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5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21篇
预防医学   99篇
药学   50篇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夜班经历创伤事件后的成长体验,以期为护士不同阶段心理情况进行针对性干预和指导,并为护士职业生涯早期心理建设提供方向。方法 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2020年3月—7月对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12名夜班经历创伤事件的精神科护士进行深度访谈,采用Strauss和Corbin扎根理论分析资料,分为开放式登录、轴心式登录和选择式登录3个阶段,持续比较分析资料。结果 发现精神科护士夜班经历创伤事件后经历了应激期、调适期、成长期3个不同阶段。结论 精神科护士夜班经历创伤事件后的成长为动态过程,管理者或干预者可根据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干预和指导,并在护士早期培训中促使其提前做好相关知识、技能的储备和必备心理素质的塑造。  相似文献   
2.
张梅玲 《护理研究》2006,20(7):599-601
[目的]了解护士在夜间工作期间,影响工作及身心状况的应激源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夜班护士应激源调查表,对上海市南汇区光明中医院的77名夜班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来自病人方面的“担心夜间病情突变或病人发生意外”“抢救病人医护配合不协调”应激源和来自工作环境方面的应激源较为突出,其他如睡眠不足及家庭方面的压力也会影响护士的身心状态。[结论]夜班护士的应激源主要集中在来自于病人方面应激源,其次是环境应激源及其他方面的应激源。医院应关心夜班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因素理论在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夜班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调查血液净化中心37位护理人员的职称、学历、年龄、工龄、工作能力及科研水平等状况,综合考虑后制定新的管理制度应用于护士夜班管理中,观察新制度实施前后成效。结果 新的夜班管理制度实施以来,全区护士的满意度、学习热情、继续教育、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工作态度、管理水平及科研水平等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科学、合理的夜班护理管理制度,并结全适当的激励制度有利于实现护理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长期夜班轮班的年轻女性护士发生昼夜节律紊乱以及脑功能连接(FC)改变 情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设计,共纳入 9 名女性夜班护士和 9 名年龄匹 配的女性白班护士为研究对象,完成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 Epworth 嗜睡量表(ESS)调查。采集 24 h 内 5 个时间点(2:00、6:00、10:00、16:00 和 22:00)的血清褪黑素和皮质醇水平,并行全脑静息态 fMRI 扫描,将下丘脑作为种子区进行脑 FC 分析。采用 Spearman 相关分析两组护士脑 FC 与血清皮质醇、 褪黑素水平的相关性,以及年龄、PSQI 评分、ESS 评分与护士夜班工作年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夜 班护士的 PSQI 和 ESS 评分高于白班护士[(8.44±3.90)分 vs(3.11±1.90)分、8.0(6.0,11.0)分 vs 5.0(2.0, 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夜班护士血清褪黑素水平低于白班护士[(135.18±20.84)pg/ml vs(185.83±25.9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653,P< 0.01),且节律曲线紊乱。夜班护士血清 皮质醇水平高于白班护士[(7.64±0.60)nmol/L vs(6.84±0.75)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1.081, P< 0.01)。夜班护士下丘脑至右侧扣带回、右侧壳核和小脑蚓部间的脑 FC 强于白班护士,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0.05);且夜班护士下丘脑至小脑蚓部的 FC 增强与 ESS 评分呈正相关(r=0.501,P=0.034)。 结论 护士长期值夜班轮班可出现睡眠质量下降、夜间褪黑素水平下降及皮质醇节律紊乱,同时伴有 静息态脑 FC 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职业性睡眠剥夺对退休护士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 整群选取退休护士107人,根据其参与值夜班工作年限、每月夜班频率,将其分为睡眠剥夺组(n=82)和非睡眠剥夺组(n=25),通过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智能评估量表(MoCA)、画钟试验(CDT)评估其认知功能;并检测其血清中褪黑素、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等指标水平,探讨睡眠剥夺影响认知功能的可能机制。 结果 与非睡眠剥夺组相比,睡眠剥夺组MMSE及MoCA评分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褪黑素水平增高(均P<0.05);组间比较发现,睡眠剥夺对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影响较为显著(均P<0.05)。睡眠剥夺和低密度脂蛋白是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均P<0.01)。 结论 护理人员青中年期职业性睡眠剥夺会对中老年期认知功能产生影响,低密度脂蛋白可能是中老年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针对长期参与倒夜班的护理人群应早期筛查,早期干预,以降低其发展为老年性痴呆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画了一个圈,圈的起点与终点大都在医院。因而,在医院工作,可见到太多的生离死别,心情自是无比的压抑,每每在失去亲人的家属捶胸痛哭时,我常感叹生命的脆弱,人生的无常,心中充斥着悲伤与惆怅。唯在产科工作才感觉到一些欢乐与喜庆。这是生命降临的地方,人生那个句号,这里是起点。虽然产科大多数时候充满了欢笑,但并不是说产科就是晴朗朗的天空,处处充满阳光,在这里,一样可以看到各种世态,那些温情的、友善的、喜悦的、  相似文献   
7.
除了智商和情商,人还有"睡眠智商",简称"睡商"。这个概念最早产生于美国。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为此曾做过一次全国性的睡商测试,其中超过83%的美国成年人不"及格"。"睡商"不合格,对睡眠认识错误太多,也意味着你出现睡眠障碍的可能性较大。现在选出十道测试题,你不  相似文献   
8.
新护士夜班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护理工作夜班的特点和新护士夜班的压力角度 ,重点论述新护士能力培养及夜班能力培养的方法 ,旨在重视加强新护士能力的培养 ,为病人提供安全和高质量的护理  相似文献   
9.
夜班护理工作具有时间长、工作量大、患者病情变化不宜被发现,工作独立性强等特点。现就有关夜班护理工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黄紫霞  陈润芳 《现代医院》2013,13(5):110-114
目的探讨A-N两班制排班模式在优质病区的运用,使有限的护理人力达到更优化的组合,来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排班的满意度。方法将创优病区普外科采用APN排班模式的阶段为对照组,采用改革后A-N两班制排班模式的阶段(即A代表上午班,上班时间8:00~16:30;N代表夜班,双人上班,上班时间16:30~次日08:00,其中22:00~次日02:00时间段可休息1人,02:00~06:00时间段可休息1人)为实验组,评价两组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护士对排班的满意度等效果。结果实施A-N两班制排班模式后创优病区的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护士排班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PN连续性排班模式病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N两班制排班模式能满足当下护士的需要,值得基层医院优质服务病区在排班方面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