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7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高危孕妇与普通孕妇相比在妊娠期会出现更多的并发症,高危因素作为一种应激因素更易诱发孕妇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症状。目前国内外对高危孕妇焦虑、抑郁症状的研究相对较少。
  目标:调查产科高危妊娠孕妇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对197例孕中期(16-20周)的高危孕妇在妊娠最后4月每月进行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估和风险因素调查。产后3-7天、42天及3月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估和风险因素调查。
  结果:入组时高危孕妇HAD焦虑均分:3.69(2.76),抑郁均分:3.42(2.53)。焦虑症状14例(7.18%),抑郁症状10例(5.13%)。多因素分析显示,怀孕有无保胎(OR:8.162,95%CI:1.213-54.914)和乙肝阳性(OR:8.912,95%CI:1.052-75.498)与焦虑症状相关。尿糖阳性(OR:30.529,95%CI:1.312-710.610)和既往出血史(OR:7.122,95%CI:1.015-49.984)与抑郁症状相关。孕期影响高危孕妇焦虑、抑郁症状的因素有:近3月孕妇健康状况、担心胎儿健康、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等。
  结论:高危妊娠孕妇焦虑、抑郁症状较常见。近3月孕妇健康状况、婆媳关系、夫妻关系、担心胎儿健康是高危孕妇孕期焦虑、抑郁症状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精神医学方面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 IBS)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以腹痛和(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缺乏形态学和生物化学改变的生物学标志,有反复发作倾向,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心身医学理论认为IBS是重要的心身疾病之一,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IBS的发病及其转归与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现就IBS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在精神学科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28岁的小王由丈夫陪伴来就诊,只见她白净的脸上满是愁容,低头不语,左手腕还缠着白纱布、家属反映,在就诊的前一天,小王用刀割了自己的左手腕,在急诊缝针后被转诊到精神科医生问她为什么要割腕,话音未落,小王的眼泪就落了下来.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I型糖尿病患儿行为问题与母亲应对方式和心理卫生的状况,为行为干预及心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the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对20例I型糖尿病患儿进行调查和评估,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the 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和症状自评量表(the Symptom-Checklist,SCL-90)对患儿母亲进行调查和评估。 【结果】 被调查患儿对治疗依从性好,但病情控制不容乐观,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主要检出因子为抑郁)。患儿母亲积极应对方式与患儿治疗依从性(β=1.44,P=0.04)和病程(β=0.23,P=0.00)存在回归关系,而消极应对方式与其担心患儿低血糖再次发作存在回归关系(β=1.03,P=0.03)。Ι型糖尿病患儿母亲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均<0.05),评分最高的前三位因子是抑郁、躯体化和强迫。患儿母亲积极应对方式评分与焦虑(P=0.049 4)和敌对(P=0.029 4)因子分呈正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评分与各因子分之间不存在关联。 【结论】 Ι型糖尿病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病情控制不容乐观,患儿母亲在采取多种方式应对问题同时其身心健康也受到影响,患儿病情监管及母亲心理卫生健康需要来自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慢性应激对大鼠认知及脑脊液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对大鼠脑单胺类神经递质以及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5只)和慢性应激组(50只),后者以束缚浸水应激方式连续应激21天,每日记录大鼠体重及进食量并进行两组比较,三周后行水迷宫实验、大鼠脑单胺类神经递质测定。结果(1)应激组大鼠体重的增加、进食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2)水迷宫实验:应激组大鼠的游出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但错误次数无明显差异(P>0.05)。(3)大鼠脑脊液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ug/L):5-HT、5-HIAA及MHPG的含量应激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NA、DA及HVA在应激组均为升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束缚浸水应激三周使大鼠脑脊液中5-HT、5-HIAA及MHPG的含量降低,但对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背景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与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有关,但尚不清楚这些认知功能的改变是否会随着药物治疗而改变。目的汇集中国的随访研究,确定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与P300成分改变的关系。方法手工和电子检索1982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国进行的、以中文或英文发表的文献,内容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精神分裂症患者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变化。2位评定者对12项符合Meta分析纳入标准的研究独立进行分析。12项研究中有17个样本的P300波幅峰值具有同质性,因而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汇集的标准化效应值(pooledstandardized effect size,PSES);但P300潜伏期数值具有异质性,因而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PSES。采用Egger’s和Begg’s检验及倒漏斗图分析发表性偏倚。结果汇集样本的611例受试者中,治疗前后完成P300潜伏期和波幅测试的502例(82.2%)纳入Meta 分析。发现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与P300波幅微小但显著的增加有关(PSES=0.39, 95% CI [0.26, 0.51], z=6.14, p<0.001)及P300潜伏期微小但显著的减少有关(PSES= -0.29, 95% CI [-0.51, -0.07]; z=2.58; p=0.010)。无显著的发表偏移。结论既往西方的Meta分析主要是基于横断面研究,与此不同,中国的这一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随访研究的Meta分析发现P300波幅和潜伏期均随药物治疗而改变。提示P300成分,特别是P300波幅,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期间监测认知功能变化的有价值的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和惊恐障碍(PD)患者情绪Stroop任务时的脑功能状态及其差异。方法:对经过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IV-TR)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确诊的5例GAD患者(GAD组)、10例PD患者(PD组)及9名正常对照(正常对照组)完成相关的心理评估,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结果:功能磁共振结果显示,处理一般焦虑信息干扰时,PD患者和GAD患者均表现出皮质功能不足和皮质下反应增强;处理惊恐/恐惧相关信息干扰时,PD患者仍表现出皮质功能不足。正性词任务时PD患者皮质功能不足,而GAD患者皮质及皮质下激活均增加。结论:GAD与PD患者均存在不同的脑功能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青少年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因素和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4年12月对河南省新乡市3 230名初高中生进行一般社会资料问卷及Kutcher青少年抑郁量表(11项)(KADS-11)、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测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病例对照研究探讨青少年家庭环境和心理弹性与自杀意念之间的关联。结果 有效问卷为2 960份,有自杀意念者247例(8.50%),其中男性98例,女性14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了年龄和性别因素后,单亲/再婚家庭模式与青少年自杀意念风险增加有关(OR=2.655)。男性青少年的自杀意念与家庭亲密度(OR=0.750,P < 0.001)及组织性(OR=0.855,P=0.036)呈明显负关联,与家庭矛盾性呈明显正关联(OR=1.159,P=0.017)。女性青少年的自杀意念与家庭亲密度(OR=0.771,P < 0.001)、情感表达(OR=0.815,P=0.001)及知识性(OR=0.915,P=0.037)存在负性关联。CD-RISC量表评估显示,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心理弹性总得分明显低于无自杀意念的青少年(P < 0.05),有自杀意念青少年该量表中的能力、忍受消极情感、接受变化和控制4个维度的得分均比无自杀意念青少年低(P < 0.05)。结论 青少年家庭环境亲密度是青少年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男性青少年的家庭组织性和女性青少年家庭情感表达与降低自杀风险有关;增强心理弹性可能有助于降低青少年的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9.
10.
低分子量肝素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