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14篇
  免费   1061篇
  国内免费   156篇
耳鼻咽喉   67篇
儿科学   362篇
妇产科学   187篇
基础医学   952篇
口腔科学   254篇
临床医学   1772篇
内科学   2304篇
皮肤病学   153篇
神经病学   578篇
特种医学   2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041篇
综合类   1609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726篇
眼科学   243篇
药学   1462篇
  12篇
中国医学   1499篇
肿瘤学   59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07篇
  2022年   670篇
  2021年   820篇
  2020年   777篇
  2019年   1334篇
  2018年   991篇
  2017年   606篇
  2016年   313篇
  2015年   354篇
  2014年   946篇
  2013年   785篇
  2012年   707篇
  2011年   742篇
  2010年   555篇
  2009年   495篇
  2008年   422篇
  2007年   360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05篇
  1984年   296篇
  1983年   268篇
  1982年   262篇
  1981年   257篇
  1980年   200篇
  1979年   197篇
  1978年   140篇
  1977年   146篇
  1976年   169篇
  1975年   139篇
  1974年   101篇
  1973年   9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长期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继发组织缺氧,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其中包括第8对颅神经-听神经的损害。临床观察中也发现了部分OSAHS患者出现了听力下降、耳鸣症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四方面阐述OSAHS对听觉系统的损害:中耳压力的变化、胃食道反流对中耳的影响、缺氧对传导通路的损害、快速眼动时期(The rapid eye movement period,REM)剥夺引起微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温婷  刘汉娇  易云霞 《全科护理》2022,20(2):199-202
综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风险预测的研究进展。指出女性SUI风险预测相关文献普遍存在风险预测工具和指标缺乏临床大样本验证,指标、纳入人群不统一的现象,风险预测模型存在构建过程未按报告规范进行,未进行完整的模型验证以及模型性能评价指标不规范的情况。未来研究可以在现有风险预测工具或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完善,以期为女性SUI风险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党员—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工作”为一体的基层党建考核体系,推动公立医院基层党建质量持续提升。方法党员实施“100分+20分”积分量化考核,党支部书记实施“1+1”述职评议考核,党支部工作实施“532”量化考核,注重三者考核结果运用的深度融合。结果2020年党员积分量化考核中,总分100分以上者占比由2019年54.65%提高至58.31%,党员参与医院发展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2020年党支部书记考核成绩由2019年99.07分提高至99.30分,对党支部书记更加满意和信任;2020年党支部工作考核成绩由2019年89.53分提高至94.22分(P<0.001),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明显提升。结论常态化考核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党建与业务工作更加相融相促,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传统上,DR主要被认为是一种微血管疾病,随着研究的进展,目前认为神经-胶质-血管单元(NVU)破坏及其耦联机制(coupling)失衡在DR发病的早期起到了关键作用。了解NVU的细胞和分子基础,以及糖尿病如何改变正常的细胞通讯和破坏细胞环境,对DR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视网膜NVU及其参与DR发病分子机制,基于视网膜NVU修复的DR治疗,并对DR未来发展前景及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国内44所三级医院医疗护理员的使用与管理现状进行调查,为规范护理员行业管理、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提供指导。 方法 2021年4月—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使用自行设计的医院医疗护理员管理现状调查表,对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4所三级医院或对应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医疗护理员管理部门负责人进行调查。 结果 共调查24所三级甲等医院、20所三级乙等医院。当前医疗护理员管理机构主要为第三方服务机构(三级甲等为54.2%、三级乙等为60.0%);培训分为岗前和岗中2个阶段,“互联网+”的培训方式并未被大多数三级医院采纳;接受岗中培训、考核的频率较低;医疗护理员在三级医院的评价方式主要由第三方管理机构进行;工作模式选择上,三级医院普通病区和ICU都倾向于1对1模式。 结论 当前国内三级医院医疗护理员聘用和管理模式多样、资格认证待规范,培训、考核机制落实不到位,工作模式管理、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规范。因此,有必要加强医疗护理员聘用和管理,制订专业化的培训方案,建立清晰可及的工作制度和评价体系,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白纹伊蚊是登革热重要传播媒介,在我国分布广泛。目前采用杀虫剂控制白纹伊蚊种群密度是登革热最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但长期使用杀虫剂会导致白纹伊蚊产生抗药性。本文就近年来我国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杀虫剂的合理使用及媒介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国外肿瘤决策辅助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2010-2020 年肿瘤决策辅助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V 5.7.R5软件对发文国家、机构、期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939 篇文献,发文量、被引频次呈逐年攀升态势。高产国家和机构主要集中在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医学院校,例如悉尼大学、北卡罗莱纳大学、多伦多大学等。美国以448篇文献占据榜首,且各机构间合作紧密。《BMC Medical Informatics and Decision Making》期刊发文量最高,《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Cancer》影响因子最高;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乳腺癌、生活质量、信息、护理四个方面。结论:国外肿瘤决策辅助研究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我国尚处于初步阶段。未来肿瘤决策辅助需加强跨学科合作,同时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具备中国特色的肿瘤决策辅助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夜班经历创伤事件后的成长体验,以期为护士不同阶段心理情况进行针对性干预和指导,并为护士职业生涯早期心理建设提供方向。方法 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2020年3月—7月对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12名夜班经历创伤事件的精神科护士进行深度访谈,采用Strauss和Corbin扎根理论分析资料,分为开放式登录、轴心式登录和选择式登录3个阶段,持续比较分析资料。结果 发现精神科护士夜班经历创伤事件后经历了应激期、调适期、成长期3个不同阶段。结论 精神科护士夜班经历创伤事件后的成长为动态过程,管理者或干预者可根据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干预和指导,并在护士早期培训中促使其提前做好相关知识、技能的储备和必备心理素质的塑造。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作为乳腺癌重要的治疗靶点,对应的靶向治疗改善了此类患者的预后。在既往的诊治过程中,HER2低表达乳腺癌被归类为HER2阴性乳腺癌的范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在临床病理、分子生物学特征和生存预后等方面具有一定差异,并且难以从传统的抗HER2治疗中获益。多项研究探索了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以及其他新型药物在HER2低表达乳腺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本文将针对HER2低表达乳腺癌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Catheter ablation is currently the only curative treatment for scar-relate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s (VTs). However, not only are ablation procedures long, with relatively high risk, but success rates are punitively low, with frequent VT recurrence. Personalized in-silico approache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address these limitations. However, state-of-the-art reaction diffusion (R-D) simulations of VT induction and subsequent circuits used for in-silico ablation target identification require long execution times, along with vast computational resources, which are incompatible with the clinical workflow. Here, we present the Virtual Induction and Treatment of Arrhythmias (VITA), a novel, rapid and fully automated computational approach that uses reaction-Eikonal methodology to induce VT and identify subsequent ablation targets. The rationale for VITA is based on finding isosurfaces associated with an activation wavefront that splits in the ventricle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an isolated isthmus of conduction within the scar; once identified, each isthmus may be assessed for their vulnerability to sustain a reentrant circuit, and the corresponding exit site automatically identified for potential ablation targeting. VITA was tested on a virtual cohort of 7 post-infarcted porcine hearts and the results compared to R-D simulations. Using only a standard desktop machine, VITA could detect all scar-related VTs, simulating activation time maps and ECGs (for clinical comparison) as well as computing ablation targets in 48 minutes. The comparable VTs probed by the R-D simulations took 68.5 hours on 256 cores of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 The set of lesions computed by VITA was shown to render the ventricular model VT-free. VITA could be used in near real-time as a complementary modality aiding in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infarction V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