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8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7篇
临床医学   133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54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301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163篇
中国医学   6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析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 WD)患者纹状体亚区神经功能损害及其与临床相关分析,探讨其神经心理学症状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收集WD患者29例和健康志愿者30例,进行3.0 T磁共振功能磁共振成像及临床量表测试,采用mICA工具箱的group ICA功能将壳核和尾状核分成8个亚区,做全脑功能连接,提取功能连接异常区域的值与临床量表测试结果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WD患者左侧尾状核中部与全脑未发现功能增强或减弱区域,余感兴趣区与全脑功能连接不同程度减弱。左侧尾状核前部(ROI5)-中扣带回功能连接值与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值呈显著负相关(r=-0.47,P=0.009);右侧尾状核前部(ROI6)-中扣带回功能连接值与MMSE值呈显著负相关(r=-0.46,P=0.011);右侧尾状核中部(ROI8)-右侧岛叶功能连接值与MMSE值呈显著负相关(r=-0.38,P=0.041)。结论右侧尾状核前中部与背外侧前额叶功能连接减弱,双侧壳核前部与丘脑功能连接减弱,可能破坏皮质-纹状体-丘脑回路引起认知功能损害;参与记忆及动作相关认知的突显网络、默认模式网络的通路连接受阻则可能是WD患者认知障碍的神经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次和重复力竭运动对纹状体背外侧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及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8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G)、一次力竭运动组(EG)、7天重复力竭运动组(REG),每组24只,其中6只做电生理实验。采用在体多通道电生理技术记录大鼠在清醒安静状态下,一次力竭运动和7天重复力竭运动后大鼠纹状体背外侧的神经元放电活动;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技术观察各组大鼠纹状体背外侧小青蛋白(Parvalbumin,PV)及NMDAR2B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1)与安静状态相比,一次力竭运动后大鼠纹状体背外侧中等多棘神经元(medium spiny neuron,MSN)放电频率未发生显著改变(P>0.05),而重复力竭运动后MSN放电频率明显升高(P<0.01);(2)一次和重复力竭运动后大鼠纹状体背外侧局部场电位γ频段的功率谱密度均较安静状态有明显增加(P<0.01),重复力竭运动后增加更为明显,且与一次力竭运动后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3)一次和重复力竭运动组大鼠纹状体背外侧PV阳性神经元表达较安静对照组有显著增加(P<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M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观察健康成人新纹状体区铁沉积及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对45名成年健康志愿者采集头部MR三维T1WI及SWI,根据年龄分为A组(年龄23~37岁)、B组(年龄42~58岁)、C组(年龄61~79岁)共3组,每组15名,测量及比较双侧新纹状体区(包括尾状核和壳核)平均相位值及校正体积;分析双侧新纹状体区平均相位值与校正体积的相关性,以及双侧新纹状体区平均相位值及校正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3组间左侧及右侧尾状核和壳核平均相位值及校正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两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侧与右侧新纹状体区平均相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尾状核校正体积小于右侧(t=-2.24,P=0.03),左侧与右侧壳核校正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尾状核平均相位值与校正体积均呈正相关(r=0.84、0.83,P均<0.01);左、右侧壳核平均相位值与校正体积均呈正相关(r=0.77、0.61,P均<0.01)。双侧新纹状体区平均相位值、双侧新纹状体区校正体积均与年龄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 随年龄增长,健康成人新纹状体区铁沉积增多、体积缩小。  相似文献   
4.
《上海医药》2015,(3):83
编者按:为了给广大医药工作者提供不断学习提高的机会,促进医院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经上海市药学会批准,2015年本刊可继续授予医学继续教育Ⅱ类学分。每期"医学继续教育"题目围绕"专家论坛"等栏目中专家指导性文章,由专家出题,读者只需认真阅读当期杂志即可找到答案。每期杂志设10道题目,答对8道以上即为当期合格,6期题目合格者可获医学继续教育Ⅱ类学分10分,12期题目合格者可获医学继续教育Ⅱ类学分20分。  相似文献   
5.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我国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其发病率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第二位[1]。我国患者人数已超过200万,并且随着我国步入老年社会,PD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均逐年增加,而且近年来该病的发病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2]。由于该病具有较强的致残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给患者、家属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而PD已成为社会关  相似文献   
6.
诊断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方法较多,其中PET/CT功能显像方法在PD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病变严重程度分级及治疗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都有重要价值[1]。本研究对正常食蟹猴、单侧及双侧纹状体损毁的PD模型食蟹猴进行18 F-AV-133PET/CT显像,研究大脑纹状体、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小脑、头皮、颅骨对18F-AV-133显像剂摄取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对帕金森病(PD)大鼠纹状体缝隙连接蛋白(Cx)43及谷氨酸(Glu)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PD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用立体定向微量注射法向大鼠右侧纹状体注射6-羟基多巴胺制备偏侧PD大鼠旋转模型。电针组电针"风府""太冲"穴,每次30min,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行为学测试观察PD大鼠旋转行为的改变,运用HPLC荧光法检测纹状体Glu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纹状体Cx 43蛋白活性表达的变化。结果:电针组大鼠治疗后旋转行为较治疗前及模型组改善明显(P0.01,P0.05)。模型组大鼠Cx43表达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Glu含量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大鼠Cx 43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Glu含量降低(P0.05)。结论:电针防治帕金森病的机制可能与针刺能够抑制纹状体Cx 43的表达,减少星形胶质细胞释放Glu有关。  相似文献   
8.
杜晖  吕楠  黄洁  邓梅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3):490-494
偏头痛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研究表明,5-羟色胺(5-HT)受体在偏头痛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实验通过大鼠纹状体组织制备得到色谱固定相,并利用细胞膜色谱与液相色谱的离线联用来特异性地识别川芎-白芷药对中可与固定相上受体相互作用的配体,发现了欧前胡素是其中潜在的活性成分。以不同浓度(2.42×10-8~4.84×10-7mol·L-1)的5-HT1D受体激动剂舒马普坦为模型药物,记录样品在模型中的容量因子,测得欧前胡素与5-HT1D受体作用的平衡解离常数为(4.59±0.33)×10-6mol·L-1,并采用硝酸甘油致大鼠偏头痛模型验证其药理活性。该研究为体外快速有效地研究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SHR大鼠前额叶、纹状体突触体的提取方法。方法 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突触体,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和结构完整性。结果 本实验所获取的突触体形态上呈连续膜封闭的椭圆结构,周围有完整的膜包围;突触前成分可见一个或多个线粒体和大量突触小囊泡;突触间隙清晰可见,且突触后部分特征性的致密部结构完整,形态清晰,密度较高。突触体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保存完好,突触体分布密度较高,具有典型的突触体形态结构特征。结论 本实验提供了一种耗时少,产出率高,结构完整、形态典型且可运用于精细化研究的突触体制备新技术,补充了传统技术的不足,为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锰对小鼠纹状体多巴胺系统的影响以及褪黑素(MLT)的干预作用,为锰中毒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小鼠70只,随机均分为(1)对照组、(2)氯化锰组、(3)低MLT+氯化锰组、(4)中MLT+氯化锰组、(5)高MLT+氯化锰组。第1、2组皮下注射(sc)0.9%氯化钠,第3~5组sc给予1.25、2.5和5 mg/kg MLT;2 h后,第1组腹腔注射(ip)0.9%生理盐水,第2~5组ip给予50 mg/kg Mn Cl2。每天1次,连续2周。ELISA检测黑质内多巴胺(D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DAT和DRD1的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氯化锰组上述指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纹状体DA含量显著降低69.97%(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DAT和DRD1积分光密度分别下降62.54%和66.61%(P0.01),DAT和DRD1的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氯化锰组相比,随着MLT浓度的升高,DA含量、DAT和DRD1表达量逐渐上升,并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过量锰暴露可导致纹状体多巴胺系统的损伤,褪黑素可以拮抗锰所致的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