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目的 建立小鼠肠腺瘤类器官的体外培养方法,观察其对电离辐射的反应。方法 采用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和葡聚糖硫酸钠(detrai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小鼠产生肠腺瘤。体外分离腺瘤类隐窝结构,接种于基质胶。通过培养基筛选,确定肠腺瘤类器官的体外培养条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Ki67和β-catenin表达水平。进一步采用X线照射,观察肠腺瘤类器官损伤情况,比较其与大、小肠类器官的辐射敏感性。 结果 经AOM/DSS诱导,小鼠肠腺瘤成瘤率达95%,肿瘤均位于结肠靠近直肠处,肠腺瘤类器官在改良的小肠类器官中生长良好,Ki67阳性腺瘤细胞比例高且β-catenin入核特征明显。经X线照射,各类器官存活比例随辐射剂量增加而降低。9 Gy照射7天后,腺瘤类器官存活率为11.96%±1.42%,高于同剂量大肠类器官的5.46%±1.22% (t=6.0082,P<0.01),小肠类器官几乎未见存活。腺瘤类器官剂量存活曲线较大、小肠类器官右移,提示其辐射敏感性低于大肠和小肠。 结论 在AOM/DSS诱导产生的小鼠肠腺瘤中成功分离培养出腺瘤类器官,其辐射敏感性低于大、小肠类器官。  相似文献   
2.
构建苦碟子注射液再评价证据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中散在报道了有关该注射液有效性或安全性的各种研究,但是鲜有全面系统将其上市前和上市后的研究资料相结合进行分析的报告。该文将从安全性循证证据研究角度出发,系统收集多个源头的证据,如药品质量控制、非临床安全性、成分提取研究、注射液配伍研究、上市后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以及文献评价等7个方面,系统分析该药的药理作用、疗效、以及安全性问题等,发掘有关苦碟子安全性评价的证据体,为其临床安全用药以及进一步的品种开发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剂量γ射线照射下小鼠大肠、小肠放射敏感性的差异。方法 选取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完全随机法分为照射组和健康对照组,照射组接受19 Gy的γ射线全身照射,并于照射后6、12、24、48、72和96 h截取小鼠大肠和小肠,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照射后各时间点大肠小肠及其隐窝干细胞凋亡、增殖的变化,原位杂交法检测大小肠干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 γ射线照射后,HE染色显示小鼠小肠黏膜受损较大肠更为严重,照后48 h小肠隐窝全部消失,但大肠隐窝增殖指数仍高达0.23(t=4.67,P<0.05)。与小肠相比,大肠隐窝黏膜上皮细胞在12、24 h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小肠(t=-1.92、-2.42,P<0.05)。照后12、24 h大肠干细胞凋亡数显著低于小肠(t=-1.98、-2.33,P<0.05),照后24、48 h大肠隐窝内干细胞数则显著高于小肠 (t=1.98、3.31,P<0.05)。结论 高剂量辐射条件下,大肠小肠的放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而二者干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的差异可能是决定大肠较小肠更为辐射耐受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含小檗碱中药的抑菌活性与小檗碱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检测了黄连、黄柏、三黄汤等含小檗碱中药的抑菌活性与其小檗碱含量之间的关系,试图确定小檗碱之外的其它成分对抑菌活性的作用并给出相应的数量关系.方法:利用平板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以确定中药的抑菌活性,薄层扫描法测定各中药中小檗碱含量.结果:所测药物的抑菌活性与其所含的小檗碱量呈线性正相关,即小檗碱含量高,抑菌活性强.其中,黄连、黄柏中的小檗碱几乎可以承担全部的抑菌活性;三黄汤的抑菌活性半数依赖于其中的小檗碱,半数依赖于其它成分的作用.结论:再次证明了小檗碱是黄连、黄柏等单味中药的主要抑菌成分;黄连、黄柏中的其它成分在体外抑菌活性中不表现明显抑菌作用或协同抑菌作用.复方药三黄汤的抑菌活性需要小檗碱和其它成分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小肠类器官3D培养技术研究表皮调节素(epiregulin)治疗辐射损伤的作用。方法 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法分离小肠隐窝,以3D技术体外培养小肠类器官,培养24 h后X射线照射,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作为阳性对照,研究建立小肠类器官辐射损伤模型。通过观察类器官存活率、大小和出芽等变化,研究表皮调节素对肠道类器官辐射损伤的治疗作用。结果 体外培养的小肠类器官辐射后存活率与照射剂量相关,剂量曲线与体内辐射实验结果类似。照射后24 h给药,表皮调节素可促进8 Gy X射线照射后小肠类器官存活,400 ng/ml组存活率为(12.56±1.02)%,较对照组(4.73±0.38)%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3,P<0.05)。结论 表皮调节素在辐射后24 h使用具有肠道类器官辐射损伤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