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60篇
内科学   8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271篇
预防医学   12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77篇
  1篇
中国医学   119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王慧文  王星星  晏蓉  何燕  罗婕  李瑞  邹琳  刘欢 《护理学杂志》2022,27(11):110-113
混合现实技术是当前数字医学关注的热点。围绕混合现实技术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从混合现实技术的概述,混合现实技术在护理教学、护理培训、医护沟通及护患沟通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以期为混合现实的护理实践领域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制备低聚甘露糖醛酸钠(DPM207)胶囊剂,对其质量进行考察,并初步评价其改善白细胞减少的效果。方法:采用湿法制粒,以辅料的种类、用量为考察因素,以吸湿性、休止角、颗粒得率等为评价指标,优化胶囊剂的制备工艺。根据《中国药典》等相关规定,对胶囊剂的水分含量、装量差异、溶出度、含量等进行测定。采用辐照所致白细胞减少的动物模型对DPM207升高白细胞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DPM207胶囊剂的最佳成型工艺为:低聚甘露糖醛酸钠与微晶纤维素按照1:1混合,添加70%乙醇进行湿法制粒,制备的胶囊水分、装量差异、溶出度等均符合2020版《中国药典》规定。在小鼠灌胃给药5日后,DPM207不同剂量组均显著提高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结论:DPM207胶囊剂成型工艺稳定,胶囊质量可控,具有作为升高白细胞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国福建畲族人静息心率与动脉硬化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于2009年采用整体抽样法抽取中国福建省福安市畲族聚集地6个自然村511人为调查对象,最终样本量325例,进行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心踝血管指数(CAVI)、踝臂指数(ABI)检查,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静息心率(RHR)为动脉硬化设备VS-1000和超声设备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并检测血液血脂、血糖、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调查人群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家族史和既往史等)。 结果不同四分位数RHR水平,RHR1≤61次/分,RHR2为62~69次/分,RHR3为70~77次/分,RHR4≥78次/分,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HDL-C、CF-PWV、CR-PWV显著不同(P<0.05),RHR4组甘油三酯(TG)、TC/HDL-C、DBP、CF-PWV、CR-PWV显著高于RHR1组,而HDL-C显著低于RHR1组(P<0.05);而CAVI、ABI、CIM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在未调整其他危险因素的模型中,与RHR1组相比,RHR4组的动脉硬化OR值为3.074(95%置信区间为1.555~6.075,P=0.001);而进一步调整了年龄和性别之后,RHR4组的OR值增加为4.542(95%置信区间为2.078~9.928,P<0.001);再一次调整了年龄、性别、血压、血脂、血糖及超敏C反应蛋白等传统危险因素之后,RHR4组的OR值更进一步增加为5.336(95%置信区间为1.512~18.831,P=0.009)。 结论在中国福建畲族自然人群中,较高的静息心率水平伴随有较高的血压、血脂和动脉硬化水平。此外,较高的静息心率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且独立于传统的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对床旁超声用于评估压力性损伤的机制、床旁超声在压力性损伤评估中的临床应用、床旁超声在压力性损伤评估中的挑战进行综述,为护理人员在临床中使用床旁超声评估压力性损伤提供借鉴,以实现早发现、早干预。  相似文献   
6.
2020年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儿科协作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儿科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专家制订《中国儿童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快速指南(2020,西安)》,该指南是国内第一个基于系统检索证据和应用GRADE分级系统制订的儿童消化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指南。该文旨在对《中国儿童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快速指南(2020,西安)》的要点,包括儿童肠道准备健康教育、饮食干预、实施方法、质量评估、补救措施及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并分析儿童肠道准备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为儿科医师进行儿童消化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数字化可摘局部义齿支架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建模策略对支架及口腔软硬组织受力的影响,探讨数字化支架优化设计的方法。方法 选择牙列完整、牙周组织健康的成年志愿者1名,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和口外石膏模型扫描的基础上,通过3Shape Dental System软件设计可摘局部义齿支架,利用Mimics、Geomagic Studio和HyperMesh软件对上颌肯氏Ⅱ类牙列缺损模型和可摘局部义齿模型进行三维建模,分别构建简化组和对照组(包含牙齿和牙周膜)三维有限元模型。使用Abaqus/CAE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垂直和斜向45°载荷下两组模型的支架受力情况。结果 简化组模型与对照组模型支架的应力分布规律基本相同,应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垂直载荷下,两组模型均在支架小连接体处出现应力集中,支架远端下沉,最大应力值分别为44.39、51.05 MPa,最大位移值分别为49.05、38.29 μm;斜向载荷时,支架大连接体出现高应力区,Ⅰ杆直角转折处应力集中,最大应力值分别为324.58、303.11 MPa,最大位移值分别为291.86、298.02 μm。结论 采用适当简化模型的方法能够提高建模效率,同时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可信度,能够为临床数字化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背景 运动能力是血液透析患者强有力的死亡预测因子。因此,寻求便捷且有效的评价工具以实现患者运动能力的评估是目前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 目的 在中国与英国血液透析患者中对杜克活动状况指数(DASI)与日常体力活动问卷(GPPAQ)中的步速问题进行效度检验。 方法 于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选取中国某大学附属医院血液透析患者40例与英国莱斯特肾脏病网络系统血液透析患者39例。采用DASI和GPPAQ的步速问题评估患者的运动能力与步速,同时采用往返行走试验(SWT)与简易机体功能评估(SPPB)的步速测试对患者进行测试验证。DASI的效度检验采用相关性分析,GPPAQ步速问题的效度检验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 中国与英国血液透析患者的DASI和递增负荷往返行走试验(ISWT)呈正相关(r中国=0.39,rs英国=0.60;P<0.05),和耐力往返步行试验(ESWT)无相关关系(P>0.05)。根据GPPAQ中步速问题的自我评估结果,将中国血液透析患者归为慢速、平稳步速、轻盈步速、快速4类,4类患者客观测量的SPPB步速范围存在重叠,平均SPPB步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英国血液透析患者归为慢速、平稳步速、轻盈步速3类,3类患者客观测量的平均SPPB步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自我评估为慢速患者的平均SPPB步速低于自我评估为平稳步速、轻盈步速者(P<0.05)。 结论 DASI可以有效测量中国与英国血液透析患者的运动能力。在两个不同文化群体中,GPPAQ的步速问题均无法协助患者准确报告自身步速,但在区分"慢"与"不慢"的步速上具有一定潜在效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洁净厂房检测工作质量,保证检测数据真实可靠。方法分析2016年—2020年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洁净厂房检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影响因素,并对保证检测工作质量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结果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仪器设备、检测耗材、检测方法、检测环境、检测实际操作6个方面存在影响检测质量的因素。结论提高检测工作质量,应当加强检测人员培训,持续改进完善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发现影响因素,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提供客观、真实、有效的检测数据,更好地为医疗器械的生产和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双侧椎弓根入路PVP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OVCF 72例,均为单发椎体压缩骨折,随机分为单侧椎弓根入路的观察组(36例)和双侧椎弓根入路的对照组(36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伤椎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 Cobb 角、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2个月(12~21个月)。两组年龄、性别、伤椎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均少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椎体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 Cobb 角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 < 0.05),而两组间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Cobb角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内患者各时间节点的VAS、ODI评分较前均有显著改善(P < 0.05),观察组术后3 d VAS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而其他时间节点两组间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两种手术治疗OVCF临床疗效相似,而单侧椎弓根入路PVP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的优点,单侧椎弓根入路手术近期止痛效果可能不及双侧入路手术,但远期效果一致。单侧椎弓根入路PVP能够作为OVCF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