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5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敏感品系上建立稳定可靠的小鼠条件性恐惧模型。方法采用给予30 s声音刺激(85 dB,5000 Hz),后2 s伴随给予不可逃避的足底电击(0.6 mA,持续2 s),声音-电击共配对5次,每次间隔2 min的方法建立小鼠条件性恐惧模型,在ICR、DBA/2(简称DBA)和C57BL/6J(简称C57)3种品系小鼠上评价场景恐惧和声音线索恐惧获得和表达的行为特点,以确定敏感品系鼠;分别于条件性恐惧训练第2,7,14,21和28天对C57小鼠场景恐惧和声音线索恐惧进行检测,以评价该品系小鼠条件性恐惧的自然消退特点;采用30 s声音+30 s间隔+10次消退训练的模式进行声音线索恐惧消退训练,并于24 h后进行消退保持测试,以评价该品系小鼠消退训练和保持的特点。结果声音-电击配对5次可成功诱导C57小鼠形成场景恐惧和声音线索恐惧,DBA小鼠可诱导形成声音线索恐惧但无法形成场景恐惧,ICR小鼠场景恐惧和声音线索恐惧均未诱导成功,确定C57小鼠为敏感品系鼠。C57小鼠呈现时间依赖的恐惧反应自然消退,其中场景恐惧在训练后第7天僵住百分率消退至(25±12)%,声音线索恐惧训练后第28天僵住百分率维持在(48±22)%;C57小鼠经10轮30 s声音消退训练,僵住时间百分率由(55±30)%消退至(32±27)%,但24 h后消退保持测试时僵住时间百分率又回升至(47±35)%。结论以敏感品系C57小鼠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恐惧获得、表达、自然消退、消退训练和消退保持各阶段恐惧行为检测的实验方法,成功建立小鼠条件性恐惧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丹参杂种一代品系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方法:采用GGE双标图模型,分析5个丹参杂种一代品系和2个生产对照种质开展一年多点试验数据,评价了参试材料单根重和有效成分含量的表现及稳定性,同时考察了4个试验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结果:在北京海淀,H4的单根重和丹酚酸B适应性好,稳定性高;在北京密云,H4和H16的单根重和有效成分的适应性好,稳定性高;在陕西商洛,H24的单根重和有效成分适应性好,稳定性高;在河南方城,H24的丹酚酸B含量高,适应性好。通过分析环境的区分力和代表性可以确定丹参杂种一代的选育区及筛选区,北京海淀和河南方城分别作为选育高产、高丹酚酸B含量为目标和高脂溶性成分为目标的选育地点。品系需要在具有区分力的环境作进一步淘汰,在北京密云淘汰产量低的品系,在河南方城淘汰脂溶性成分含量低的品系;在陕西商洛淘汰脂溶性成分含量低的品系。结论:应用GGE双标图评价分析方法可以较好地分析丹参杂种一代品系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可为确定筛选出优良品种、确定丹参选育试验地点和科学的建立丹参区域试验点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揭示铁皮石斛叶片多糖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铁皮石斛叶片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苯酚-硫酸法和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测定铁皮石斛3个优良品系不同月份的叶片中多糖和浸出物含量.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叶片多糖质量分数为4.45% ~ 12.17%,约为茎的1/4,醇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为7.45% ~29.34%,约为茎的1.5倍.铁皮石斛叶片多糖含量变化与物候期密切相关,冬季、萌芽初期和落叶期植株代谢水平降低,叶片多糖含量减少;植株生长旺盛期,叶片多糖含量较高.叶片中浸出物含量在萌芽前达到最高值,促进了新芽的萌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国内外部分实验动物数据库和文献,收集整理世界上现有的200多种共计26 000多个品系的实验动物数据,建立关系型检索数据库,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全的实验动物品系数据库。方法构建基于My SQL数据库软件的中小型数据库,建立检索界面、录入界面和数据库接口。结果本文建立了实验动物品系数据库,已经收录小鼠品系数据21 596条;大鼠品系数据2062条;猴品系数据13条;地鼠品系数据2条;犬品系数据5条;兔品系数据5条。以后会逐步完善数据,实现实验动物品系数据库的定期更新。讨论该数据库的建立方便我国科研人员查阅和使用国内外实验动物品系资源,为引进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实验动物品系资源提供链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不同品系瓜蒌皮中多类型资源性成分差异,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UPLC-MS/MS方法对8个产地9个品系22个批次瓜蒌皮中的糖类、核苷类、氨基酸类、黄酮类、三萜类等39种化学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瓜蒌皮产地及品系差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瓜蒌皮中果糖、葡萄糖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78%、8.14%;检测出10种核苷类、18种游离氨基酸类成分,核苷类成分平均总量为0.57?mg/g,游离氨基酸类成分平均总量为37.71?mg/g;检测出黄酮类成分6种、三萜类成分3种,平均总量分别为0.58、0.01?mg/g。PCA结果表明,基于39种化学成分分析结果,不同产地不同品系瓜蒌皮品质存在明显差异。河北石家庄产“皖蒌7号”瓜蒌皮综合得分最高,河北产区与其他产区的瓜蒌皮差异明显,主要差异成分为药效成分氨基酸类和木犀草苷。结论?不同产地不同品系瓜蒌皮所含资源性成分种类基本一致,但从整体上分析评价,各类型资源性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传统药用瓜蒌产区所产部分品系瓜蒌皮中资源性成分总量及药效成分含量相比其他产区较高,研究结果可为瓜蒌皮临床用药选择和不同产地不同品系瓜蒌皮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微卫星锚定PCR研究日本血吸虫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对中国不同自然隔离群的日本血吸虫进行遗传变异研究 ,并为中国日本血吸虫地域品系的划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微卫星锚定PCR(SSR -PCR)技术对中国 7省 10地日本血吸虫标本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 ,根据扩增产物 ,计算遗传距离 ,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各地域标本PCR扩增产物均呈多态性 ,其中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日本血吸虫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0 316± 0 0 6 7(0 176~ 0 378) ;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山区型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0 0 6 7;湖区型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0 0 6 3~ 0 176 ;山区型与湖区型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0 0 6 7~ 0 2 5 0 ;湖北省境内 4个地域的日本血吸虫 ,其遗传距离为0 0 6 3~ 0 111。结论 根据我们所采集的日本血吸虫标本和SSR -PCR的实验结果 ,认为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在基因分类水平上至少可分为不同层次的 5类 :①云南洱源、四川天全为一类 ;②安徽贵池、湖南岳阳为一类 ;③湖北武汉、湖北钟祥为一类 ;④江西新建、湖北阳新为一类 ;⑤湖北松滋单独为一类。其中①与②③④⑤在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 ,②③④⑤又可再分为②③与④⑤两类 ,②③与④⑤还可再各分为两类 ,此外 ,中国台湾日本血吸虫单独列为一类。  相似文献   
7.
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实验动物者,在描述时均应符合以下要求:①品种、品系描述清楚;②强调来源;③遗传背景;④微生物学质量;⑤明确体重;⑥明确等级;⑦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⑧明确性别;⑨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Bleomycin,BLM)的方法,比较观察两个品系小鼠肺纤维化程度,确定适用的肺纤维化小鼠模型。方法BALB/c小鼠和C57BL/6小鼠分别分成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5mg/kg),对照组气管内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所有小鼠于造模后第28日处死,观察肺系数、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羟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光镜下各模型组肺组织呈不同程度纤维化,其中以C57BL/6小鼠最为明显;模型组的羟脯氨酸(HY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57BL/6小鼠模型组肺系数及HYP明显高于BALB/c小鼠模型组。结论通过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BALB/c及C57BL/6小鼠均能复制肺纤维化模型,以C57BL/6小鼠肺纤维化程度最高,获得的肺纤维化模型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以紫外线照射减毒血吸虫尾蚴免疫动物已证明可获得较高的保护力,尤其是重复免疫更可使免疫小鼠获得更高的保护力;人们普遍认为其诱导的保护性机制可能是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以紫外线减毒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BALB/c小鼠,动态观察IgG抗体水平并将免疫小鼠血清转移至另一组小鼠体内测定保护力,以同种品系来源的血清抗体来进一步探讨抗体在血吸虫保护性免疫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贵池日本血吸虫对江苏沿海地区钉螺感染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异地血吸虫品系对江苏省沿海残存钉螺的感染性。方法 用安徽省贵池现场感染性钉螺逸出的尾蚴感染家兔所取得的毛蚴 ,以毛蚴与钉螺 2 0∶ 1感染现场采集的钉螺 ,比较钉螺感染率和尾蚴逸出前期。结果 贵池血吸虫对如东、东台和贵池 3地钉螺感染率分别为 4 .35 %、16 .0 0 %和 4 0 .5 8% ,尾蚴平均逸出前期分别为 (72 .6 9± 8.73) d、(6 8.35± 5 .78) d和 (71.5 0± 9.0 7)d,贵池血吸虫对当地钉螺感染率显著高于对江苏沿海钉螺的感染率 (x1 2 =2 4 .5 8,x2 2 =14 .35 ,P <0 .0 1) ,尾蚴逸出前期差异无显著性 (t1 =0 .0 2 35 ,t2 =0 .1732 ,P>0 .1)。结论 江苏沿海地区钉螺在室内能被贵池血吸虫实验感染 ,长江流域血吸虫的输入 ,有可能导致血吸虫病的再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