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氧化苦参碱抑制人肝癌细胞EGF和EGFR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EGF及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肝癌细胞株BEL-7402在37℃、5%CO2条件下培养、传代。按氧化苦参碱浓度分为1000μg/ml、500μg/ml、250μg/ml3组,对照组不加氧化苦参碱,每组设6个平行孔,每孔加入细胞1×105/ml,培养24h、48h和72h,分别进行EGF及EGFR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均抑制EGF和EGFR在人肝癌细胞的表达,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EGF和EGFR表达阳性率下降显著,在1000μg/ml组24h、48h和72h的EGF和EGFR阳性率均较500μg/ml组和250μg/ml组同时段的阳性率下降显著(P〈0.05,P〈0.01)。500μg/ml组和250μg/ml组同时段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氧化苦参碱对EGF和EGFR的抑制途径可能是其抗肝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3.
肝细胞癌癌组织中uPA及其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瀚峰  王文奇  鹿伟 《山东医药》2008,48(26):15-17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的发生机制.方法 通过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法测定HCC癌组织中uPA及其受体(uPAR)的表达,并与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比较. 结果 uPA在HCC、肝硬化、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0%、46.7%、20%,两两比较,P均<0.05;随HCC分期进展及肿瘤直径增大,uPA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uPAR在HCC、肝硬化、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63.3%、15.0%,与正常肝组织比较,P均<0.05;uPAR阳性表达率随HCC分期进展表达逐渐上升,与肿瘤直径无密切关系.相关分析示,uPA和uPAR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HCC发生和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机制可能为uPA及uPAR高表达.  相似文献   
4.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基因变化、多步骤的演进过程 ,通常认为是由于细胞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 ,扰乱了正常细胞的增殖、分化的调控 ,导致细胞增殖过度、分化不足所致。近年来研究发现 ,端粒及端粒酶的表达异常在胃粘膜癌变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两者高度相关。1 端粒与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端粒 (telom e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异质化结构 ,由一简单重复的 DAN及其相关蛋白质组成。不同物种的端粒 DAN序列各异 ,人类染色体端粒平均长度为 (8~1 4 )× 1 0 3bp,其核心序列为 5 - TTAGGG- 3 ,它为染色体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收集乏氧和常氧条件下人肺腺癌A549细胞产生的外泌体,观察常氧下A549细胞与外泌体共培养后对X射线敏感性及侵袭性的变化。方法 分别在乏氧(1% O2)和常氧条件下(21% O2)培养A549细胞,超高速离心法收集在细胞分泌的常氧外泌体(N-EXO)和乏氧外泌体(H-EXO)。NanoSight检测外泌体数量,扫描电镜观察外泌体的外观和大小。蛋白印迹检测外泌体蛋白CD63。CCK8检测细胞对X射线的耐受性。荧光显微镜观察A549细胞对PKH67标记的外泌体的摄取。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加入不同的外泌体后细胞侵袭和侵袭性变化,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变化。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观察二种外泌体对细胞放射抵抗性的改变。结果 每ml细胞培养液中H-EXO的数量增多。H-EXO和N-EXO均呈现出典型的环饼状,H-EXO直径变小,粒径分布在30~200 nm,小于N-EXO的粒径(50~220 nm)。H-EXO和N-EXO的CD63表达无明显差别。乏氧条件培养的A549细胞接受2 Gy X射线后,细胞的增殖水平在4和6 d时远高于常氧条件下的细胞。PKH67绿色荧光标记的外泌体分布在细胞内部。12、24、48 h后,H-EXO组细胞划痕宽度远小于N-EXO组(t=2.96、6.76、3.35,P<0.05)。H-EXO组细胞穿膜细数量大于N-EXO组和对照组(t=4.84、7.88,P<0.01)。H-EXO组上清液中MMP2(t=4.70、3.21,P<0.05)和MMP9(t=5.61、3.76,P<0.05)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和N-EXO组均明显增高。对照组、N-EXO和H-EXO的D0值分别为2.614、2.552、4.850。H-EXO较N-EXO可以明显增强A549细胞的放射抵抗性。结论 乏氧条件下,A549细胞释放的外泌体数量增多、粒径变小,乏氧外泌体可以促进常氧细胞的侵袭性,并且能够增强细胞对X射线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合成新型纳米金复合物GAL-PEG-GNPs,探讨其体外放射增敏效应及增敏机制。方法 制备GAL-PEG-GNPs并进行表征。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GNPs组和GAL-PEG-GNPs组。CCK-8法检测GAL-PEG-GNPs的细胞毒性,并计算IC50值;TEM和ICP-MS检测细胞对2种纳米材料的摄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放射增敏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免疫蛋白印迹分析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变化;酶标仪检测细胞内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表达水平。结果 GNPs和GAL-PEG-GNPs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峰分别位于520和530 nm,GNPs和GAL-PEG-GNPs的直径分别为(22.6±2.12)和(32.0±1.41)nm。GAL-PEG-GNPs的细胞毒性与GNPs类似(P>0.05),IC50值分别为5.001和4.997 μg/ml。GAL-PEG-GNPs被HepG2细胞的摄取量高于GNPs。GNPs和GAL-PEG-GNPs的放射增敏比(SER)分别为1.46和1.95。细胞经过处理后,处于G2/M期的比例明显提高(t=14.20,P<0.05)。GNPs组和GAL-PEG-GNPs组Cytochrome C、Bax、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而Bcl-2的表达呈现降低趋势。GAL-PEG-GNPs组CAT、SOD、总GSH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t=12.34、29.39、12.85,P<0.05)。结论 GAL-PEG-GNPs对HepG2细胞具有较好的放射增敏效应,增敏机制可能与GNPs诱导大量自由基产生,进而启动凋亡基因程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评估转移性结直肠癌微波消融治疗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分析了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在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因转移性结直肠癌行肺部或肝脏病灶微波消融治疗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均进行CTCs检测,并搜集患者临床特征。应用统计方法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微波消融术后,患者的CTCs测量值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对性别、年龄、微波治疗部位(同转移部位)、微波术前后CTCs变化状况、微波术后CTCs数目与随访截止时期患者生存状态进行分析后得出:女性患者在随访截止时期的生存状态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微波术后CTCs数目<7个/ml的患者生存状态优于术后CTCs数目≥7个/ml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而年龄(P=0.274)、微波治疗部位(同转移部位)(P=0.271)、微波术前后CTCs变化状况(P=0.214)与随访截止时期患者的生存状态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患者CTCs数目在微波消融术后会增加;女性患者在随访截止时期的生存状态优于男性;微波术后CTCs数目<7个/ml的患者生存状态优于术后CTCs数目≥7个/ml者;年龄、微波治疗部位(同转移部位)、微波术前后CTCs变化状况与随访截止时期患者疾病状态不相关。  相似文献   
8.
癌性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据WHO统计,60%~90%的晚期癌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有50%为中至重度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盐酸羟考酮为阿片受体纯激动剂,对脑和脊髓的阿片受体具有亲和力,镇痛作用类似吗啡,镇痛作用无封顶效应,口服后出现双吸收时相,不仅能持续延长疼痛控制时间,还能在服药后1h内快速起效,其生物利用度达60%~87%,但临床上有大量因各种原因不能口服用药的晚期癌症患者多采用注射疗法止痛,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便。因此我科从2007年10月至2009年01月间,对癌症疼痛患者经直肠给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并与口服患者进行止痛治疗的对比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参加观察的患者均为我科2007年10月至2009年1月间的住院患者,共51例,所有病例均确诊为恶性肿瘤,并伴有中重度疼痛,1周内未使用任何阿片类药物,未合并其他镇痛药及辅助用药。无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损害,所有患者都是不能或拒绝进行化疗和放疗的晚期癌症患者,依从性较好,能配合评价和观察疗效。疼痛类型:内脏痛23例,骨痛17例,神经痛23例,部分病例合并多部位多种类型疼痛。随机分为A组(口...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舌鳞癌SCC9细胞干细胞样特性、顺铂敏感性以及miR-21表达对其影响。方法 选取人舌鳞癌SCC9细胞分别通过贴壁、悬浮培养法培养获得SCC9a和SCC9f细胞;体外转染法将miR-21 mimics、miR-21 inhibitor分别转染至SCC9f细胞,设为SCC9m和SCC9i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干细胞相关转录因子(Oct3/4、Sox2、Nanog)及miR-21表达水平,ALDEFLOR kit检测ALDH阳性细胞的比例。MTT法、Annexin V/PI双染法分别检测顺铂对舌鳞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SCC9f细胞中Oct3/4、Sox2和Nanog表达以及ALDH阳性比例高于SCC9a细胞(P<0.05)。顺铂对SCC9f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均低于SCC9a细胞。miR-21表达在SCC9f细胞中高于SCC9a细胞(P<0.05),而在SCC9m、SCC9i细胞中表达分别较SCC9f细胞明显升高与降低(均P<0.05)。Oct3/4、Sox2和Nanog在SCC9m细胞中表达高于SCC9f细胞,其中Oct3/4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Oct3/4、Sox2和Nanog在SCC9i细胞中表达均较SCC9f细胞呈显著下调(P<0.05)。SCC9a、SCC9m和SCC9i细胞中ALDH阳性率分别与SCC9f细胞中ALDH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9m、SCC9i细胞的凋亡率分别较SCC9f减低与增高(均P<0.05)。结论 舌鳞癌SCC9细胞采用悬浮培养法培养获得的SCC9f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对顺铂更为耐受;抑制miR-21表达可增强SCC9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可能与miR-21调节其肿瘤干细胞相关转录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肝脏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CT-MWA)治疗膈顶区域复发性小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5年2月共15例位于膈顶部位复发性小肝癌患者的小病灶(<3 cm)进行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微波消融治疗膈顶复发性小肝癌的1、3年生存率、完全消融率、局部进展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结果:本研究15个小病灶进行CT-MWA治疗成功率和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3.33%(14/15)和86.67%(13/15)。术中疼痛发生率为46.67%(7/15)。术后常见不良反应为肝区疼痛(33.33%)、胃肠道反应(46.67%)、发热(13.33%)、肝功能异常(13.33%),无肝功能衰竭、胆瘘、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15例患者平均存活时间为42个月。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1年以上的肿瘤局部进展率分别为6.67%(1/15)、6.67%(1/15)、13.33%(2/15)、13.33%(2/1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6.67%(13/15)、66.67%(10/15)、46.67%(7/15)。结论:经皮CT-MWA 治疗膈顶区域复发性小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值得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