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71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完全免费 | 363篇 |
专业分类
神经病学 | 6438篇 |
出版年
2022年 | 53篇 |
2021年 | 43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84篇 |
2016年 | 150篇 |
2015年 | 135篇 |
2014年 | 236篇 |
2013年 | 195篇 |
2012年 | 204篇 |
2011年 | 242篇 |
2010年 | 274篇 |
2009年 | 321篇 |
2008年 | 329篇 |
2007年 | 332篇 |
2006年 | 337篇 |
2005年 | 306篇 |
2004年 | 331篇 |
2003年 | 337篇 |
2002年 | 307篇 |
2001年 | 286篇 |
2000年 | 234篇 |
1999年 | 244篇 |
1998年 | 223篇 |
1997年 | 205篇 |
1996年 | 202篇 |
1995年 | 180篇 |
1994年 | 141篇 |
1993年 | 92篇 |
1992年 | 135篇 |
1991年 | 81篇 |
1990年 | 39篇 |
1989年 | 4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开放性临床验证 总被引:241,自引:3,他引:238
为验证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6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予利培酮1~10mg/d治疗,疗程为8周。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治疗结束时显效率(痊愈+显著好转)为64%,有效率88%。利培酮治疗的起效时间为2周,有效治疗日剂量范围在5.0~6.5mg。较多见的不良反应为头晕、困倦等。提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及其应用 总被引:148,自引:8,他引:140
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及其应用何燕玲张明园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有阳性症状群和阴性症状群。所谓阳性症状,指附加于正常精神状态的生发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散漫等;而阴性症状则是从正常精神状态中缺失的特征,如情感、认知、社会功能的缺损,包括...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0,自引:4,他引:116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赵靖平杨德森70年代初,Galhofer首先提出,精神分裂症除了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外,还存在第3个症状成分,即认知功能障碍;但在临床工作中长期未被重视。50~80年代,Schneider提出了“一级症状”。因为属于阳性症状...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院内康复措施及其疗效的一年随访 总被引:95,自引:1,他引:94
目的 探讨院内康复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 将 12 4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措施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6 2例。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同时 ,对干预组施以小组工作制、院内职业康复的两种技能训练 ,共 10周。出院后随访 1年。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 (NOSIE 30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SDSS)和就业率等进行评估。结果 (1)与入组时比较 ,住院期间干预组NOSIE 30各因素的变化值从住院的第 2周开始至第 10周均优于对照组(均P <0 0 1) ,且增分和减分的幅度逐渐增大。 (2 )出院时点与随访最后时点评分差值的比较 ,干预组的SDSS分 [(4 0± 2 7)分 ]、NOSIE 30积极因素分 [(- 2 4 8± 4 9)分 ]和消极因素分 [(8 9± 3 6 )分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分别为 (- 3 9± 1 9)分、(5 2± 5 0 )分和 (- 19 5± 5 9)分 ;均P <0 0 1~P <0 0 0 1];(3)干预组的复发率 (10 %)、再住院率 (3%)和再就业率 (4 1%)皆优于对照组 (分别为 6 9%、5 6 %和 13%,P =0 0 0 0 )。结论 院内康复措施对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提高社会功能和再就业率 ,以及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病人维持治疗中的依从性研究 总被引:92,自引:2,他引:90
为了研究门诊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维持治疗中的依从性,对397例门诊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维持治疗中的服药依从性采用直接面询法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完全依从的有299例,占75.3%,部分依从和不依从的有98例,占24.7%。>30岁组的依从性较≤30岁组的好(P<0.01),家庭人际关系好的病人依从性优于家庭人际关系差的病人(P<0.01),目前精神症状严重的病人、维持治疗药物剂量(折合氯丙嗪剂量)>300mg/d的病人、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评分高的病人依从性差。经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影响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为:家庭人际关系、维持治疗药物剂量、维持治疗时间、慢性精神病病人标准化精神症状量表评分。认为提高病人的依从性能减少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中的依从性研究 总被引:78,自引:0,他引:78
于建新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5,22(4):205-208
本综述了神经阻滞剂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依从性问题,分析了与不依从有关的因素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8.
9.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多中心开放性研究 总被引:71,自引:2,他引:69
顾牛范 李华芳 宋立升 侯也之 王秀玲 刘平 舒良 白京生 张艳萍 赵靖平 陈晓刚 陈进 张心保 张磊 李鸣 刘连忠 王铭 黄雄 文启琴 王美娟 王欢 周茹英 《上海精神医学》1998,10(3):127-130
目的 通过利培酮治疗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中心开放性研究,进一步验证利培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组对象为符合DSM—Ⅳ及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213例完成为期8周的观察,其中男性117例,女性96例,平均年龄为30.9±8.6岁。利培酮平均治疗剂量为4.8±1.2mg/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及8周分别评定PANSS及CGI量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及8周评定ESRS量表。结果 利培酮总有效率为74.6%,显效率为17.4%。PANSS总分、阳性症状因子分、阴性症状因子分及一般病理症状分,治疗前后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利培酮起效快,治疗剂量低。利培酮较安全,常见副反应有锥外系副反应(22.5%~15.0%)及失眠(21.6%),而窦性心动过速、ALT(或AST)升高、焦虑、流涎、头昏、头痛等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 利培酮是一种较理想的抗精神病药物,对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均有效,起效快,治疗剂量低,安全性高。患者对该药的耐受性及依从性好。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69,自引:13,他引:56
喻东山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5):304-306
65岁以上称老年,老年人的药物清除慢,受体位点敏感,常伴内科疾病,需服多种药物,故处理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比处理成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更谨慎。现综述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