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52篇
  免费   2028篇
  国内免费   1997篇
耳鼻咽喉   449篇
儿科学   269篇
妇产科学   341篇
基础医学   2577篇
口腔科学   266篇
临床医学   9007篇
内科学   4359篇
皮肤病学   235篇
神经病学   2071篇
特种医学   11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2篇
外科学   3559篇
综合类   17060篇
预防医学   3199篇
眼科学   557篇
药学   6312篇
  72篇
中国医学   3636篇
肿瘤学   38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90篇
  2022年   644篇
  2021年   793篇
  2020年   1132篇
  2019年   1235篇
  2018年   422篇
  2017年   1067篇
  2016年   1117篇
  2015年   1398篇
  2014年   2603篇
  2013年   2497篇
  2012年   3134篇
  2011年   3724篇
  2010年   3424篇
  2009年   3255篇
  2008年   3405篇
  2007年   3162篇
  2006年   2931篇
  2005年   2823篇
  2004年   2612篇
  2003年   2391篇
  2002年   1859篇
  2001年   1512篇
  2000年   1208篇
  1999年   940篇
  1998年   809篇
  1997年   756篇
  1996年   719篇
  1995年   671篇
  1994年   582篇
  1993年   407篇
  1992年   404篇
  1991年   363篇
  1990年   293篇
  1989年   330篇
  1988年   105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保卿 《当代医学》2022,28(6):123-125
目的探究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IP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常规药物治疗,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佳,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失眠、下腹隐痛等不良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IP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优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医学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级运动康复专业(39人)和临床医学专业(222人)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生理学的授课中采用基于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合作学习+翻转课堂+过程性评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学期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生理学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适应了这种教学模式,只有1.53%(4/261)的学生不喜欢这种模式;98.85%(258/261)的学生认为生理学的学习有助于其他课程的学习;95.40%(12/261)的学生认为通过这学期生理学的学习对于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产生影响,培养了用医学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93.10%(243/261)的学生认为通过这种授课方式锻炼了他们的表达沟通能力,94.25%(246/261)的学生认为可以帮助他们加强合作交流,96.93%(253/261)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所提升;调查也显示,75.10%(196/261)的学生还是喜欢传统的授课方式;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回答问题等,而比较喜欢课下进行课后练习[53.64%(140/261)]、完成章节总结[40.23%(105/261)]或课前对上节课学过的内容进行小测试[50.19%(131/261)]的方式。结论:时代的发展使学习方式发生变化,通过混合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用医学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这种授课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紫檀芪(PTS)对脓毒症大鼠炎性反应和心脏动作电位的作用。方法:通过盲肠结扎穿刺术建立大鼠脓毒症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PTS组(腹腔注射25 mg/kg),24 h后处死大鼠,采集心肌进行心脏动作电位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IgE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组中TNF-α、IL-6、CK-MB、IgE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心房、心室动作电位时间明显长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S对脓毒症组的TNF-α、IL-6、CK-MB、IgE表达水平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心房、心室动作电位具有抑制作用。结论:PTS可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和调节心脏动作电位抑制大鼠脓毒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术(Re-TURBT)在降低Ta和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电切术后肿瘤复发率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11月我院86例诊断为Ta和T1期的NMIBC患者。患者接受单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为对照组(40例),接受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为观察组(46例),两组患者首次电切术中均联合了吉西他滨即刻膀胱灌注化疗。统计观察组二次电切的阳性率及肿瘤分期分级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年内的肿瘤复发及进展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最大径、肿瘤个数、首次电切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次电切术后的病理结果显示,11例(23.91%)检出残余癌,5例出现临床分期升级,4例病理分级升级。观察组术后2年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年总进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Re-TURBT可明显降低Ta和T1期NMIBC电切术后肿瘤复发率,同时可获得更准确的肿瘤分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其中90%以上的膀胱癌病理类型为尿路上皮癌,按照肿瘤浸润深度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Non 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和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NMIBC主要是指肿瘤侵及固有层(T1)、粘膜层(Ta)和原位癌(Tis),其预后较好。其中Ta、T1期肿瘤占大多数,两者虽然都属于NMIBC,但生物学特性不同,由于固有层血管和淋巴管丰富,故T1期肿瘤较容易发生扩散和复发。本文将重点针对T1期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的各种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介入治疗、药物化疗和免疫治疗等方面做一综述,特别探讨了如何利用手术治疗方式以及手术治疗联合化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提高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脑干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咽期活动的影响。方法:将58例脑干卒中后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完全随机地分为常规训练组(n=30)和联合治疗组(n=28)。常规训练组患者进行单纯吞咽功能训练,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训练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及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两组患者进行的训练次数均为每周6次×4周。并于训练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吞咽造影评估和数字化测量分析。测量分析的指标包括才藤吞咽功能评分、食管上括约肌(UES)开放程度及咽期通过时间(PTT)。结果:在训练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训练治疗4周后的才藤吞咽功能评分、UES完全开放率、PTT均较训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好于常规训练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及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常规吞咽运动训练能够促进脑干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咽期活动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能够在体记录清醒自由活动小鼠丘脑网状核场电位多通道电生理记录平台。方法 在小鼠丘脑网状核植入记录电极,采用OmniPlex神经数据采集系统记录清醒自由活动小鼠丘脑网状核的局部场电位,用Offline Sorter和NeuroExplore等软件对局部场电位滤波,对滤波后的γ和θ振荡场电位进行频谱分析。小鼠ip给予γ-氨基丁酸A型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2.25 mg·kg-1验证记录到的γ振荡;随后观察ip给予T型钙通道拮抗剂TTA-A2 1.0 mg·kg-1后清醒自由活动小鼠丘脑网状核γ和θ振荡;最后用尼氏染色验证电极植入位点。结果 在清醒自由活动小鼠丘脑网状核记录到γ振荡局部场电位。与基线相比,荷包牡丹碱降低清醒自由活动小鼠丘脑网状核30~80 Hz和35~45 Hz γ振荡功率谱(P<0.05,P<0.01),而对θ振荡无影响。与基线相比,TTA-A2降低清醒自由活动小鼠丘脑网状核γ和θ振荡功率谱(P<0.01)。尼氏染色结果显示,丘脑网状核处可见清晰电极轨迹,电极尖端处于目标脑区,表明电极植入位点正确。结论 建立了清醒自由活动小鼠丘脑网状核场电位记录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8例; 对照组以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观察组以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 综合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步态参数、血液流变学参数、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44/48),对照组为72.91%(35/48)(P<0.05); 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包括痉挛指数(Clinical spasm index,CSI)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Fugl Meyer rating scale,FMA)、Berg平衡量表评分(Berg balance scale,BBS)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步态参数包括步频、步幅、患侧支持相、患侧摆动相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包括血浆粘度(Plasma viscosity,PV)、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均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58%(7/48)、10.42%(5/48)(P>0.05)。结论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评分,提高患者的步态参数,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治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