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
仝开军  舒荣宝  程刘兵 《安徽医学》2015,36(9):1061-1064
目的:比较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 CTCA)的差异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行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105例患者分为两组,54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 PGA组),51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 RGH组),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图像质量、冠状动脉斑块与心肌桥诊断以及狭窄程度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扫描时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主动脉 CT 值等差异无统汁学意义( P >0.05)。 PGA 和 RGH 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97±1.24)mSv、(14.37±1.59)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A组较RGH组有效辐射剂量减少约72.4%。 PGA组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血管节段数共736段,RGH组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血管节段数共702段,两组间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分级评分、平均评分、斑块与心肌桥诊断以及狭窄程度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A相比RGH,辐射剂量明显减低,且图像质量和诊断效果无明显差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种CT征象对胃癌浆膜外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进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173例患者的术前CT检查资料。根据手术病理结果有无浆膜外侵犯分为浆膜外侵犯阳性组96例(阳性组)和浆膜外侵犯阴性组77例(阴性组),对比分析亮线征、浆膜面毛糙、索条、膨隆、结节、脂肪浑浊及血管异常等CT征象在两组患者中的差异。结果 阳性组中亮线征、浆膜面毛糙、索条、膨隆、结节、脂肪浑浊及血管异常等CT征象的出现率分别为35.42%、96.88%、86.46%、64.58%、40.63%、68.75%、26.04%,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胃癌浆膜外侵犯的CT征象中,亮线征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7.40%、94.44%,浆膜面毛糙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6.88%、93.88%,浆膜面索条的符合率、比值比和ROC曲线下面积最高,分别为83.24%、12.767、0.828(P<0.001)。多种CT征象联合诊断胃癌浆膜外侵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P<0.01)。结论 亮线征、浆膜面毛糙、索条、膨隆、结节、脂肪浑浊及血管异常等CT征象对胃癌浆膜外侵犯有诊断价值。浆膜面索条的诊断性能较好,多种CT征象联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不同机型胸部平扫对贫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应用GE HiSpeed NX/I 2层螺旋CT机(2 SCT)和GE LightSpeed VCT 64层螺旋CT机(64 SCT)各进行133例胸部平扫,通过客观上测量计算主动脉腔内CT值、室间隔与房室腔CT值差以及主观上肉眼是否能明确分辨室间隔与房室腔、主动脉腔壁与腔内密度差别,比较和分析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各主、客观指标来探讨螺旋CT不同机型胸部平扫对贫血诊断的价值。结果主动脉腔内CT值与血红蛋白定量值呈明显正相关(r2 sct=0.82,r64 sct=0.90,P=0.00),室间隔与房室腔CT值差与血红蛋白Hb定量值呈显著负相关(r2 sct=-0.71,r64 sct=-0.81,P=0.00)。不同机型贫血组和非贫血对照组主动脉腔内CT测量值、室间隔与房室腔CT值差比较(2 SCT:t值分别为12.17、-11.08,64 SCT:t值分别为13.14、-13.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以主观指标房室腔低密度征联合客观指标主动脉腔内CT值≤36 Hu作为胸部CT平扫判定贫血的指标,统计分析全部266例患者结果表明其灵敏度为79.3%,特异度为98.6%,总的符合率为89.8%。结论利用螺旋CT不同机型胸部平扫通过肉眼观察房室腔低密度征联合测量主动脉腔内CT值可以作为较可靠判断是否贫血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骨骨折CT分型及其与临床分型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和法医学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110例鼻外伤患者经MSCT诊断为鼻骨骨折.根据骨折线的侧别、骨折线形态及骨折断端错位成角程度,以及合并鼻中隔骨折及相邻部位骨折分为四型.Ⅰ型:单侧和(或)双侧鼻骨线性骨折,无或轻度错位成角.Ⅱ型:分两个亚型,Ⅰ型的基础上出现骨折线明显错位成角为Ⅱa型,单侧和(或)双侧鼻骨粉碎性骨折为Ⅱb型.Ⅲ型:Ⅰ、Ⅱ型伴鼻中隔骨折,分两个亚型,不伴发周围骨折为Ⅲa,伴发周围骨折为Ⅲb.Ⅳ型:Ⅰ、Ⅱ型伴有鼻骨周围骨折但不伴鼻中隔骨折.明显错位成角定义为断端移位〉1/2、塌陷或上翘≥45°.将CT分型与临床分型进行比较,采用配对计数资料的加权Kappa统计量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T分型由高到低依次为Ⅳ型、Ⅰ型、Ⅲ型及Ⅱ型,形态和部位:(1)单侧39例,双侧71例;(2)鼻骨线性骨折71例,无明显移位成角52例,有明显移位成角19例;其中单侧35例,双侧36例;(3)粉碎性骨折39例;单侧4例,双侧20例;一侧线性另一侧粉碎性15例;(4)伴鼻中隔骨折 29例;(5)合并其他骨折57例.CT分型:Ⅰ型24例;Ⅱ型14例,其中Ⅱa型11例,Ⅱb型3例;Ⅲ型29例,其中Ⅲa型11例,Ⅲb型18例;Ⅳ型43例.将Ⅱ型和Ⅲ型中的两个亚型合并后与临床分型比较,经配对计数资料的加权Kappa统计量检验,Kappa=0.740,P=0.000,CT分型与临床分型一致性较好.结论 通过CT分型,能够准确描述鼻骨骨折的复杂情况,对骨折的临床处理和法医学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FISP)序列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8例患者的MRI和CT影像学表现,测量true-FISP序列上肝/腰大肌信号强度比值(SL/PM),并与非增强CT检查肝/脾CT值比值(CTL/S)结果对比。结果:528例患者CT检查诊断脂肪肝阳性病例组107例,阴性组421例,两组间肝脏CT值(CTL)、CTL/S、SL/PM均有显著性差异,脾脏CT值(CTS)无统计学差异,CTL、CTS、CTL/S、SL/PM分别为(38.88±12.66)HU、(60.80±5.66)HU(t=-17.46,P<0.001);(53.22±3.85)、(52.49±3.65)(t=1.832,P=0.07);(0.73±0.24),(1.16±0.10)(t=-18.43,P<0.001);(0.73±0.24)、(1.56±0.28)(t=-23.02,P<0.001)。SL/PM与CTL/S正相关(r=0.43,P<0.001)。SL/PM最佳诊断分界点为1.14, 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49(P<0.001),Kappa值0.797(P<0.001),敏感度为88.8%,特异度为94.3%,误诊率5.7%、漏诊率11.2%、总的符合率93.2%、Youden指数83.1%、比数积130.95、阳性预测值88.8%、阴性预测值94.3%。对轻、中、重度脂肪肝诊断的AUC分别为0.857、0.942、0.983(P<0.001),敏感度82.6%、100%、100%,特异度86.5%、80.5%、80.2%。结论:true-FISP序列对脂肪肝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当发现肝脏信号强度减低且接近或低于腰大肌时可作为诊断标准,对中、重度脂肪肝的诊断效果高于轻度脂肪肝。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粪石性肠梗阻的多排螺旋CT(MDCT)表现,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30例诊断为粪石性肠梗阻的64排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64排螺旋CT对粪石性肠梗阻的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0%(30/30)及90%(27/30);粪石表现为类圆柱形或椭圆柱形相对低密度灶,CT值在60 Hu左右,增强扫描没有强化;内部密度不均,呈筛状结构、"气泡征"、"液气征"。延迟增强扫描粪石与肠壁间有充盈造影剂的微小间隙。结论:64排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对粪石性肠梗阻的定性、定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体化低剂量螺旋CT诊断继发性肺结核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人继发性肺结核病人,初次以常规剂量100 mAs检查,短期复查时根据病人体质量指数(BMI)将病人体型分为瘦、中等、肥胖三种,分别应用30 mAs、40 mAs、50 mAs扫描.以常规剂量100 mAs为对照,比较常规剂量与低剂量组胸壁肌肉、肺部CT值、噪声(SD)大小及结核病灶的影像学征象.结果:常规剂量组CT容积剂量指数11.2 mGy,剂量长度乘积(363.16±36.09)mGy·cm,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的(14.90±0.78)mGy、(159.41±30.22)mGy·cm(P<0.01).2组病人胸壁肌肉和肺的CT值、S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胸壁肌肉SD值与常规剂量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2组病人树芽征、肺实变及磨玻璃、结节、条索、网状、空洞、纵隔淋巴结、胸膜增厚粘连、胸腔积液、钙化病变的图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指导的低剂量螺旋CT诊断继发性结核有重要临床价值,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对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将2012年2月-2014年4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行CTCA检查的105例患者按主诉分为胸痛组和非胸痛组,回顾性比较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冠状动脉斑块阳性病例数、斑块性质、节段数目和管腔狭窄程度的差异。 结果 胸痛组56例,冠状动脉斑块阳性者45例,共176节段,其中非钙化斑块77节段、钙化斑块64节段、混合斑块35节段,0级狭窄患者11例、1级狭窄33例、2级狭窄6例、3级狭窄6例;非胸痛组49例,冠状动脉斑块阳性者23例,共69节段,其中非钙化斑块44节段、钙化斑块17节段、混合斑块8节段,0级狭窄患者26例、1级狭窄18例、2级狭窄1例、3级狭窄4例。2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6,P=0.07);2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P=0.52);胸痛组冠状动脉斑块阳性病例数显著高于非胸痛组(χ2=12.79,P<0.001);2组斑块性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P=0.02);2组冠状动脉斑块节段数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1,P<0.001);2组管腔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3,P<0.001)。 结论 CTCA检查显示,胸痛患者冠状动脉斑块阳性例数和节段数目、管腔狭窄程度均高于非胸痛患者,斑块性质构成也有所不同,因此CTCA对于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62岁,于2014年3月31日出现右上腹疼痛,既往有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及糖尿病病史。临床检查:Mur-phy′s征(+),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腹部平软,无肠型、无压痛及反跳痛。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活动期;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正常。实验室检查:CA199为297.2 U/mL。血糖:空腹12.3 mmol/L,餐后12.0 mmol/L。其他指标在正常范围。2014年5月18日,患者突发恶心、呕吐、腹胀及下腹部阵发性疼痛再次入院。临床检查:腹部平软,可见肠型,肠蠕动波亢进,无腹膜刺激症状与体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