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0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13篇
耳鼻咽喉   37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47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411篇
内科学   35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37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49篇
综合类   851篇
预防医学   7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226篇
  1篇
中国医学   126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电针刺激迷走神经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及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 响。方法 纳入78 例青少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电针刺激迷走神经+舍曲林,40 例)和对照组 (舍曲林,38 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进行评估。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HAMD-17 进 行疗效评估,ELISA 方法检测IL-1α、TNF-α、IL-6、IL-2 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4 周后试验组 有效率80.0%(32/40),对照组有效率57.9%(2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0,P=0.034);两组PANSS 阴性因子、一般精神病理及总分、HAMD-17 总分较其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 0.05);且试验组PANSS 一 般精神病理及总分、HAMD-17 总分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IL-1α、TNF-α、IL-6、IL-2 较治疗前、 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 0.05)。结论 电针刺激迷走神经对青少年抑郁症状有改善作用,可能与 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全血捐献过程中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RVR)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对福州地区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间全血采集的75 784人次进行描述性分析,重点分析DRVR发生人群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各类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8%(2 091/75 784),其中DRVR发生率2.7%(2 024/75 784);女性DRVR发生率(3.2%)高于男性(2.3%);初次献血者发生率(4.3%)高于重复献血者(1.2%);采血地点高校发生率最高(6.1%);年龄分层分析显示:18~19岁组发生率最高,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10)、初次献血(OR=2.15)、低龄献血(OR=2.85)和高校献血(OR=1.80),是DRV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初次、低龄献血者是全血捐献过程中DRVR的易发人群,加强关注特殊人群并采取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DRVR发生率、改善献血体验、更好地保留献血者。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电刺激术(VNS)在反复癫痫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及本地区其他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50例行VNS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50例药物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VNS治疗;对照组患者继续采取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未实施VNS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发作频率减少>80%、发作停止的比例分别为28.0%(14/50)、18.0%(9/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3/50)、2.0%(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c Hugh分级为ⅠA、ⅡA的比例分别为46.0%(23/50)、32.0%(16/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0%(4/50)、10.0%(5/50),观察组ⅢB、Ⅳ+Ⅴ的比例分别为6.0%(3/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10/50)、28.0%(1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NS在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明显减少了患者的癫痫发作次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VNS治疗效果与参数调节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记录HCH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发生情况,并分析心率变异性与END的关系。方法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01—2019-12收治的72例HCH患者为研究对象,12例发生END,60例未发生END,于治疗前对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获取HRV时域指标[24 h每5 s 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比(PNN50)、24 h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计算HRV频域指标[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记录患者治疗后END发生率,分析HRV时域及频域指标与END的关系。结果 72例HCH患者的END发生率为16.67%;END组SDNN、r-MSSD、PNN50、LF、HF均低于非E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7、3.516、3.497、3.758、3.423,P0.001、0.001、0.001、0.001、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NN、r-MSSD、PNN50、LF、HF低水平是HCH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OR=1.057、1.317、9.382、1.006、1.017,P=0.002、0.005、0.003、0.002、0.003);绘制ROC曲线显示,SDNN、r-MSSD、PNN50、LF、HF单项检测用于HCH患者END发生风险预测的AUC分别为:0.802、0.854、0.811、0.812、0.815,均0.8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HCH患者END发生率高,HRV与END发生关系密切,可考虑在未来将HRV作为HCH患者END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4—2018年济源市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RVR)的情况,分析发生DRVR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济源市2014—2018年发生DRVR的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DRVR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在100 898名献血者中,DRVR发生率为0.29%(289/100 898)。男性献血者DRVR发生率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献血者DRVR发生率高于多次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献血者DRVR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采血车DRVR发生率高于固定采血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发DRVR的诱因为献血者精神紧张、疲劳或睡眠不足、空腹或饥饿、有晕针或晕血史、血流时间长以及环境因素,依次占66.44%、28.03%、14.88%、4.15%、3.11%、2.77%。结论 DRVR的发生与初次献血、季节、采血地点、精神因素等方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攀升,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都带来巨大负担。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耳针对高血糖状态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具有方便、简捷、利于操作等优势。由于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褪黑素的低水平密切相关,本文试图从褪黑素及其受体的角度进一步揭示耳甲电针降糖效应机制,为临床治疗糖尿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目的的:观察电针耳迷走神经对断奶前母本隔离(PMS)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只成年C57BL/6雄鼠与9只成年C57BL/6雌鼠按1雄3雌随机合笼,待雌鼠受孕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母本隔离组。在造模成功后,母本隔离组子代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电针组麻醉后进行电针干预,穴位选择双侧耳甲区,连续波,频率为2 Hz,强度为1 mA,1次/d,10 min/次,6 d/疗程,共干预2个疗程。对照组、模型组参照电针组进行麻醉束缚,但不进行电针干预。干预完成后,分别采用旷场测试、高架十字迷宫测试和悬尾测试对3组小鼠进行行为学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小鼠前额叶皮层(PFC)、中缝背核(DRN)脑区原癌基因蛋白(c-fos)表达水平和DRN脑区5-羟色胺(5-HT)神经元数量。结果:(1)行为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总移动距离、中心区域时间百分比、开臂花费时间、开臂总移动距离、进入开臂次数均明显降低,悬尾静止时间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总移动距离、中心区域时间百分比、开臂花费时间、开臂总移动距离、进入开臂次数均明显增加,悬尾静止时间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c-fos表达水平和5-HT神经元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DRN、PFC脑区c-fos神经元数量均明显降低,模型组DRN脑区5-HT神经元数量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DRN、PFC脑区c-fos神经元数量均明显更高,电针组DRN脑区5-HT神经元数量明显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耳迷走神经可改善PMS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其具体机制可能与调节DRN、PFC脑区c-fos表达和DRN脑区5-HT神经元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