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5篇
特种医学   4篇
肿瘤学   1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总结肺腺癌转化为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7例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确诊为肺腺癌转化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  结果  随访截至2020年6月1日。肺腺癌发生小细胞癌转化的中位时间为31个月,转化前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的中位时间为14个月。3例患者的转化部位与原发部位相同。7例患者转化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均升高,病情进展部位多为多个部位,肺、骨、脑、胸膜及淋巴结常见。7例患者转化后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显示TTF1均为阳性,而Napsin A均为阴性,Syn、CD56、AE1/AE3均为阳性,Ki67均为高表达,PD-L1均不表达转化后基因检测显示,6例患者仍保持原有EGFR基因突变类型。转化后治疗主要为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个月,5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10个月。  结论  肺腺癌一旦发生小细胞癌转化,疾病进展迅速,生存期短。肺腺癌EGFR E19突变及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发生小细胞癌转化的几率较大,首诊至转化的时间多>2年,转化前病情常呈多部位进展且NSE升高,转化后患者仍保持原有EGFR基因突变型。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和加速器功能的提升,VMAT应用于临床已成为现实。该技术加速器在旋转照射过程中机架转速和剂量率可变,需要强大的硬件控制系统和软件算法的支持,因而只能在新型高配加速器上实现,昂贵的价格限制了国内大部分医院开展实施。IMAT可在能实现动态调强的常规加速器上实施,在照射过程中机架匀速旋转,剂量率恒定不变,与静态IMRT相比具有提高受照射正常组织分散度和节省治疗时间等优点[1]。笔者在瓦里安 Clinical 23IX加速器上对同一患者设计IMRT与IMAT治疗计划,分析它们的特点和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直线加速器机头结构和性能参数是影响患者治疗的重要因素.比较瓦里安加速器调强计划(Varian-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V-IMRT)与医科达加速器调强计划(Elekta-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E-IM-RT),分析其在治疗不同部位食管癌时的优缺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2012-01 01-2014-10-3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食管癌患者40例,其中颈段、胸上段、胸中段和胸下段各10例.用核通Oncentra 4.1计划系统在瓦里安23EX和医科达Synergy(R)2349加速器上分别设计IMRT计划,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处方剂量60 Gy,分30次.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统计PTV和危及器官受量,以及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用SPSS 19.0对2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 2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剂量学要求.与V-IMRT相比,E-IMRT在颈段(0.730±0.036vs 0.646±0.039,P=0.004)、胸上段(0.720±0.078 vs 0.680±0.080,P=0.02)和胸下段(0.742士0.072 vs 0.702±0.082,P=0.05)时PTV的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值较好.与E-IMRT相比,VIMRT在胸中段时PTV的D2[(64.70±1.07) Gy vs (65.22±0.93) Gy,P=0.038]、D50[(62.53±0.63) Gy vs (62.89±0.67) Gy,P=0.009)]及平均剂量[(62.48±0.68) Gy vs (62.89±0.63) Gy,P=0.006)]更好.同时,V-IMRT在颈段、胸上段和胸中段食管癌治疗时间比医科达加速器分别减少14.7%(241 s vs282 s)、23.6% (237 s vs 310 s)和20.8% (246 s vs 311 s),而对胸下段食管癌无明显区别.结论 对于胸中段食管癌应首选V IMRT,可减少治疗时间提高PTV剂量;对于胸下段食管癌应首选E-IMRT,可以提供更好的适形性;对于其他部位食管癌,E-IMRT可以增加适形性,而V-IMRT可以减少治疗时间,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食管鳞癌患者同期推量调强放疗(SIB-IMRT)的疗效并对其相关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009—2015年间101例食管鳞癌患者接受SIB-IMRT,PTV处方剂量5040 cGy分28次(180 cGy/次),PGTV 6020 cGy分28次(215 cGy/次)或6160 cGy分28次(220 cGy/次),1 次/d,5 次/周,全程放疗时间为5.5周。观察其不良反应、治疗失败方式及LC和OS率。结果 1、3、5年样本数分别为101、84、45例。1、3、5年LC率分别为81.6%、70.4%、68.4%,OS率分别为72.3%、49.4%、45.2%,中位生存期36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临床分期(Ⅰ/Ⅱ/Ⅲ期)、近期疗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缓解)为影响OS的因素(P=0.016、0.000、0.005、0.000)。单次分割215 cGy和220 cGy组LC和OS相近(P=0.283、0.951)。全组1、2、3级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0.9%、2.0%、2.0%,1、2、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63.4%、10.9%、4.0%,无一发生急性食管穿孔和出血。5例患者出现晚期放射性肺炎(2例死亡),1例晚期食管狭窄,2例食管穿孔并出血,2例单纯食管出血。220 cGy组急性放射性肺炎、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高于215 cGy组(P=0.062、0.024)。肿瘤局部未控和复发占总治疗失败的62.5%。结论 食管癌SIB-IMRT不良反应可耐受,长期疗效较佳,单次分割220 cGy较215 cGy的LC和OS未提高且增加了不良反应。临床分期、近期疗效为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和比较食管癌同期推量调强放疗(SIB-IMRT)和后程缩野加量调强放疗(LCB-IMRT)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放疗五科收治的128例接受SIB-IMRT或LCB-IMRT技术的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平衡SIB-IMRT组及LCB-IMRT组基本资料不均衡的变量,观察和比较两组的局部控制、生存、不良反应及首次失败方式。结果 匹配后两组共111例患者,全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3.6%、70.8%、66.0%,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7%、46.3%、38.2%。SIB-IMRT组与LCB-IMRT组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1.6%、72.3%、68.5%和88.0%、67.6%、60.8%(P>0.05);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3%、51.7%、45.8%和82.4%、36.7%、26.7%(P>0.05)。两组≥ 3级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全组共40例患者治疗失败,总失败率为36.0%,其中SIB-IMRT组失败率为33.8%(26/77),LCB-IMRT组为41.2%(14/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局部失败占总治疗失败的65.0%。结论 食管癌SIB-IMRT和LCB-IMRT的不良反应相似,耐受性可;两组总的局部控制和生存无明显差异,但SIB-IMRT组有优于LCB-IMRT组的趋势,考虑SIB-IMRT技术更简便易行,中晚期食管癌放疗时采用SIB-IMRT技术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食管癌3DRT选择性淋巴引流区(扩大野)照射与累及野照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失败方式差异。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万方、CNKI、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搜集有关食管癌3DRT扩大野和累及野照射比较的临床对照研究资料,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差异采用OR及95%CI描述。结果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2个包括1095例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资料。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累及野照射比较,扩大野照射降低了食管癌3DRT患者野外失败率(OR=3.727,P=0.007),但≥3级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更高(OR=0.348,P=0.001;OR=0.385,P=0.000)。两组1、2、3年LC率和OS率均相似(OR=0.966,P=0.837;OR=0.946,P=0.781;OR=0.732,P=0.098和OR=0.952,P=0.756;OR=1.149,P=0.422;OR=0.768,P=0.120),DM率也相似(OR=0.986,P=0.937)。结论 与累及野照射比较,食管癌3DRT扩大野照射可降低野外失败率,但LC和OS率未见明显优势,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研究直肠癌术后患者应用静态调强放疗(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的计划质量、治疗效率和剂量精度,为临床治疗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10例直肠癌术后调强放疗患者,行CT模拟定位并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在同一计划系统上给予相同处方剂量和目标优化条件,分别设计5野IMRT计划和双弧VMAT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PTV/CTV)受量、适形指数(CI)、均匀指数(HI)、危及器官(OAR)的受量、机器跳数、治疗计划执行时间,以及剂量验证通过率.结果 两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临床剂量要求,VMAT计划的靶区剂量覆盖率略低于IMRT计划.VMAT和IMRT计划的HI分别为0.095和0.1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1, P>0.05);而IMRT计划的CI(0.737)优于VMAT计划(0.614)(t=4.94, P<0.05),考虑为VMAT计划优化过程中对周围正常组织低剂量区受量限制过于严格,从而造成计划的适形度受到影响.VMAT计划中正常组织如膀胱、股骨头的低剂量区较之IMRT计划均有不同程度增加.VMAT和IMRT计划的平均机器跳数(MUs)分别为599和515(t=4.72, P<0.05),相应的治疗时间分别为201和304 s(t=5.83, P<0.05).使用Delta4对两种计划进行验证,γ通过率(选用3%/3 mm标准)分别为VMAT 93.13%和IMRT 96.00%(t=3.75, P<0.05).结论 直肠癌VMAT和IMRT 计划均可满足临床要求,VMAT计划可以显著降低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但其疗效还需进一步临床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不同计划设计参数条件下颈、上段食管癌VMAT计划质量,得出最优计划设计参数值,以期为临床VMAT治疗计划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颈、上段食管癌患者各10例,使用核通 Oncentra 4.3 TPS,医科达Synergy VMAT直线加速器。采用机架步进角度2°、3°、4°,最大出束时间80、110、150 s,准直器角度0°、45°制定6套VMAT计划。统计PTV和OAR受量,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颈段食管癌准直器角度45°的VMAT计划质量优于0°(P=0.003~0.007)。颈段食管癌最大出束时间110、150 s的VMAT计划质量与80 s相近(P>0.05),80 s VMAT计划PTV的D90、V105优于110 s计划组(P=0.011、0.010),PTV D100优于150 s组(P=0.004);110 s组的D98优于80 s组(P=0.034);靶区的其他参数及OAR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上段食管癌3个最大出束时间的VMAT计划质量均相近(P>0.05)。颈段食管癌机架步进角度3°的VMAT计划质量优于2°、4°(P=0.010~0.048);上段食管癌机架步进角度3°的VMAT计划PTVmean、CORD D2优于4°计划(P=0.014、0.005),与2°比较靶区剂量分布PTV D100略好(P=0.046),但肺组织V25、V30受量略高(P=0.007、0.026)。结论 对于颈、上段食管癌VMAT计划,45°准直器角度、80 s最大出束时间、3°机架步进角度为VMAT计划最优的设计参数初始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放疗技术发展,宫颈癌放疗也由传统适形野照射发展为IMRT[1],本院CBCT图像引导目前主要应用骨性和灰度两种配准方式,笔者分析了两种配准方式对摆位误差测量结果的影响,为宫颈癌术后IMRT患者计划靶区外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