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655篇
  免费   8619篇
  国内免费   4341篇
耳鼻咽喉   735篇
儿科学   562篇
妇产科学   658篇
基础医学   4893篇
口腔科学   1334篇
临床医学   20153篇
内科学   6216篇
皮肤病学   736篇
神经病学   1199篇
特种医学   29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92篇
外科学   6484篇
综合类   44080篇
预防医学   17183篇
眼科学   851篇
药学   27610篇
  120篇
中国医学   44475篇
肿瘤学   3252篇
  2024年   179篇
  2023年   2781篇
  2022年   2796篇
  2021年   3611篇
  2020年   4215篇
  2019年   3724篇
  2018年   1731篇
  2017年   3459篇
  2016年   3722篇
  2015年   4539篇
  2014年   7699篇
  2013年   7562篇
  2012年   9709篇
  2011年   10468篇
  2010年   9300篇
  2009年   8652篇
  2008年   10017篇
  2007年   9211篇
  2006年   8268篇
  2005年   9818篇
  2004年   8488篇
  2003年   9610篇
  2002年   7380篇
  2001年   6047篇
  2000年   5111篇
  1999年   3934篇
  1998年   3479篇
  1997年   3365篇
  1996年   2768篇
  1995年   2605篇
  1994年   2096篇
  1993年   1339篇
  1992年   1246篇
  1991年   1330篇
  1990年   1063篇
  1989年   1223篇
  1988年   323篇
  1987年   223篇
  1986年   190篇
  1985年   142篇
  1984年   54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1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10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3.
  目的  将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 Tan ⅡA)封装于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 GL)中自组装得到胶束, 考察其制备工艺并对产物进行表征, 同时进行体外抗胶质瘤细胞活性评价。  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载丹参酮ⅡA-甘草酸自组装胶束(Tan ⅡA-GL/Micelle, TGM)。测定TGM的粒径、多分散系数以及Zeta电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TGM的形态特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TGM的包封率;透析袋法考察TGM的药物释放情况。倒置荧光显微镜考察TGM体外跨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的能力; 定量考察细胞摄取的具体机制; MTT法考察游离Tan ⅡA、游离GL和TGM分别对鼠源性脑胶质瘤细胞GL261的细胞毒性; 流式细胞仪检测游离Tan ⅡA、游离GL及TGM对GL261的细胞凋亡作用。  结果  薄膜分散法是制备载丹参酮ⅡA-甘草酸自组装胶束的最佳工艺方法; TGM粒径约为(121.87±5.85)nm, Tan ⅡA包封率为(88.54±14.27)%, 呈类球形形态, 制剂均一稳定; 可在5 h左右释放包载药物。TGM具有良好的跨BBB能力; 脑胶质瘤细胞摄取自组装胶束的机制为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胞吞来进行制剂的摄取; 对于脑胶质瘤细胞GL261具有良好的细胞毒性; 细胞凋亡实验结果表明, TGM相较于Free TanⅡA、Free GL组显著提高细胞凋亡水平, 促细胞凋亡率分别由12.28%、13.32%上升至31.16%。  结论  GL与Tan IIA通过自组装形成了纳米胶束,有效克服TanⅡA生物利用度低、水溶性差等缺点。TGM可有效跨越BBB,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胞吞途径被脑胶质瘤细胞摄取,具有良好的细胞毒性与促细胞凋亡能力。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应用PDCA循环优化医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流程,提升核酸检测能力,以满足疫情防控和临床患者的需求。方法:应用PDCA循环,分析核酸检测流程存在的问题,建立标准化的核酸检测体系。同时,收集2020年10月至12月(优化前)和2021年10月至12月(优化后)的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价PDCA循环的优化效果。结果:经过PDCA循环优化后,总检测中位标本数从20 307个增加至71 403个,优化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中位送检时间从224分钟缩短至208分钟,中位检测时间从234分钟缩短至151分钟,中位报告时间从461分钟缩短至371分钟,优化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应用PDCA循环,能够制定并持续完善标准化的核酸检测流程,有助于提高核酸检测能力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8.
9.
刘英英 《贵州医药》2022,(1):159-160
目的观察孕晚期助产士主导式分娩情境模拟预演联合拉玛泽呼吸法在高龄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4例高龄初产妇随机分为甲组(常规护理)和乙组(助产士主导式分娩情境模拟预演联合拉玛泽呼吸法护理)各52例。比较两组CBSEI-C32、CAQ、EPDS、Apgar、产程用时、自然分娩率、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乙组CBSEI-C32与Apgar评分高于甲组,CAQ与EPDS评分低于甲组,第一、二、三产程及总产程用时均短于甲组,自然分娩率高于甲组(P<0.05)。结论为孕晚期高龄初产妇提供助产士主导下的分娩情境模拟预演联合拉玛泽呼吸法干预,可有效改善产妇的情绪状态,保障母婴积极预后,提升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临床信息系统分析总结真实世界的数据,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健康信息系统确诊的糖尿病肾病的门诊或住院患者的诊疗信息,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Excel 2010软件统计高频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使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分析关联规则,采用web节点建构药对关联网状图;运用SPSS 25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477例接受中药饮片治疗的DKD患者,在1203条方剂信息中,涉及中药462种;使用频数排名前5位的中药分别是黄芪、黄精、石斛、山茱萸、麦冬;使用频数前5类的中药类别分别是补气药、补阴药、清热燥湿药、活血调经药、息风止痉药;在30味高频药物中,苦、甘、辛药味最为常见;药性寒、温数量接近;归脾经、肝经、肺经、肾经居多;关联规则提示,药物组合中置信度最高的组合为地龙-当归-僵蚕,因子分析共得到5个有效因子,累积贡献率为47.33%。结论 中医药治疗DKD在补益气血阴阳的同时,兼顾对瘀血、湿邪和痰饮的治疗,结合证型,可考虑使用黄芪、黄精、石斛、山茱萸、麦冬、金蝉花等药物的使用,清热燥湿药物如黄连、黄芩、黄柏可适当加入,为使邪有去处,大黄、车前子或可增添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