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3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治疗帕金森病的术后程控参数及效果,为帕金森病STN-DBS术后程控及术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2~2018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7例患者,应用UPDRS-Ⅲ评分UPDRS-II日常生活活动评分UPDRS-I精神行为情绪评分量表MMSE简易精神量表PDQ-39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分析手术前后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改善情况,评估程控参数的设置对帕金森病人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改善作用。结果帕金森病患者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UPDRSⅠ评分UPDRSⅠⅡ评分UPDRSⅢ评分UPDRSⅣ评分改善明显,手术后随访至今,患者症状改善稳定,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STN-DBS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并减少药物的剂量及药物所致副作用,术后程控是脑深部电极植入器治疗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丘脑底核电刺激术(STN-DBS)对75岁以上帕金森病(PD)患者术后1年的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STN-DBS治疗的10例75岁以上P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UPDRSⅢ及帕金森非运动评分。结果 10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开机未服药与术前未服药状态相比,UPDRSⅢ、震颤、强直、迟缓及中轴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1年帕金森患者非运动评分ADL、HAMD、PSQI评分显著降低(P0.05),MMSE、HAMA评分有所增加(P0.05)。结论STN-DBS能显著改善75岁以上PD患者的运动症状和部分非运动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抗PD药物用量。但仍需长期随访以评价对高龄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进行了长达10年的随访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回答了功能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医师,乃至广大患者所共同关心的问题。该研究随访病例样本量较大,术后随访时间较长,尽管国外也有类似的研究,但因为本文是我们国内患者的病例资料和研究结果,所以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丘脑底核(STN)-深部脑刺激术(DBS)对帕金森病(PD)病人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STN-DBS治疗的65例PD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1年,采用第三版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Ⅲ)评估PD开关期运动症状;采用H-Y分期评估病情严重度;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焦虑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情况;采用帕金森睡眠量表(PDSS)评估睡眠障碍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测评生活质量。结果 术后1年,UPDRS-Ⅲ评分、H-Y分期、ADL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PDQ39评分、MoCA评分及MMSE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 STN-DBS能够显著改善PD病人运动症状、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对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后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对左旋多巴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9/2004-11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行双侧丘脑底核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的帕金森病患者6例。采用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方法,将刺激电极分别植入双侧丘脑底核,同期植入刺激发生器。术后1个月用程控计算机在体外调整刺激参数,以达到最佳疗效。术后3个月分别在开、关状态进行帕金森病联合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评分评估肢体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等症状的改善。并对术前术后左旋多巴制剂用量进行了比较。结果:6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了显著的疗效,震颤完全消失,肌强直、步态、姿势障碍以及药物所致的并发症明显改善。②药物开状态时(指药物开始起作用时,患者活动自如)日常生活活动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总评分、运动评分: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术后刺激器开状态均明显优于刺激器关状态[(7.9±3.2),(23.5±5.3)分;(37.8±3.4),(45.2±5.4)分;(30.5±3.1),(42.1±5.4)分,(P<0.05~0.01)]。药物关状态时日常生活活动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总评分、运动评分: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术后刺激器开状态均明显优于刺激器关状态[(8.6±2.8),(35.3±4.8)分;(42.6±4.9),(78.4±7.7)分;(35.2±4.7),(70.7±6.8)分,(P<0.05~0.01)]。③左旋多巴制剂的用量: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后3个月时明显低于刺激前[(346.3±182.8)mg/d,(880.6±254.9)mg/d,(P<0.01)]。结论: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可明显控制肢体震颤,肌张力障碍、步态、姿势等运动障碍,减少患者左旋多巴的用量。  相似文献   
6.
孙丽华 《安徽医学》2015,36(2):217-218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以丘脑底核为刺激靶点进行电刺激的帕金森病患者8例,对比手术前后患者肌强直、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进行UPDRS 评分。结果接受丘脑底核DBS治疗帕金森病6个月后,患者肌肉僵直、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等临床主症的改善效果良好;与手术前相比,患者术后UPDRS评分均有所降低,美多巴服用量显著减少,没有产生永久性的并发症以及较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对大量油脂性渗出及典型面具性面容的治疗上未见明显疗效。结论丘脑底核DBS治疗帕金森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肌强僵直、静止震颤及运动迟缓等临床症状,显著减少美多巴服药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丘脑底核(STN)脑深部高频电刺激(DBS)治疗的11例帕金森病(PD)患者手术前后情况对比,初步探讨其近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院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STN-DBS治疗的11例(双侧9例,单侧2例)原发性PD患者,采用MRI、微电极记录(MER)技术和术中测试共同确定靶点,同期植入脉冲发生器,术后复查头颅CT,分别在术前、术后未开机第3天、开机后3月、6月、12月和15月采用UPDRS评分评估PD患者"开/关"两种状态下的运动症状改善程度、运动并发症、嗅觉改善和左旋多巴类药物减少情况。结果电极植入靶点均为STN,术后早期全部出现微毁损效应,1侧出现电极移位,1例有一过性复视,无硬件相关并发症,开机后12个月时程控参数达到稳定,症状改善达到最优,以震颤(达84.8%)、僵直改善最为明显,平衡障碍改善最差(为49.8%)。结论丘脑底核高频电刺激治疗PD近期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DBS)对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STN-DBS手术治疗的32例帕金森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在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随访评估、心理状况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脉冲发生器开启后,32例病人的UPDRS日常活动和运动功能在"关"状态,平均改善率为51.7%和60.9%;在"开"状态下,平均改善率21.4%和22.3%。20例病人术前SDS评分50分,其SCL-90的抑郁、焦虑、躯体化、人际敏感、敌对、恐怖和偏执7个因子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5)。术前与术后SCL-90抑郁、躯体化、恐怖、焦虑、精神病性因子有显著性差异(P0.05),人际敏感、偏执、敌对和强迫等因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TN-DBS可以改善帕金森病病人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还可以明显改善帕金森病伴抑郁病人的心理状况,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M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9例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患者进行丘脑底核(STN)、苍白球内侧部(Gpi)、丘脑腹中间核(Vim)刺激电极植入术,术前采用1.0 TMR和3.0 TMR T2加权靶点扫描,在直视下行靶点直接定位。手术前后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评分(UPDRS)及Burke Fahn-Marsden运动障碍评分(BFMs)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手术前帕金森病患者UPDRS:药物"关"状态25-80分,平均55分;药物"开"状态19-53分,平均34分。术后在开机的情况下UPDRS:药物"关"状态17-24分,平均22分,改善率60.0%;药物"开"状态15-24分,平均19分,改善率44.0%。4例肌张力障碍患者BFMs平均改善率55.0%。41例患者术后症状迅速改善,肌张力降低,震颤及异动症消失。结论DBS能明显改善MD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且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7,(10):1333-1334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术中电极位置的监测和校准。方法对20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双侧STN DBS治疗,植入40侧电极,通过术中微电极记录(MER)和X线成像进行电极位置的监测和校准。结果所有患者的术后程控效果良好,术后1年,患者的UPDRSⅢ总分在开机未服药状态下明显下降(P<0.05)。结论通过MER和X线成像可以监测到靶点的偏差和电极的移位并实时纠正,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