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LCE1蛋白在新疆地区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24例OSCC及63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LCE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OSCC及癌旁组织中PLCE1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41.9%(52/124)和0(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PLCE1诊断OSC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4(敏感度83.9%,特异性95.2%)。Kaplan-Meier及Cox单因素分析显示,PLCE1高表达(P=0.004、P=0.006)和T分期(P=0.002、P=0.004)是影响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LCE1高表达(P=0.008)和T分期(P=0.005)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PLCE1蛋白在新疆地区OSC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肿瘤患者不良预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GOLPH3蛋白在新疆哈萨克族(哈族)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取50例术前未经放化疗干预且手术切除的新疆哈族食管鳞癌组织及50例哈族癌旁相对正常食管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截止日期为2018年6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GOLPH3蛋白在哈族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特点及情况。结果:GOLPH3蛋白在哈族食管鳞癌组织的表达率为70.0%,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分化组阳性表达率82.9%高于高分化组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85.3%高无淋巴结转移组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分期在Ⅲ-Ⅳ组阳性表达率83.3%,高于Ⅰ-Ⅱ组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男性组中GOLPH3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64.7%,女性组为8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4);高龄组(≥60岁)GOLPH3蛋白的表达阳性率79.2%,低龄组(<60岁)为6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4)。结论:GOLPH3蛋白的表达可能与哈族食管鳞癌的分化、增殖和转移等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从石蜡包埋组织中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方法检测microRNA表达的可靠性和敏感性。方法:选取2005年至2010年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疆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友谊医院收集的97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食管癌组织样本,提取组织总RNA,RT-PCR逆转录为c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croRNA表达。结果:97例食管癌组织样本中,RNA提取成功90例,7例失败,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成功检测了83例microRNA表达,7例检测不准确。RNA提取成功率明显高于失败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出的定量准确例数高于定量不准确例数,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方法是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microRNA表达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髓系肉瘤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预后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16日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髓系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胃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胃小弯恶性肿瘤,结合病史考虑为原始幼稚造血细胞肿瘤——髓系肉瘤,倾向于原始单核细胞肉瘤,肿瘤细胞伴组织单核细胞分化.结论 胃髓系肉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作为血液系统来源的恶性肿瘤,研究其临床表现、微观形态学特点结合免疫表型将有助于精确诊断,择优选取治疗方案,继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miR-138-5p通过调控Survivin表达对食管鳞癌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分为W组(无转染组)、C组(食管鳞癌细胞转染NC组)、Z组(转染miR-138-5p组)。RT-PCR检测Survivin、miR-138-5p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otch1、HIF-1α、MMP-9的表达;Transwell小室测迁移能力;CCK-8检测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138-5p与Survivin靶向关系。结果 miR-138-5p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Survivin水平较癌旁组织高(P<0.05)。miR-138-5p、Survivin在W组与C组中的水平较为接近(P>0.05);与C组相比,Z组miR-138-5p的水平有所上升、Survivin水平有所下降(P<0.05),由此可看出,miR-138-5p转染成功。W组与C组中Notch1、HIF-1α、MMP-9水平较为接近(P>0.05);与C组相比,Z组中Notch1水平有所升高、HIF-1α、MMP-9水平有所下降(P<0.05)。W组食管鳞癌细胞迁移数量(282.67±27.65)与C组细胞迁移数量(279.31±28.22)相差较小(P>0.05);与C组相比,Z组的迁移数量(76.57±6.71)有所降低(P<0.05)。W组与C组在各时间点的OD值较为接近(P>0.05);Z组在各时间点的OD值均较W组与C组低(P<0.05)。W组食管鳞癌细胞凋亡率(2.47±0.11)%与C组食管鳞癌细胞凋亡率(2.45±0.13)%较为接近(P>0.05);Z组食管鳞癌细胞凋亡率(13.32±1.23)%高于W组与C组(P<0.05)。双荧光素梅报告基因检测实验结果显示Survivin′-UTR-WT在miR-NC组表达水平为(0.79±0.09)、miR-138-5p组表达水平为(0.59±0.0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urvivin′-UTR-MUT在miR-NC组(0.91±0.11)及miR-138-5p组(1.02±0.12)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与食管癌组比较,miR-138-5p组大鼠移植瘤的瘤体积、瘤质量降低,抑瘤率升高(P<0.05)。结论 miR-138-5p可通过降低Survivin的表达,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讨N6-甲基腺嘌呤(m6A)甲基化修饰结合蛋白YTH结构域连接蛋白2(YTHDF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表达及其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背景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我国儿童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极大经济负担。因此掌握儿童恶性肿瘤的流行规模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分析2005—2015年中国0~14岁儿童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我国儿童恶性肿瘤防控战略的制订和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08—2018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0~14岁儿童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等数据,利用2010年全国人口构成计算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并通过Joinpoint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change percentage,APC)来反映时间趋势。 结果 (1)2005—2015年中国0~14岁儿童恶性肿瘤的中位粗发病率为9.35/10万,中位粗死亡率为3.91/10万,其中0~4岁组中位粗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于5~9岁组和10~14岁组(P<0.05)。(2)2005—2015年中国0~14岁男童中位粗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童(发病率:10.21/10万vs 8.91/10万,P<0.05;死亡率:4.18/10万vs 3.47/10万,P<0.05)。(3)2005—2015年中国0~14岁城市儿童恶性肿瘤中位粗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农村儿童(发病率:10.87/10万vs 7.20/10万,P<0.05;死亡率:4.08/10万vs 3.54/10万,P<0.05)。(4)2005—2015年中国0~14岁儿童恶性肿瘤的中位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1.01%,P<0.05),其中0~4岁组中位粗死亡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APC=-1.19%,P<0.05);5~9岁组中位粗死亡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APC=2.50%,P<0.05);10~14岁组中位粗死亡率为随时间呈稳定状态(APC=0.64%,P>0.05)。(5)2005—2015年中国农村0~14岁儿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APC分别为7.73%和2.22%,P<0.05)。(6)2005—2015年中国0~14岁儿童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前六位分别为白血病、脑癌、淋巴癌、骨癌、肾癌、肝癌。 结论 中国儿童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在时间、人群、地区方面呈现出特定的分布特点,今后应将农村地区、5~9岁年龄组以及脑癌、白血病癌种的儿童作为重点防控对象。 该文的微信推文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  相似文献   
10.
miR-203是近年来发现的第一种皮肤特异性miRNA,不但参与构建皮肤保护层、与银屑病和牛皮癣等皮肤性疾病有关,而且作为抑癌或致癌因子与靶基因共同作用参与肿瘤发生、发展。本文从miRNA-203的生成与组织分布、靶基因及相关肿瘤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