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32篇
  免费   1836篇
  国内免费   1483篇
耳鼻咽喉   64篇
儿科学   854篇
妇产科学   643篇
基础医学   2272篇
口腔科学   89篇
临床医学   7796篇
内科学   3517篇
皮肤病学   246篇
神经病学   631篇
特种医学   12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8篇
外科学   1796篇
综合类   12842篇
预防医学   3032篇
眼科学   212篇
药学   5704篇
  39篇
中国医学   3150篇
肿瘤学   77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564篇
  2022年   599篇
  2021年   832篇
  2020年   1096篇
  2019年   1076篇
  2018年   448篇
  2017年   929篇
  2016年   939篇
  2015年   1127篇
  2014年   1597篇
  2013年   1703篇
  2012年   2330篇
  2011年   2343篇
  2010年   2156篇
  2009年   1981篇
  2008年   2515篇
  2007年   2258篇
  2006年   2118篇
  2005年   2333篇
  2004年   1873篇
  2003年   1800篇
  2002年   1422篇
  2001年   1367篇
  2000年   1168篇
  1999年   1078篇
  1998年   1026篇
  1997年   967篇
  1996年   1037篇
  1995年   939篇
  1994年   767篇
  1993年   576篇
  1992年   517篇
  1991年   377篇
  1990年   355篇
  1989年   329篇
  1988年   115篇
  1987年   76篇
  1986年   71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之一,PCOS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PCOS重要的病理机制之一。血管生成素样蛋白(angiopoietin-like proteins,ANGPTLs)家族是一类与血管生成素结构相似的分泌型糖蛋白,目前已发现8个成员,即ANGPTL1~ANGPTL8。ANGPTLs在PCOS患者血液中表达水平升高,并且与IR程度密切相关,ANGPTLs通过促进脂肪组织炎症、调节胰岛素分泌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等参与了IR和糖代谢,这很可能与PCOS的发病有关。综述ANGPTLs参与IR和糖代谢的机制及其在PCOS中的作用,以期进一步探讨ANGPTLs参与PCOS发病的机制,为预测和治疗PCOS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和复发性的炎症性皮肤病,以皮肤干燥、瘙痒和复发性湿疹样皮损为特征。A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易感性、表皮屏障破坏、免疫失调、皮肤微生物平衡的破坏有关。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SLP)是一种IL-7样细胞因子,是过敏性炎症的主要启动因子。TSLP激活的树突状细胞通过OX40配体诱导幼稚的CD4+T细胞向Th2细胞分化产生IL-4、IL-5、IL-13和TNF-α等细胞因子参与AD的发病。遗传学、实验和临床证据均表明,TSLP-TSLPR途径与AD的发病机制有关。Tezepelumab(AMG-157/MEDI9929)是一种针对循环TSLP的人类单克隆抗体,阻断TSLP-TSLPR通路可能会对AD产生显著的临床影响。本文阐述了TSLP的生物学特性,进一步了解TSLP-TSLPR通路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批判性地评估TSLP靶向药物开发的最新进展,以便为TSLP作为药物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分析红细胞外铁分布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临床不同阶段的变化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2021年1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接受乙肝病毒检测的198例HBV感染患者,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低复制期、再活动期四组,比较各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肝功能指标,检测各组血清铁蛋白(SF)和血清铁(SI)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F、SI对HBV感染患者再活动期的预测价值。结果 HBV感染患者不同阶段血清SF、血清SI、HBsAg、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HBV感染免疫清除期为对照,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F对HBV感染再活动期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以339.05μg/L为cut-off值,预测HBV感染患者再活动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3.21%、56.34%;并联试验(即血清SF>339.05μg/L或血清SI>33.32μmol/L)敏感度最高(85.71%),串联试验(即血清SF>339.05μg/L及血清SI>33.32μmol/L)特异度最高(92.96%)。结论 HBV感染患者临床不同阶段血清SF、血清SI呈特征性变化趋势,两者可作为HBV感染再活动期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尿液白细胞(WBC)、尿红细胞(RBC)、酸碱度(p H)在尿路感染患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将我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41例尿路感染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同期收治的41例非尿路感染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尿液WBC、RBC、pH水平,评估上述指标在尿路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尿液WBC、R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H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图结果显示,尿液WBC、RBC、PH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尿路感染患者的AUC均>0.8,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当各指标达到最佳阈值时,可获得最佳预测价值。结论尿液WBC、RBC、pH水平可作为临床初步检测尿路感染的诊断依据,为早期鉴别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血浆肾素活性、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选河南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31例.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检测仪,测定RDW.根据RDW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四组,比较四组血浆肾素活性、baPWV、颈动脉斑块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RDW 1~4四分位组立位肾素活性分别为0.6(0.3~1.6)、0.9(0.4~2.2)、1.4(0.3~2.7)、1.8(0.4~4.3)μg/(L·h);左侧baPWV分别为1476(1334~1682)、1498(1354~1703)、1568(1436~1754)、1612(1447~1834) cm/s,右侧baPWV分别为1514(1337~1694)、1504(1367~1727)、1576(1444~1802)、1612(1450~1843) cm/s;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分别为32.6%、43.8%、48.5%、54.0%;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RDW与立位肾素活性、baPWV(右侧)和baPWV(左侧)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29、0.224和0.243,均P<0.01).颈动脉有斑块组RDW显著高于颈动脉无斑块组(P=0.001).采用偏相关分析校正24 h收缩压后,结果显示颈动脉斑块、立位肾素活性、右侧baPWV和左侧baPWV与RDW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095、0.194、0.158和0.152(均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RDW与立位肾素活性、baPWV及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左卡尼汀联合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规律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规律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贫血患者,以计算机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试验组给予左卡尼汀与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CHC、MCH、MCV、SF、Hb、RB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律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贫血患者接受左卡尼汀与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联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改善贫血相关生化指标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紫外线光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培养的小鼠原代Müller细胞分为无紫外线组(对照组)和紫外线组,每组均用不同浓度药物进行处理,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EPO对小鼠原代Müller细胞抗紫外线的保护作用.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EPO活化Müller细胞中蛋白激酶B(Akt)水平;将Müller细胞分为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DMSO组)和Akt抑制剂MK-2206组(MK-2206组).以上细胞均以3种方式进行处理:①无紫外线组不处理;②紫外线组采用UV辐射(30 mJ/cm2)30 min;③紫外线+药物组,采用1μg/mL的EPO预处理30 min,再进行UV(30 mJ/cm2)辐射30 min细胞进一步按照指定时间培养,采用MTT检测细胞活性.将24只小鼠分为无注射组(小鼠右眼,n=6)、注射组(小鼠左眼,n=6)、光照组(无注射眼接受光照,n=6)、光照+注射组(注射眼接受光照,n=6)共4小组,对各组小鼠进行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以评估视觉功能受损情况.结果 紫外线组不同浓度EPO预处理后的细胞MTT检测的吸光度(OD)值与无紫外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O (0.1、1、10 μg/mL)预处理后的细胞MTT检测的OD值较未处理细胞大幅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PO诱导的Müller细胞保护作用也随EPO浓度的增高(0.1、1μg/mL)而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10 μg/mL浓度处理的细胞保护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4).采用指定浓度的EPO(0、0.1、1、10 μg/mL)处理Müller细胞1h,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p-Akt(Ser-473)和Akt1蛋白表达水平增高,且在0.1、1μg/mL浓度范围存在浓度依赖性.无注射组和注射组振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无注射组与光照组及光照+注射组振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照+注射组和光照组振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通过激活Müller细胞Akt信号通路减轻小鼠视网膜光损伤.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