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一类基于颤振行列式的颤振分析新方法,分别采用颤振行列式值的模,或颤振矩阵的模最小特征值这两个指标的频域下界,来直接确定颤振临界点。根据这两个指标在颤振临界点附近取极小值的特点,编制了相应的算法。数值算例验证了这两个指标在确定颤振临界点时的等价性。本文方法与传统颤振分析方法的结果精度相当,并且根据颤振临界点处的颤振特征向量还可以定量给出各模态参与颤振耦合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利用变分原理,从不同角度,讨论了随机微分方程特征问题特征值的性质,给出了其期望值的两个上界估计式。  相似文献   
3.
黄莉 《九江医学》2014,(2):56-57
本文研究了四元数矩阵的右特征值、左特征值的存在性,并且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最后给出了在特殊情况下四元数矩阵右、左特征值统一的一个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4.
背景:表面肌电信号的检测与分析对临床诊断人体功能状况以及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对表面肌电信号的采集、信号处理、特征分析和特征值提取方面进行分析。 方法:在人体屈伸肘部的过程中,选取人体上肢4块肌肉(肱三头肌,肘肌,肱二头肌,肱桡肌)分别检测表面肌电信号,对表面肌电信号进行陷波和带通滤波等预处理(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表面肌电信号的特征,并应用不同的特征值提取方法对优化后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了特征提取。 结果与结论:时域方法最早应用于肌电信号分析,易提取、方法简单;频域方法提取的特征值较稳定,使得频域方法成为肌电信号处理技术的主流;以小波变换为代表的时-频分析方法因结合了时域、频域两方法的特性,在肌电信号分析方面颇有潜力。 关键词:表面肌电信号;信号采集;信号处理(优化);特征分析;特征值提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根据检测的上臂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表面肌电信号,研究表面肌电信号和肘关节角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在手握恒定目标力量时提取表面肌电信号,并分别从时域采用均方根和积分肌电值方法提取肌电信号的特征值.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上的肌电信号幅度的均方根和积分肌电值的变化规律是不同的,前者的肌电信号幅度的均方根和积分肌电值都是随着肘关节角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后者的2种值都在肘关节弯曲90°时最大,在45°和135°时的值非常接近.结论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可以反映肘关节角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陶瓷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现的临床异响问题,探究异响产生的机制。方法建立全骨盆-陶瓷人工髋关节假体-股骨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摩擦耦合下的复特征值分析,研究其在摩擦力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分析假体组件的振动特性,并通过对比组件和系统的模态振型,探究引起异响产生的振源。结果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加,假体系统发生了模态耦合,并产生了不稳定模态。不稳定模态振型主要表现为股骨组件的弯曲和扭转振动,同时在股骨组件的模态分析结果中存在频率与振型都与之相近的模态。另外,频率为1250 Hz、2400 Hz和3930 Hz左右的不稳定模态具有较大的负模态阻尼比。股骨组件在不稳定模态频率1250 Hz和2400 Hz左右的弯曲共振和3930 Hz左右的扭转共振是假体系统自激振动的振源。结论模态耦合是摩擦引起假体系统自激振动的可能机制。骨盆也参与了噪声的辐射,同时也是假体系统产生不稳定模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压电晶体在液相环境中阻尼效应(非质量效应),研究能定量、高灵敏度、低检测限、快速的内毒素生物传感检测系统.方法 通过对石英晶体传感探头表面的光滑处理和亲水性处理得到性能(消除质量负载影响、提高液固偶合效应)更好的传感器探头,提高测量的稳定性和重复性,降低测量的检测下限.利用CPLD器件和LabView软件将整个测量系统做成一种微型的自动化的内毒素检测系统,实现测量数据的自动采集、分析和结果显示.结果 不同浓度的内毒素与频移最终稳定值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通过建立的频移数据,能够准确、方便地得到内毒素浓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目的是介绍与主成分分析有关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两个实例以及SAS实现。基本概念包括相关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主成分变量、主成分表达式和主成分的性质;计算方法涉及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求法、主成分分析的计算原理以及系数估计和个数的确定;两个实例中的资料分别为“20例肝病患者的4项肝功能指标的测定结果”和“23种肿瘤类期刊的文献计量学指标的调查结果”;借助SAS对两个实例中的定量资料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并基于主成分的计算结果分别实现了样品聚类和样品排序,并对输出结果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医疗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绩效考核越来越受到医院管理层的重视。绩效考核作为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不仅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促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胰腺炎发病早期的生化指标进行研究,并依据其特征对胰腺炎病人进行分类。方法 搜集2011-05~2012-04住院的24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血细胞分析、血生化检查单资料进行研究,主成分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聚类分析使用SPSS13.0和SAS软件综合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可将胰腺炎发病早期的生化指标归为四类,分别是酶类相关变化、血液浓缩和炎症渗出状况、凝血功能及感染严重程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多数病人来说,其发病具有规律性,以此为基础,可以为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而对于脂肪酶(LIPA≥1 500 U/L)、淀粉酶(AMYL≥970 U/L)、谷草转氨酶(AST≥600 U/L)、谷丙转氨酶(ALT≥580 U/L)值较高以及血细胞压积(HCT≥0.58 L/L)及单核细胞(MON≥2.98×109/L)明显异常的患者,需特别注意,从而为研究胰腺炎发病机制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指导。结论 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以充分发掘数据信息,对病人疾病状况及时作出评价,并根据其结果对病人进行分类,从而为早诊断、早治疗及预防并发症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