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10篇
  免费   2343篇
  国内免费   849篇
耳鼻咽喉   183篇
儿科学   318篇
妇产科学   295篇
基础医学   2189篇
口腔科学   246篇
临床医学   2700篇
内科学   4694篇
皮肤病学   173篇
神经病学   5804篇
特种医学   910篇
外科学   3368篇
综合类   3090篇
一般理论   6篇
预防医学   1142篇
眼科学   301篇
药学   1734篇
  8篇
中国医学   1179篇
肿瘤学   1062篇
  2023年   438篇
  2022年   603篇
  2021年   783篇
  2020年   924篇
  2019年   988篇
  2018年   1006篇
  2017年   1060篇
  2016年   882篇
  2015年   876篇
  2014年   1623篇
  2013年   1701篇
  2012年   1536篇
  2011年   1740篇
  2010年   1468篇
  2009年   1506篇
  2008年   1582篇
  2007年   1569篇
  2006年   1313篇
  2005年   1210篇
  2004年   963篇
  2003年   869篇
  2002年   795篇
  2001年   570篇
  2000年   412篇
  1999年   316篇
  1998年   240篇
  1997年   218篇
  1996年   206篇
  1995年   229篇
  1994年   208篇
  1993年   185篇
  1992年   180篇
  1991年   158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101篇
  1984年   78篇
  1983年   53篇
  1982年   61篇
  1981年   48篇
  1980年   44篇
  1979年   34篇
  1978年   21篇
  1977年   31篇
  1976年   29篇
  1975年   16篇
  1974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电针“百会”“神庭”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影响,并从突触结构及突触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角度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穴位组、电针非穴位组和奥拉西坦组,每组7只。采用改良双侧颈动脉结扎模型,电针穴位组大鼠选择“百会”“神庭”两穴治疗,电针非穴位组大鼠选择固定非穴位刺激,每次电针30 min,每日1次,连续干预14 d;奥拉西坦组大鼠选择腹腔注射奥拉西坦,50 mg/kg,每日1次,连续14 d。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和空间记忆能力;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突触结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突触后致密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 95, PSD95)、GluA1、GluN2B和磷酸化GluN2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期逃避潜伏时间延长,测试期跨越平台次数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缩短,大脑质量显著增加,海马CA1区突触结构数明显减少,海马PSD95、GluA1、GluN2B和磷酸化GluN2B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穴位组大鼠的学习期逃避潜伏时间缩短,测试期跨越平台次数增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大脑质量降低,CA1区突触结构数增多,海马PSD95、GluA1、GluN2B和磷酸化GluN2B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百会”“神庭”能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改变海马突触结构,分子机制可能和增加突触蛋白PSD95、GluA1和GluN2B的蛋白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联合MRI对孤立性血管环的诊断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经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孤立性血管环的胎儿82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13例进行胎儿心脏MRI检查,观察走行于血管环内的气管有无受压,并以Kappa法对超声检出气管受压及MRI检出气管受压间的一致性进行评定,并随访出生后情况。结果82例孤立性血管环包括右位主动脉弓伴左锁骨下动脉迷走(RAA+ALSA组)63例(76.83%,63/82),双主动脉弓(DAA组)16例(19.51%,16/82),肺动脉吊带(PAS组)3例(3.66%,3/82)。产前超声诊断气管受压结果和MRI诊断结果一致性好(Kappa=0.83)。随访DAA组生后10例(62.50%,10/16)患儿出现呼吸道症状;RAA+ALSA组生后1例(1.67%,1/60)患儿出现呼吸道症状;PAS组胎儿生后均出现呼吸道症状。血管环胎儿染色体检查检出异常3例(5.56%,3/54)。结论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明确诊断血管环并进行分型,MRI对于评估血管环气管通畅性有很好的补充作用。不合并染色体异常的孤立性血管环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三维CT血管成像(CTA)评估分析直肠癌患者肠系膜下动脉(IMA)分型及解剖特点,为直肠癌手术血管处理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接受IMA CTA检查的直肠癌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通过三维CT血管成像重建IMA图像。对IMA进行分类并测量统计肠系膜下血管各解剖参数。 结果 266例研究对象中男性187例,女性79例。111例(41.7%)左结肠动脉(LCA)从主干独立发出,112例(42.1%)LCA和乙状结肠动脉(SA)共干发出,33例(12.4%)LCA、SA及直肠上动脉(SRA)共干,10例(3.8%)缺乏LCA。全组IMA主干长度(LIMA)为(39.1±10.1)mm、IMA根部至髂血管分叉距离(DIMA)为(44.1±7.4)mm、IMA根部与肠系膜下静脉(IMV)水平距离为(24.6±8.9)mm、IMA分支点与IMV水平距离为(13.0±5.3)mm。LCA走行包括:122例(47.6%)高位型,88例(34.4%)中位型,46例(18.0%)低位型。65例(25.4%)LCA紧贴IMV内侧,136例(53.1%)LCA紧贴IMV外侧,55例(21.5%)LCA外侧远离IMV。 结论 术前利用三维CT血管成像可准确评估IMA分型及肠系膜下血管的形态走行关系,为直肠癌手术中血管处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沉浸式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在血液净化血管通路教学中的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贵州省各地医院参加血液净化血管通路培训的各级专科医生,前4期学员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为对照组,后4期学员采用沉浸式PBL教学模式为研究组。培训结束后从理论知识、技能、满意度、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带教老师自评方面进行考核。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理论知识分数、临床操作技能分数,对培训的形式、规模、带教老师知识储备、培训效果的满意度,以及在寻求真相、求知欲、认知成熟度、系统化能力、分析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方面的总分均增高(P<0.05)。此外,研究组的教师在培训场景、适时提问和讨论、操作规范性、有效考核评估以及突击应变能力方面的自评分数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沉浸式PBL教学模式可以使血液净化血管通路培训的学员及带教老师在专业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碱性亮氨酸拉链和W2结构域2(BZW2)及异戊酰辅酶A脱氢酶(IVD)在肝细胞癌(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肝癌肝移植受者的病理标本及临床资料,分析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ZW2和IVD的表达情况,分析BZW2和IVD与肝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对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和受者预后的影响。结果87例受者中,共有31例肿瘤复发,复发率为36%,复发时间为术后2~49个月,复发时间中位数为7个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肝癌组织的BZW2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肝组织(76%比30%),IVD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肝组织(51%比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BZW2表达与肿瘤直径、有否肿瘤包膜有关(均为P<0.05),IVD表达与肿瘤直径,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否血管侵犯有关(均为P<0.05)。BZW2高表达组受者肿瘤累积复发率高于BZW2低表达组,累积生存率低于BZW2低表达组;IVD低表达组患者肿瘤累积复发率高于IVD高表达组,累积生存率低于IVD高表达组(均为P<0.05)。结论在肝癌组织中,BZW2蛋白表达水平上调,IVD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且BZW2高表达和IVD低表达的肝移植受者的累积复发率较高,累积生存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ObjectivesTo explore formal and informal care costs in the last 3 months of life for people with dementia, and to evalu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ransitions to hospital and usual place of care with costs.DesignCross-sectional study using pooled data from 3 mortality follow-back surveys.Setting and ParticipantsPeople who died with dementia.MethodsThe Client Service Receipt Inventory survey was used to derive formal (health, social) and informal care costs in the last 3 months of life.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ransitions to hospital and usual place of care with formal and informal care costs.ResultsA total of 146 people who died with dementia were included. The mean age was 88.1 years (SD 6.0), and 98 (67.1%) were female. The usual place of care was care home for 85 (58.2%). Sixty-five individuals (44.5%) died in a care home, and 85 (58.2%) experienced a transition to hospital in the last 3 months. The mean total costs of care in the last 3 months of life were £31,224.7 (SD 23,536.6). People with a transition to hospital had higher total costs (£33,239.2, 95% CI 28,301.8-39,037.8) than people without transition (£21,522.0, 95% CI 17,784.0-26,045.8), mainly explained by hospital costs. People whose usual place of care was care homes had lower total costs (£23,801.3, 95% CI 20,172.0-28,083.6) compared to home (£34,331.4, 95% CI 27,824.7-42,359.5), mainly explained by lower informal care costs.Conclusions and ImplicationsTotal care costs are high among people dying with dementia, and informal care costs represent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end-of-life care costs. Transitions to hospital have a large impact on total costs; preventing these transitions might reduce costs from the health care perspective, but not from patients' and families' perspectives. Access to care homes could help reduce transitions to hospital as well as reduce formal and informal care costs.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基于多参数MR的影像组学融合模型术前预测宫颈鳞癌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6月—2019年3月山西省肿瘤医院宫颈鳞癌患者168例。患者年龄22~76(52.0±10.1)岁,临床分期为国际妇产联盟(FIGO)ⅠB期127例、ⅡA期41例。所有患者术前行多参数盆腔MR扫描,均接受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和多参数MRI数据,以7∶3的比例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训练集117例和验证集51例。在T2加权像(T2WI)、表观弥散系数[ADC,由2个b值的弥散加权成像数据自动生成]及增强T1加权像(cT1WI)3个序列的MRI上,对病灶进行手动分割勾画肿瘤轮廓感兴趣区(ROI),得到三维感兴趣区(VOI)并提取特征,通过以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和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回归为主的三步降维法筛选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临床特征并联合影像组学模型建立融合模型,制作列线图。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校正曲线、决策分析曲线评估列线图的效能及临床效益。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确诊LVSI阳性42例,阴性126例。训练集与验证集患者的年龄、FIGO分期、肿瘤最大径、肿瘤分化程度、LVSI状态等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基于T2WI、ADC及cT1WI多参数MRI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经特征筛选后得到7个关键特征,均与宫颈癌LVSI相关(P值均<0.05),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T2WI、ADC及cT1WI 3个序列独立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宫颈癌LVS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0[95%可信区间(CI)0.557~0.698]、0.686(95%CI 0.563~0.694)、0.761(95%CI 0.702~0.818),3个序列共同构建的联合影像组学模型对应的AUC为0.887(95%CI 0.842~0.925),诊断效能最优,并在验证集中得到验证。联合影像组学模型与肿瘤分化程度构建的融合模型列线图预测宫颈癌LVSI,在训练集与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893(95%CI 0.851~0.929)、0.854(95%CI 0.749~0.943),校正曲线显示出列线图有良好的校正性能;决策曲线表明当风险阈值概率范围在0.50~0.96时,采用影像组学融合模型预测宫颈癌LVSI的净收益优于“将所有患者视为宫颈癌LVSI阳性或阴性”。结论 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与临床特征的融合模型对宫颈癌LVSI状态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床旁超声在胰肾联合移植(SPK)术后的应用,并就超声扫查思路、超声参考参数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做相关探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朝阳医院行胰肾联合移植术后超声评估的I型糖尿病患者计6位,记为1~6,分析总结其血管重建术式、胰腺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6位患者中4位患者术后出现胰肾免疫排斥反应,胰腺内动脉的血流阻力指数均升高,阻力指数(RI)为0.74~0.87,峰值流速(PSV)为87~90 cm/s;另2位患者胰腺动脉RI分别为0.69、0.72;且该4位患者移植胰腺与移植肾脏均同期出现并发症;6位患者的回流静脉吻合方式均为经体循环回流,其中1例患者为供体门静脉与受体的髂外静脉端侧吻合,另5例为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的下腔静脉端侧吻合;该6位患者血管重建的方式均为“Y”型血管吻合,供肾的肾动脉与供体的髂内动脉吻合、供体的腹主动脉袖片(包含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与供体的髂外动脉吻合、供体的髂总动脉与受体的髂外动脉的端侧吻合。 结论床旁超声在对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器官功能评估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重建的血管是扫查要点,超声医师的诊断思路需要与外术的具体操作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