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青少年情绪和行为相关障碍在1年内出现的诊断变化情况。方法于2015年4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河南省唐河县城郊乡和舞阳县文烽乡的两所中学的初一、初二年级抽取34个班共1 500名学生,采用长处和困难筛查问卷(学生版)(SDQ)进行筛查,对334例筛查阳性者依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进行诊断,符合入组标准共75例,共64例完成随访,并于半年后和1年后进行两次随访,再次依据DSM-5进行诊断。结果 9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中的3例、12例抑郁障碍患者中的5例、34例焦虑障碍患者中的4例、3例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中的2例出现诊断变化;其中抑郁障碍比焦虑障碍诊断变化更明显(P=0. 039),多转变为强迫障碍、环性心境障碍、破坏性心境失调等。结论青少年抑郁障碍诊断易出现变化,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抑郁障碍的诊断分别预示其以后更易患上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精神科疾病,临床表现为思维、情感、知觉和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常于青壮年起病,病程迁延。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为3.8‰~8.4‰,我国1998年发表的七省流调数据显示,该病在我国的终生患病率为6.55‰。目前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仍未阐明,临床治疗以对症药物治疗为主。目前关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假说包括遗传、神经递质、神经发育假说等,近期关于精神分裂症发病、神经发育以及炎性免疫方面的关联研究增多,很多研究认为,肠道菌群能够调节人体的免疫炎性反应并影响神经发育,肠道菌群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成为近期的研究热点。人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称为肠道菌群。人体肠道内寄生着10万亿个细菌,它们能影响体质量和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自体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肠道菌群按一定比例组合,各菌群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肠道菌群通过各种激素对宿主所消耗的营养物质做出反应,也对宿主产生影响。它们还能产生对体内系统发出信号的化合物,包括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氨基酸(如酪氨酸和色氨酸,色氨酸可以被转换成多巴胺和5-羟色胺)等,这些神经递质对人的精神活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包括促进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当肠道菌群间的平衡被破坏,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引发精神疾病。现就肠道菌群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了解青少年时期不同精神障碍之间的共病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河南省唐河县城郊乡和舞阳县文烽乡的2所中学的初一、初二年级1 500名学生,采用长处和困难筛查问卷(学生版(SDQ)和自编增补问卷进行筛查,后依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进行诊断,并随访1年。结果 共查出六大类精神障碍患者80例,其中有7例共病患者,共病检出率为8.75%;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焦虑障碍、抑郁障碍与对立违抗障碍、焦虑障碍与应激障碍之间有共病;随访研究中又发现2例共病患者,和2种新的共病关系:抑郁障碍与强迫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之间共病,共病检出率为11.25%;共病者比无共病者更易出现诊断改变(P=0.002)。结论 初中生精神障碍共病明显存在,多种精神障碍之间有共病关系,其中焦虑障碍的共病关系较为明显,抑郁障碍共病发生较晚;共病者症状更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喹硫平联合伏硫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在天津市安定医院治疗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1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1例)和治疗组(78例)。对照组口服氢溴酸伏硫西汀片,初始剂量为10 mg/d,1~2周后加至20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富马酸喹硫平片,初始剂量为0.1 g/d,1~2周后增加到0.2 g/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重复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2.84%,显著低于治疗组的85.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在第2、4、8周末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在第4、8周末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RBANS评分在第4、8周末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在第4、8周末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8、TNF-α、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伏硫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起效快,可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父母和儿童对儿童冲动行为认识的差异和各自的倾向性。方法于2014年5月在河南省唐河县第一小学二至五年级中采用抽签法抽取各年级二、四、六班共12个班级的750名学生,采用儿童自评和父母评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Barratt冲动量表测评。对儿童进行分组:6岁≤年龄9岁为小年龄组,9≤年龄≤11岁为大年龄组;Barratt冲动量表总评分≤31分为低分组,31分为高分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父母评与儿童自评得分之间的差异。结果小年龄组在注意维度评分上父母高于儿童(t=-2.23,P=0.02),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年龄组在各维度及总评分上父母均高于儿童(t=-4.95~-2.49,P≤0.01);低分组计划维度评分儿童高于父母(t=2.54,P=0.01),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分组各维度及总评分上父母均高于儿童(t=-5.07~-2.29,P0.05或0.01);男、女生除男生计划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评分父母均高于儿童(t=-3.42~-2.23,P0.05或0.01)。结论对于儿童的冲动行为,儿童的觉察弱于父母,而父母可能关注不当,更易受儿童的年龄、冲动程度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