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2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120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40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81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758篇
内科学   359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177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科学   114篇
综合类   671篇
预防医学   193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736篇
  6篇
中国医学   299篇
肿瘤学   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he levels of glutamine(Glx) and glutamate(Glu) on the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neurobiochemical abnormalities in high-risk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through Meta-analysis.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索慢性应激与抑郁症患者脑影像学改变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120例抑郁症患者,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评估患者慢性应激状态,根据评分结果分为慢性应激组(n=78)和非慢性应激组(n=42),另选取同期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均行头颅MRI扫描,采集得到的3DT1数据采用FreeSurfer自动化处理,计算并比较全脑脑区皮层厚度,并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抑郁症状,分别比较慢性应激组、非慢性应激组、对照组全脑皮层厚度及HAMD-17评分,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LES评分与全脑皮层厚度、HAMD-17评分的相关性;抑郁症患者出院后随访6~12月,比较慢性应激组、非慢性应激组抑郁症发作时间及6月内临床治愈率。  结果  对照组、非慢性应激组、慢性应激组左侧额叶三角部、双侧额上回、左侧额缘、双侧楔前叶、双侧颞中回、左侧顶下缘上回、左侧扣带回、右侧额叶岛盖部、右侧额下回及皮层平均厚度均呈下降趋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皮层厚度增加脑区;对照组、非慢性应激组、慢性应激组HAMD-17评分呈升高趋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ES评分与大脑皮层平均厚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HAMD-17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慢性应激组6月临床治愈低于非慢性应激组(P<0.05),抑郁发作时间长于非慢性应激组(P<0.05)。  结论  慢性应激可加剧抑郁症患者大脑皮层萎缩,且与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前庭系统是人体平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枢前庭皮质的确切定位一直是研究的难点和焦点问题。近几十年,随着脑功能成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其无创性、无电离辐射性、可将功能成像与解剖细节结合起来等优点已被应用于前庭皮质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果。目前,有关前庭皮质研究主要是针对健康受试者和各类前庭疾病患者,基于直流电刺激、冷热刺激及视动性等刺激进行前庭皮质及其他感觉皮质的激活-失活模式的研究,以探讨相应的前庭皮质活动状态。在此背景下,现对不同刺激技术下的人类前庭皮质的定位及投射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取前瞻性设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探讨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聚谱成像(spectral focused imaging,SFI)及光电复合染色成像(variable intelligent staining technology,VIST)对于胃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20年8月—2021年5月,采用同一技术方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将拟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白光组和新光学染色组,采取序贯检查方式(白光→新光学染色或新光学染色→白光),分别记录两组先行白光或先行新光学染色检查时的内镜诊断结果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的判断结果;同时对两组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皱襞肿大、结节性胃炎和弥漫性发红5个方面进行内镜胃癌风险评分。结果 共入组病例合计419例,白光组208例,新光学染色组211例。结合内镜及病理学结果,对胃内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进展期癌病变,白光组检出率分别为:28.9%、40.4%、64.9%、17.8%、0.5%、0.5%,新光学染色组检出率为:30.8%、42.7%、62.6%、15.2%、2.8%、0.5%,检出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国产内镜诊断各类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胃黏膜萎缩的诊断白光组分别为92.9%、61.3%、74.0%、61.9%、92.7%,新光学染色组(SFI模式)为94.4%、64.5%、77.3%、66.4%、94.0%;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白光组为68.1%、72.6%、69.7%、82.1%、55.2%,新光学染色组(VIST模式)为87.1%、89.9%、88.2%、93.5%、80.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rea breath test, 13C?UBT)结果为金标准,对HP感染判断,白光组为90.2%、84.3%、87.4%、86.8%、88.2%,新光学染色组为92.6%、77.1%、85.4%、82.2%、90.1%;胃癌风险评分≥4分的病例,新光学染色组高危病变的占比更高(P<0.05)。结论 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优于白光内镜;以胃癌风险评分为工具进行精查胃镜有助于胃癌前病变的检出;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对胃癌前病变及HP感染诊断效能与进口内镜相近,是发现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复方苁蓉益智胶囊联合奥氮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接受奥氮平片口服,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复方苁蓉益智胶囊口服,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中医证候评分、血清学指标及精神行为状态评分。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治疗后,两组言语能力、运动能力、智能、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治疗前,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缓激肽(BK)、β淀粉样蛋白(A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及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量表(ADAS-cog)、阿尔茨海默病行为病理评定量表(BEHAVE-AD)评分低于治疗前,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苁蓉益智胶囊联合奥氮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BK、Aβ、IL-6、IL-1β水平,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有效控制病情进展,进而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及精神行为状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乳腺癌细胞中转录调节因子c-Myb的表达对肺转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构建c-Myb高表达的4T1乳腺癌细胞株,种植小鼠构建乳腺癌动物模型,检测实验动物肺转移情况,通过荷瘤抑制试验检测肺转移抑制效果。提取组织进行荧光PCR检测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利用Medisapiens数据库的生物信息学资源,对c-Myb和Ccl2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高表达c-Myb的荷瘤小鼠肺部转移灶明显减少,其中炎症相关因子表达受限。由数据库分析得出,c-Myb高表达患者生存期得以延长。结论:乳腺癌中c-Myb的表达能够通过炎症因子Ccl2抑制肺转移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掌跖脓疱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女性,以掌跖部出现对称性、无菌性脓疱为主要特征。这些病变通常会令患者感到痛苦,并显著降低生活质量,但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除传统外用药物、物理疗法及系统药物外,最近还出现了一些诸如生物制剂、小分子药物等新的治疗方法。本文检索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治疗掌跖脓疱病的文献,总结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同时介绍了新的治疗方法,以期为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时间再灌注损伤对大鼠骨骼肌的影响。方法选取35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单侧夹闭股动脉和压力绷带施压的方法构建下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根据不同缺血时间分为2 h缺血24 h再灌注(I2R24组)、2.5 h缺血24 h再灌注(I2.5R24组)、3 h缺血24 h再灌注(I3R24组)、4 h缺血24 h再灌注(I4R24组)、假手术组,每组7只。在再灌注终点,收集腓肠肌组织和血浆进行分析。采用湿重/干重比值(W/D)评估组织水肿情况;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检测组织活力;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补体C1q和C3b/c沉积、凝血组织因子(TF)表达和纤维蛋白原(FN)沉积、缓激肽受体1(BR1)和BR2表达、内皮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E选择素表达、炎症纤维介素蛋白-2(FGL-2)和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7(IL-7)、IL-18、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结果延长缺血时间再灌注,组织水肿逐渐加重,I2R24组、I2.5R24组、I3R24组、I4R24组W/D分别为5.3±0.2、6.1±0.3、6.9±0.2、7.6±0.3,高于假手术组的4.5±0.1(P均<0.01)。组织活力逐渐降低,I2R24组、I2.5R24组、I3R24组、I4R24组分别为(62.4±3.5)%、(45.3±3.3)%、(35.4±3.4)%、(27.1±5.9)%,低于假手术组的(93.8±7.2)%(P均<0.01)。病理组织损伤逐渐加重,最重为I4R24组,有严重肌细胞损伤、间质水肿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余依次为I3R24组、I2.5R24组、I2R24组,假手术组肌细胞结构完整、排列整齐。免疫荧光染色提示C1q、C3b/c、FN、BR1、VCAM-1、E选择素、FGL-2水平逐渐升高,由低到高依次为假手术组、I2R24组、I2.5R24组、I3R24组、I4R24组。MPO阳性细胞数/高倍镜(×200)细胞总数的大体比例逐渐升高,从高到低依次为I4R24组、I3R24组、I2.5R24组、I2R24组、假手术组。而TF和BR2表达在各组间无明显改变。血浆IFN-γ、IL-7、IL-18、MIP-1α、MCP-1浓度随缺血时间延长均逐渐升高(P均<0.01),从低到高依次为假手术组、I2R24组、I2.5R24组、I3R24组、I4R24组(P均<0.01)。结论延长缺血时间再灌注增加补体、凝血、激肽、内皮细胞激活及炎症因子释放,从而加重大鼠骨骼肌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0.
骨折内固定术后至感染发生的间隔时间长短不同,通常分为早期感染(≤2周)、延迟感染(2~10周)和晚期感染(≥10周),但在临床上发现部分患者骨折内固定术后超过1年,甚至长达30年才会出现骨感染,其发生时间远远超出了晚期感染定义的时限(10周),目前也尚无关于超长时限发生骨感染的报道。为此,笔者将骨折内固定术后超过1年而发生的骨感染称之为“超晚期感染”,并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21例骨折内固定术后超晚期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感染的病因、致病菌种类、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为临床制订诊疗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