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艾司西酞普兰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对85名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诊断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42例)给予利培酮合并艾司西酞普兰(10 mg/d)治疗;对照组(43例)单予利培酮治疗;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PANSS量表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对两组患者进行症状及不良反应的评定。结果两组的HAMD和PANSS总分在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2周末和4周末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能较快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药物基因检测下使用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纳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药物基因检测报告建议并选用文拉法辛治疗的患者分为研究组(n=32),医生与患者协商后决定使用文拉法辛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n=34)。于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评定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使用席汉残疾量表(SDS)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于治疗后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6、8周末,研究组HAMD-24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44、4.316、5.760,P0.05或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3,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0,P0.05)。结论基于药物基因检测使用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且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团体人际心理治疗(IPT)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影响,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适宜的心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2月在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6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利培酮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团体IPT,两组均治疗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以及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分别评定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6,P>0.05);研究组WCST总应答数高于对照组,持续性错误数和非持续性错误数均低于对照组,PSP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398、2.609、0.523、0.381,P<0.05或0.01)。结论 团体IPT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改善可能无明显作用,但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探讨情绪管理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 2020 年 9 月至 2021 年 2 月于佛山市第三 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6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 对照组予以常规工娱治疗+药物治疗干预,观察组予以常规工娱治疗+药物治疗+情绪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简明精神 病评定量表(BPR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 结果:治疗 3 个月后、6 个月后, 两组患者 BPRS 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 3 个月后、 6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 PSP 评分有所上升、ADL 评分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情绪管理治疗应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以有效改善,社会功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61名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诊断的门诊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30例)给予利培酮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31例)使用利培酮合并氟西汀治疗.8周后,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PANSS量表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对两组患者进行症状及不良反应的评定.分别在治疗第2、4、6、8周进行疗效评价;于第8周末评价副反应.结果 两组的HAMD总分在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辅助碳酸锂治疗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的效果,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2月在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出院后2个月、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病情稳定且持续服用碳酸锂治疗的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接受碳酸锂治疗,研究组采用家庭干预辅助碳酸锂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月,其中家庭干预每两周一次。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干预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SAS、SDS总评分低于对照组[(47.21±2.79)分vs.(52.79±2.42)分,(53.32±2.43)分vs.(56.41±3.49)分,t=8.813、4.231,P均<0.01]。研究组WHOQOL-BREF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以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2±0.63)分vs.(4.29±0.35)分,(12.42±4.24)分vs.(5.38±1.34)分,(3.46±0.34)分vs.(1.38±0.53)分,(39.14±11.21)分vs.(29.19±4.42)分,t=4.815~19.260,P均<0.01]。 结论 家庭干预辅助碳酸锂治疗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效果可能优于单用碳酸锂治疗,其生活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腰围、A型人格与心率变异性(HRV)相关关系。方法 11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腰围、A型人格分组,同时检测HRV、腰围、体质指数、空腹血糖、血脂以及A型人格等。结果腰围增粗组经协方差分析校正一般情况、血糖、血脂等指标后,其HRV各指标均低于正常腰围组(SDNN,t=-2.84;SDANN,t=-2.14;RMSSD,t=-2.91;PNN50,t=-3.48;P<0.01);腰围正常A型人格组的患者的HRV指标与腰围粗大的A型人格组(SDNN,t=3.42;SDANN,t=2.86;RMSSD,t=2.26;PNN50,t=2.78;P<0.01)以及腰围正常非A型人格组的HRV指标与腰围粗大的A型人格组(SDNN,t=5.60;SDANN,t=4.80;RMSSD,t=4.44;PNN50,t=5.458;P<0.01)或非A型人格组比较(SDNN,t=2.64;SDANN,t=1.93;RMSSD,t=1.68;PNN50,t=2.41;P<0.01),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腰围及A型人格可能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HRV,且导致HRV指标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认知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并观察出院后的社会功能,为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利培酮治疗)和研究组(利培酮联合认知治疗)各50例,两组均治疗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国修订版(WAIS-RC)及韦氏记忆量表(WMS)分别评定精神症状、不良反应和认知功能。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随访,于出院1月及1年后采用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并追踪出院1年后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PANSS总评分及各分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1),但两组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AIS-RC及WM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WAIS-RC及WMS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出院1年后,研究组PSP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15,P0.01)。结论利培酮联合认知治疗与单用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效果无差异,但联合治疗对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用利培酮,且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