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8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179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61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MRI表现特点,探讨MRI在其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SS 13例,术前均行MRI平扫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其中10例同时行增强扫描,结合手术后病理结果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13例病例中,位于宫腔6例、子宫肌层4例、子宫右侧壁及阔韧带1例、宫颈1例、阴道顶端及盆腔内1例.在MRI平扫上表现为突向宫腔或位于肌层的息肉状或多发结节状肿块,呈长T1长T2信号,在DWI序列上均表现不同程度的高信号,10例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中度至明显不均匀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6例呈平台型,4例呈持续上升型.结论 ESS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DWI及动态增强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量的患儿压积红细胞进行热放散的放散效果差异,进而研究达到最强放散效果的压积红细胞最适使用量.方法 以14例疑似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的血标本为研究对象,每例标本分别吸取100μL、200μL、300μL、500μL、1mL的患儿压积红细胞进行放散试验,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放散后抗体,比较不同量的压积红细胞放散效果的差异.结果 14例疑似HDN患儿中,确诊为HDN 11例.11例标本随着压积红细胞量增加,放散抗体凝集强度均增加,到500μl增到最大,1mL与500μL凝集强度相同.其中8例标本(72.7%),5个梯度压积红细胞均可放散出抗体;3例标本(27.3%),红细胞量200μL以上才可放散出抗体.结论 不同量的患儿压积红细胞进行热放散的放散效果不同,随着红细胞量增加,放散抗体凝集强度增加,红细胞量过少可能导致放散试验假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和挖掘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中药外用处方用药组方规律。[方法]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自1980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已发表文献中有效的中药外用处方的用药组方规律。[结果] 共筛选出145个有效处方,包含188味中草药,使用频次总和为1 582次,其中红花出现频次最高。频次在30次以上的两味药组合有14组;频次在15次以上的三味药有56组,四味药有8组。通过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律,演化得出三味药的核心组合16个,四味药的核心组合2个,新处方2个。[结论] 临床中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中药外用药物以祛风湿类药物为主,兼配以活血化瘀类、补虚类、清热类、解表类、理气类、温里类等药物,共凑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开腹全子宫切除术(TAH)、阴式全子宫切除术(TVH)及经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对女性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江苏省淮安市肿瘤医院行子宫全切除术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纳入研究,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TAH组(23例)、TVH组(23例)和LTH组(14例).根据年龄是否≥48岁,每组患者分为两个亚组.术后随访1年,采用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检测患者的性功能评分,比较TAH、TVH及LTH对不同年龄段女性性功能的影响.结果不同手术组中同一年龄段的生育和卵巢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但TAH组、TVH组、LTH组中≥48岁组的孕次、产次及卵巢功能自我评分均明显高于同组<48岁组患者(t值分别为13.22、14.57、22.53,均P<0.05).在<48岁的年龄段中,TAH组、TVH组和LTH组的性功能评分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48岁的年龄段中,TAH组的FSFI总分明显低于TVH组及LTH组(t值分别为14.39、18.21,均P<0.05),TVH组与LTH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组患者中,与≥48岁患者相比,同组<48岁患者的术后性功能评分明显较高(t值分别为9.76、10.21、13.25,均P<0.05).结论 TAH、TVH和LTH对年龄<48岁患者的性功能影响无明显差异;而TAH可能降低年龄≥48岁患者的性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尝试运用服务接触理论思想探索构建患者满意评价体系内容与结构的方法.方法 通过叙事研究方法采集三甲医院门诊患者就医经历,采用服务接触理论对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在此基础上确定患者满意的各类触点,这些触点是构建评价体系内容与结构的依据.结果 在医疗服务各环节存在的服务触点有结果、过程、交流与互动3个维度,又再分为人的触点、设施的触点、信息的触点3个方面.这些触点都可成为影响满意度的因素,是构成患者满意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如候诊环节座椅不够属于就医过程维度的设施触点,就诊环节医生态度冷淡属于交流与互动维度的人的触点,检查环节不能当天取结果属于结果维度的设施触点等.及时找出弱项服务触点并加以整改,将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结论 根据服务接触理论整理出的各类服务触点能为构建合理有效的患者满意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和结构提供依据,叙事研究方法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可作为有效的患者满意度评价工具进行探索性研究阶段的信息收集.  相似文献   
6.
蒯卫华  杨璐 《西部医学》2015,27(2):193-195
目的观察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简称SL)照射治疗椎管内麻醉后引起腰背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疼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SL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SL治疗组采用SL照射疗法并辅以常规非甾体抗炎药,对照组采用常规非甾体抗炎药并辅以静卧加局部热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疼痛消失时间及治疗次数和复发率的差异。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在VAS评分下降率、疼痛消失时间及治疗次数和复发率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SL照射治疗椎管内麻醉后腰背痛,可明显消除疼痛症状,减少治疗时间和治疗次数,降低疼痛复发率,明显优于常规的治疗。同时,SL照射治疗又具有安全性高、可控性高、无侵袭性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蛋白激酶C灼(protein kinase C灼, PKC灼)、基质金属蛋白酶-2(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的表达及三者与其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 9000两步法检测PKC灼、MMP-2、MMP-9在100例乳腺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三者表达的相关性。应用RNAi技术将合成的PKC灼-siRNA转染入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即siPKC灼/MDA-MB-231细胞组,以转染空载质粒的scr/MDA-MB-231的细胞组作为对照组,应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细胞中PKC灼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培养基中MMP-2、MMP-9的含量。结果 PKC灼、MMP-2、MMP-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2.5%、37.5%、32.5%,明显高于乳腺导管内癌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P均<0.05)。 PKC灼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均<0.01),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ER、PR等无关( P均>0.05);转染 siRNA的 siPKC灼/MDA-MB-231细胞组与 scr/MDA-MB-231组相比,体外侵袭能力以及PKC灼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均<0.05),培养基中MMP-2、MMP-9蛋白表达量亦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 PKC灼通过影响乳腺癌细胞中MMP-2、MMP-9的分泌来促进乳腺癌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8.
贾强  张富海  董峰  刘晓华  杨璐  谭建 《天津医药》2003,31(9):600-601
骨显像作为传统的核医学显像技术 ,在医学影像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在诊断和鉴别诊断骨良恶性病变方面有重要作用[1]。笔者应用了第3代CODEII符合探测系统 ,通过1次检查同时获得骨功能及骨解剖断层图像 ,使得核医学影像有了精确的解剖定位 ,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同时骨CT所提供的诊断信息对骨转移病变类型的判定也有一定意义。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为我院2002年3月—2002年6月住院及门诊的37例可疑骨转移性病变的患者。其中男26例 ,女11例 ,年龄 (65 0±9.5)岁 ,其中肾癌2例 ,胃癌1例 ,肠癌1例 ,前列腺癌12例 ,肺癌9例 ,乳…  相似文献   
9.
波阵面像差技术在屈光手术中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波阵面像差技术在眼科临床中的发展迅速 ,已成为评价屈光性手术前后眼屈光状态的重要方法 ,尤其是用以指导个体化切削手术 ,提高术后眼视觉质量 ,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就波阵面像差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手术中研究与应用方面的进展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0.
建筑物放射性危害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培  熊菊英  杨璐  武国亮 《职业与健康》2002,18(10):113-114
1 危害分类 建筑物的放射性危害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类型。 外照射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中所含放射性核素铀、钍及其衰变产物,它们通过发射γ射线打击人体细胞。引起组织损伤,从而产生放射性危害,主要作用核素为~(232)钍、~(226)镭和~(40)钾。 内照射由建筑物空气中氡-222产生。氡-222是镭-226的衰变子体,属惰性气体,无色、无味。氡本身会发生衰变并产生具有放射性的衰变产物。当人呼吸时,氡的衰变产物能够被肺所捕捉,然后这些衰变产物进一步衰变放出小的“能量炸弹”α粒子,这种“能量炸弹”能够损坏组织,并最终导致肺癌。2 来源及危险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