式检测各组细胞APJ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内皮细胞表面APJ水平作为阳性对照。另外于第7、14天检测3个实验组、内皮细胞组、HUW MSCs组内皮细胞早期标志物CD309表达变化情况,比较各实验组之间APJ与CD309变化趋势。结果HUW MSCs流式分选出5×103APJ+ HUW MSCs,表面表达APJ基本呈阴性。诱导组、共同培养组和单纯培养组细胞形态均较HUW MSCs有显著改变,诱导组呈圆形、线性、网状,共同培养、单纯培养组细胞呈卵圆形、长梭形。另外,诱导组生长最快,增殖能力最强;单纯培养组次之;共同培养组细胞生长缓慢,增殖能力最弱。第7、10、14天,3组细胞CD309表达分别为诱导组18%、26%和88%,共培养组05%、25%和47%,单纯培养组03%、21%和27%。第7、10、14天各组APJ阳性表达率分别为诱导组05% 、09%和52%,共培养组04%、08%和30%,单纯培养组02%、06%和21%。结论HUW MSCs表面APJ表达基本呈阴性,HUW MSCs向内皮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APJ表达逐渐上调,与内皮细胞早期标志物CD309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可作为早期内皮细胞鉴定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中心-社区分层管理模式的方法。方法 借助医院设立的中心-社区腹透管理平台,及医院-社区网络化管理资源,依托社区对部分腹透患者进行管理及定期居家随访,形成腹透中心-社区工作的双向联动。结果 有效改善了郊区腹透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地理分布广、交通不便造成随访率低的困局。结论 减少了腹透患者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生存率,为医院和患者解决了难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依诺肝素联合替格瑞洛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PCI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345例,所有入选患者试验过程中均口服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治疗。将入选患者在P C I术后随机分为非依诺肝素抗凝治疗组(纳入分析11 0例,非抗凝组)、半量依诺肝素抗凝治疗组(0.5 mg/kg,纳入分析103例,半量抗凝组)、全量依诺肝素抗凝治疗组(1 mg/kg,纳入分析105例,全量抗凝组)。观察的主要终点为三组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12个月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次要终点为住院期间、1个月、3个月、12个月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in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主要终点:全量抗凝组较非抗凝组显著增加了患者住院期间总出血事件的发生率(29.5%比13.6%,P=0.005),主要为TIMI小出血发生率的增加(27.6%比13.6%,P=0.012),而未增加TIMI主要出血风险(1.9%比0,P0.05);而半量抗凝组与非抗凝组住院期间TIMI小出血和主要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趋势检验显示,PCI术后随着依诺肝素应用剂量的增大,住院期间总出血及小出血发生率均增加,呈线性相关(总出血:趋势P=0.005;小出血:趋势P=0.011)。次要终点:PCI术后三组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及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随访期间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NSTE-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联合依诺肝素在PCI围术期并未带来额外的临床获益,且全量依诺肝素的皮下应用可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而半量依诺肝素的皮下应用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朱智明  曹芳英 《天津医药》2013,41(2):184-187
Apelin/APJ系统有抑制细胞凋亡和修复细胞功能等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Apelin/APJ系统可能参与一些疾病起病和进展过程,检测Apelin水平对判断疾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同时,Apelin治疗后显示出的疗效使其成为药物研发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诱导因子和非接触共同培养2种方法诱导人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Wharton′s jelly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W MSCs)分化为内皮细胞的优劣。方法剖宫产取脐带用酶消化和组织块贴壁2种方法获得HUW MSCs。实验分诱导因子组、共同培养组和单纯培养组。诱导因子组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联合诱导培养;共同培养组HUW MSCs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非接触共同培养;单纯培养组只加培养液培养。培养周期为14 d。第7天检测CD309,第10天进行Dil标记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 labeled acetylat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Dil Ac LDL)吞噬实验;第14天检测CD31、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内皮素 1(endothelin 1,ET 1)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结果各组细胞形态较实验前有显著变化,但均未见典型铺路石样改变。3组细胞表达CD309上调;诱导因子组和单纯培养组表达CD31下降,而共同培养组CD31明显上调。NO及ET 1含量检测均较HUVECs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比较差异同样无统计学意义(P>005)。vWF及Dil Ac LDL各组反应呈弱阳性。结论 HUW MSCs在诱导因子和内皮细胞旁分泌作用下均具有向内皮细胞分化倾向,使用诱导因子较非接触共同培养方法诱导HUW MSCs向内皮分化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Castleman病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样增生症或巨大淋巴结增生症。1956年,由Castleman等首次报道了13例表现为纵隔淋巴结增生病例之后而被正式命名。目前认为是淋巴器官中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异常增生的良性淋巴系统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多样,且临床少见,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表现为多系统受累的多中心型Castleman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Copeptin与精氨酸加压素为加压素原分解产物,两者的病理生理意义基本相同。Copeptin比精氨酸加压素稳定、检测方便,目前已作为精氨酸加压素的替代指标。许多研究表明Copeptin可作为多种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指标。本文对Copeptin的生物特性及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