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7篇
  2022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设计中X轴方向不同铅门大小的剂量学差异,探讨鼻咽癌VMAT设计中最优的铅门固定大小。方法:在Eclipse 11.0计划系统中采用5种铅门固定方法分别对10例鼻咽癌患者设计放疗计划,比较5种计划得到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以及机器跳数。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5种固定铅门技术得到的靶区D95、Dmean和HI等剂量学参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铅门在X2方向全关(FJ1)计划组的CI好于其他计划组(t=-2.97~-1.06, P<0.05);FJ1计划组得到的脊髓Dmax、左右侧腮腺、喉以及口咽的V30和Dmean等剂量学参数均优于其他计划组(t=-5.83~1.14, P<0.05),而对于脑干、耳蜗和颞叶等器官,5种固定铅门技术无明显差异(t=-0.99~2.99, P>0.05);FJ1计划组的机器跳数高于其他计划组(t=8.15~8.86, P<0.05)。结论:5种铅门固定技术均能满足临床要求,而FJ1计划组能够更好地降低危及器官照射剂量,但同时增加了机器跳数,增加了照射时间;而铅门在X2方向从半开到全关(FJ2)计划组相比于FJ1计划组对于器官的保护较差,但提高了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自动IMRT计划与人工IMR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探讨自动计划在宫颈癌术后IMRT计划设计中的可行性。 方法:使用飞利浦Pinnacle3 9.10计划系统的自动IMRT和人工IMRT方法分别对25例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计划设计,比较2种计划得到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机器跳数、调试次数及计划设计时间。结果:自动和人工IMRT计划靶区的Dmean、D95、CI及HI等参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自动IMRT计划得到的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均优于人工IMRT计划,其中膀胱V40减少2.5%(P<0.05),直肠V40减少0.9%(P<0.05),骨V35减少2.8%(P<0.05),小肠V30减少4.2%(P<0.05),左侧股骨头V30减少5.2%(P<0.05)以及右侧股骨头V30减少5.5%(P<0.05);并且自动计划明显减少了计划调试次数,将人工IMRT计划的平均调试次数由3次减少到平均2次,计划设计时间由人工IMRT的69.5 min减少到42.7 min;但自动计划的平均跳数(1 042 MU)高于人工计划(931 MU)。结论:基于Pinnacle3的自动IMRT计划质量可以达到人工IMRT计划水平的同时,明显提高了计划设计效率,在宫颈癌术后的IMRT计划设计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口咽癌自动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计划和人工容积旋转弧形调强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的剂量学参数等差异,评估自动IMRT计划在口咽癌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25例口...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脑转移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中共面与非共面模式下剂量学差异,对单组非共面模式在脑转移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中的应用进行可行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脑转移患者,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与无均整块技术技术,处方剂量25 Gy,在计划设计中用共面弧、单组非共面弧、多组非共面弧3种模式,比较3种模式下靶区剂量、适形指数(con...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评价四川省放射治疗质量控制水平。方法:采用四川省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中心抽样调查和委托市州分中心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41家开展放射治疗的单位,参照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诊疗质控中心颁布的《放射治疗质量控制基本指南》制定调查细则,调查项目包括人员配置、设备技术、治疗实施、安全管理、网络质控、年度巡检六项指标,满分100分,总评和分项评价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结果:人员配置、设备技术、治疗实施、安全管理四项评价较好,优良率较高,中差评较少;网络质控情况不理想,差评单位超过80%;年度巡检大多数单位评价优秀,但仍有3家单位获中评和差评。结论:四川省放射治疗质量控制工作整体情况较好,但仍需加强人员资质、继续教育、安全管理和剂量质控。网络质控是全省质控工作的一个短板,需要加大力度开展网络质控平台普及建设。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全段食管癌非均整(flattening filter free,FFF)模式与均整(flattening filter,FF)模式下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的剂量学特性,分析全段食管癌FFF模式下VMAT计划的临床可行性.方法:纳入2020...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硼中子俘获治疗(NBCT)中,细胞内的剂量分布常常利用蒙特卡罗模拟进行评估。在这个过程中,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的选用会对结果产生影响。通过对比不同细胞模型以及物理过程之间的差异来提高Geant4在BNCT中模拟的正确性。方法:利用Geant4模拟了BNCT中产生的α粒子和7Li粒子在真实细胞模型和简单细胞模型中选用Penelope Physics和Livermore Physics物理过程时的射程、细胞核中的平均比能和单事件谱。结果:比较了射程、细胞核中的平均比能和单事件谱在不同细胞模型和物理过程中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两种物理过程的模拟结果一致;而在不同的细胞模型中的射程、平均比能的最大差异分别为8.3%和26%,单事件谱最高峰位的最大差异为25%。结论:Geant4在BNCT中的模拟可以使用任意两个物理过程,而细胞模型的选用则需仔细考虑。研究结果为Geant4在BNCT模拟时选用哪种细胞模型与物理过程提供参考,提高了模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均整模式(flattening filter,FF)和非均整模式(flattening filter free,FFF)下,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中物理剂量和生物剂量的差异。方法:对 84 例肺癌患者放疗计划做回顾性分析,选用 Pinnacle3 9.10 计划系统,处方剂量为 50 Gy/5 F。分别在 FF 模式(VMATFF)和 FFF 模式(VMATFFF)下设计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采用配对 t 检验比较两种模式下靶区的 D90、D2、覆盖率、适形指数、梯度指数等剂量学参数以及危及器官的物理剂量。同时,还比较了两种模式下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ormal tissue complication probability,NTCP)。结果:两种模式下,靶区的剂量学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VMATFFF 组的脊髓 D0.25cc、D0.5cc,食管 D5cc,肺 D1500cc 的结果均优于 VMATFF 组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种模式在气管 D4cc、肺 D1000cc、心脏 D1500cc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VMATFFF 组肺平均剂量和V5 的 NTCP 优于 VMATFF 组(P < 0.05)。结论:FFF 模式对危及器官的保护更好,并且有效降低了放疗并发症的概率。建议对于肺癌 SBRT 技术选择 FFF 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评估动态钨门技术的计划质量和执行效率,探讨能否在螺旋断层调强放疗中使用射野宽度5.0 cm的动态钨门代替2.5 cm的固定钨门应用于宫颈癌术后放疗。方法:选取25例宫颈癌术后患者,相同优化条件下分别使用射野宽度2.5 cm的固定钨门(2.5F)、2.5 cm的动态钨门(2.5D)和5.0 cm的动态钨门(5.0D)进行计划设计和评估。比较3组计划靶区的D95、Dmean、均匀性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机器跳数和照射时间。结果:2.5D组得到的靶区CI和HI优于其他两组(P<0.05),其他剂量学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F组与2.5D和5.0D组相比,直肠和膀胱的V20、V40、Dmean,以及小肠的V20均增加(P<0.05);2.5F组与5.0D组相比,骨、股骨头和小肠的Dmean均降低(P<0.05)。与2.5D组相比,5.0D组的直肠、膀胱和小肠的V20、骨和小肠的Dmean均增加(P<0.05)。5.0D组的机器跳数和照射时间与2.5D和2.5F组相比分别减少了46.1%、45.1%、45.0%、44.1%(t=17.703、-40.698、17.654、-40.414, P<0.05)。结论:综合考虑计划质量和照射效率,建议采用5.0D组应用于宫颈癌术后螺旋断层调强放疗,在满足临床要求的同时可以显著缩短照射时间。若只考虑计划质量则选择2.5D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金属施源器对GZP3型60Co近距离治疗源剂量分布的影响,获得该源基于金属施源器的剂量学参数。方法 通过蒙特卡罗软件Geant4获得近距离治疗源周围(0~10 cm)的平均吸收剂量,并根据AAPM的TG43和TG43U1等报告推荐的计算公式获得该源基于金属施源器的剂量学参数。模拟中60Co近距离治疗源位于半径为30 cm的球体水模中心。结果 获得基于金属施源器的GZP3型60Co近距离治疗源1和2号通道的Λ为1.014 cGyh-1U-1(与无施源器相比分别偏差0.5%),3号通道的Λ为0.998 cGyh-1U-1(与无施源器相比分别偏差0.1%);中垂轴0.5~10.0 cm距离范围内的径向剂量函数,并获得该函数的拟合公式;角度0°~175°、距离0.5~10.0 cm范围内的各向异性函数。结论 本研究得到的基于金属施源器的剂量学参数为该源的临床使用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参考,在临床使用中应考虑金属施源器对于60Co剂量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