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4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229篇
耳鼻咽喉   60篇
儿科学   60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336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809篇
内科学   394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149篇
特种医学   278篇
外科学   686篇
综合类   1646篇
预防医学   687篇
眼科学   81篇
药学   630篇
  4篇
中国医学   525篇
肿瘤学   20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85篇
  2013年   321篇
  2012年   434篇
  2011年   428篇
  2010年   408篇
  2009年   411篇
  2008年   369篇
  2007年   351篇
  2006年   376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通过AMP激活的蛋白质激酶(AMPK)途径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中炎症及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DM组)、雷公藤多甙组(DT组)、雷公藤多甙+AMPK抑制剂组(DT+CC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饲料喂养,后三组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以建立糖尿病模型。DT组给予50 mg/(kg·d)的雷公藤多甙灌胃,DT+CC组给予50 mg/(kg·d)的雷公藤多甙及20 nmol的AMPK抑制剂Compound C灌胃,对照组及DM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2周。12周后检测糖代谢指标、肾脏HE染色及肾脏中炎症指标、氧化应激指标、AMPK通路分子。结果 DM组大鼠出现了明显的肾脏病变,肾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干扰素-γ(IFN-γ)、丙二醛(MDA)的含量及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量明高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及p-AMP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DT组大鼠的肾脏病变明显减轻,肾脏组织中TNF-α、IL-1、IL-6、IFN-γ、MDA的含量及NF-κB的表达量明显低于DM组,SOD、GPx的含量及p-AMPK、Nrf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DM组; DT+CC组大鼠的肾脏病变明显加重,肾脏组织中TNF-α、IL-1、IL-6、IFN-γ、MDA的含量及NF-κB的表达量明显高于DT组,SOD、GPx的含量及p-AMPK、Nrf2的表达量明显低于DT组。结论 雷公藤多甙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肾脏病理改变并抑制肾脏组织中的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激活AMPK途径是雷公藤多甙发挥上述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五子散热敷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椎体成形(PVP)术后下腰痛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5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PVP术后有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疼痛部位红外线照射;实验组疼痛部位给予中药五子散热敷。比较二者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VAS评分)及椎体功能恢复情况(OD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及ODI评分无明显差异(P 0. 05),治疗后实验组下腰痛明显缓解,VAS及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五子散热敷能有效缓解PVP术后下腰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标本中淋巴结精细分拣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实施胃癌根治术的727例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按照手术切除标本中淋巴结分拣方式分为精细淋巴结分拣组和区域淋巴结分拣组,分析两组患者送检淋巴结数目、转移淋巴结数目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  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因素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精细淋巴结分拣组患者淋巴结送检数目明显多于区域淋巴结分拣组(P < 0.001)。在T分期、N分期以及TNM分期相同的情况下,精细淋巴结分拣组送检淋巴结数目显著多于区域淋巴结分拣组(P < 0.001);精细淋巴结分拣组淋巴结转移数目也显著多于区域淋巴结分拣组(P < 0.001)。此外,两组患者送检淋巴结数目与转移淋巴结数目均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精细淋巴结分拣组r=0.181,P=0.023;区域淋巴结分拣组r= 0.227,P < 0.001),且精细淋巴结分拣组患者的送检淋巴结数目与转移淋巴结数目之间相关性弱于区域淋巴结分拣组患者。  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精细淋巴结分拣可以提高送检淋巴结数目,提供精确的术后淋巴结分期,减少分期迁移,可以在临床上规范性推广。   相似文献   
4.
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以慢性进行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具有相当高的致残率,我国发病率约为0.3%。多数AS患者最先出现骶髂关节炎,早期出现臀髋部或腰背部疼痛和/或发僵,以卧久(夜间)或坐久时明显,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特点及文献回顾。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2017-01—2018-12治疗的9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确诊为抗NMDA受体脑炎的患儿纳入研究,女6例,男3例,发病年龄1岁5个月~13岁,首发症状不一,其中惊厥发作6例,运动障碍2例,意识障碍1例。血和(或)脑脊液抗NMDA受体抗体阳性,均接受静点免疫球蛋白及甲泼尼龙治疗,3例予利妥昔单抗治疗。8例恢复良好,1例复发,无死亡。结论抗NMDA受体脑炎可发生于儿童各年龄段,临床特征与成人相似,合并肿瘤者少见,怀疑或确诊后应尽早开始免疫治疗,总体预后良好,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或复发的患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7.
8.
9.
目的 比较不同药敏试验方法检测替加环素对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敏感性。初步了解辽宁地区CRKP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辽宁省内多家大型三甲医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分离的CRKP共269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KB纸片扩散法、Vitek-2仪器法及E试验法检测替加环素对CRKP的敏感性。结果 微量肉汤稀释法、E试验法、Vitek-2仪器法测定替加环素MIC50和MIC90分别为(0.5/1)、(0.25/0.5)和(0.5/4)μg/mL。按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药敏试验委员会(EUCAST)判读标准,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得CRKP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97.4%/93.3%,中介率为2.2%/4.1%,耐药率为0.4%/2.6%。E试验法敏感率最高,为100%/98.9%,Vitek-2法耐药率最高,为8.6%/13.4%,纸片扩散法的中介率最高,为11.9%/46.5%。与微量肉汤稀释法比较,E试验法的基本一致率(EA)和分类一致率(CA)均≥90%,但存在重大误差(VME),分别为0.4%/1.9%;Vitek-2法EA仅为61.7%,CA为87.4%/72.1%,且大误差(ME)为6.3%/7.4%,无VME;纸片扩散法CA仅为85.9%/46.5%,小误差(mE)为1.9%/2.6%,ME为0.7%/5.6%。结论 辽宁地区绝大多数CRKP对替加环素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对于CRKP、E-试验法、Vitek-2仪器法和纸片扩散法均不适合单独检测替加环素敏感性,可考虑联合检测,若结果不一致,均应参考微量肉汤稀释法。  相似文献   
10.
刘勇  罗瑞 《中国针灸》2020,(2):115-118
目的:比较针刺患侧与针刺双侧咽部腧穴治疗脑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脑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每组33例,最后每组各有1例脱落。两组患者在常规药物和电项针治疗的基础上,单侧组针刺患侧的吞咽、发音和治反流穴,双侧组针刺双侧吞咽、发音和治反流穴。每天1次,每周连续针刺6 d,休息1 d,治疗21 d后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吞咽困难分级量表、洼田饮水试验和GRBAS分级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和构音情况。结果:治疗21 d后,两组患者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均提高(均P<0.01),且单侧组改善程度大于双侧组(P<0.01);两组患者GRBAS分级、洼田饮水试验情况均改善(均P<0.01),且单侧组改善程度大于双侧组(P<0.05,P<0.01)。结论:针刺患侧咽部腧穴治疗脑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较针刺双侧咽部腧穴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