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神病病人的病耻感分析及对策.方法?本研究将2010年3月—2011年3月该院收治的115例精神病病人设为研究对象,进行病耻感影响因素的调查,探讨有效护理措施.结果?经调查发现,年龄≤40岁、学历高、受歧视经历多者、被拒绝经历多者、社交关系单调者、社会地位一般者、经济能力一般者出现病耻感百分率较高.结论?精神病病人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病耻感,有必要加强其护理,帮助减少负性心理,树立健康生活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和研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老年期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 我们选择2010年5月-2012年10月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康复护理措施,将两组患者护理干预16周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阴性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康复效果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康复护理方法应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老年期的临床护理中,可以有效稳定患者的情绪,改善患者社会适应与人际交往能力,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其社会功能、延缓患者精神衰退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电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与二者联合在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的差别。方法:对65名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追踪观察1年,治疗前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一组接受电针治疗;一组接受认知行为治疗;一组接受电针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3组治疗前与后2、4、8周以及半年,1年各进行1次疼痛症状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评。结果电针及电针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组2周、4周时的疗效优于认知行为治疗组(P〈0.05);且二者复发率较电针治疗组低(P〈0.05)。结论:在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电针治疗能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从而减少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综合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11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8例,观察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采取综合干预,对照组仅采用一般情况介绍,比较干预前后PANSS、BPRS、GAS、SI和SDSS变化。结果:两组干预后PANSS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病理症状分和总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PANSS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病理症状分和总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BPRS、SI和SDSS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GAS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BPRS、GAS、SI和SDSS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有利于患者的精神康复,防止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灾区灾民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汶川地震后灾区居民睡眠障碍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为灾后精神卫生服务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整群分层抽样随机抽取≥16岁灾区民众14189人,以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12)进行筛查,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DSM-IV),以SCID-I/P定式检查问卷确诊。[结果]睡眠障碍的患病率为0.81%(95%CI=0.66%~0.96%),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60~79岁组患病率最高;地震中受伤、房屋受损严重、财产损失大,地震后家中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地震后未得到心理救助等因素是地震后睡眠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汶川地震后灾区睡眠障碍的患者较多,以中老年女性为主,需要进一步完善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徐家卫 《中外医疗》2009,28(34):141-141
目的探讨精神病人睡眠障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100例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兴奋、焦虑、躁动、恐惧等精神因素是睡眠障碍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精神症状是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的主要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精神症状是消除或降低睡眠障碍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编辑:一般认为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副反应较少,但随着应用的增加,发现也可出现某些不良反应,药物依赖即为其中之一。碳酸锂副反应更为多见。现综合9个单位24位作者所写的11篇有关这方面的来稿,报道如下。1依赖陈宝生、唐建良、沈汉祥:对1995年10月~199...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负强化在应激性生活事件通过负性情绪激发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list, ASLEC)、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ositive affect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 PANAS)、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adolescent non-suicidal self-injury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ANSAQ)对4 634名青少年进行匿名调查,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结果  青少年NSSI检出率为29.80%。应激性生活事件、负性情绪和NSSI两两间均呈正相关(均有P < 0.01), 负强化与NSSI正相关(P=0.002)。负性情绪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NSSI间起中介作用(IE=0.116, 95% CI: 0.090~0.143)。负强化不仅正向调节负性情绪与NSSI的关系(β=0.165, 95% CI: 0.101~0.227), 还可正向调节负性情绪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NSSI间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差异比较的3个95%CI分别为(0.090~0.241)、(0.049~0.217)、(0.090~0.241)]。  结论  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NSSI间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负性情绪发挥中介作用, 负强化不仅恶化负性情绪对NSSI的影响、还加剧应激性生活事件通过负性情绪对NSSI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破伤风误诊为癔症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0岁,农民,住院号52018。入院前1周,患者吵架时被丈夫打了一耳光后大哭一场。当晚啃软骨时张口受限,次日出现张口困难,只能从口角处饮流质。在当地县医院诊断为:(1)慢性咽炎;(2)癔症。肌注青霉素3天无明显疗效。患者病前情感丰富,自尊心强,有情感暴发、长期失眠及服安定史。入院时检查:T、P、R正常,意识清楚,持续性张口困难,发育及吞咽正常。心肺、腹(一),四肢肌力、肌张力均正常。三大常规、EEG、脑CT、颅底颈椎摄片结果均正常。住院诊断为癔症转换型。经静滴氯硝西伴2mg/d及心理治疗5日,张口困难有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