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都地区大中学生社交焦虑障碍共病率及社会功能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成都地区大中学生(高发人群)社交焦虑障碍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情况,分析其对学生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在2003-11-03/14期间以成都市10区10县的大中学生为目标总体,按最优分配分层整群抽样抽出的2279名学生为调查样本,由经过培训及一致性检验的精神科医生进行一对一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轴Ⅰ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问诊,诊断标准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确诊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中愿合作的患者149名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轴Ⅰ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完成共病情况调查;患者156名及其配比者(正常人)156名完成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评估。结果:本调查共询问2279名学生,调查出并确诊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共有179名,其中149名患者愿意参加精神障碍共病情况的调查,占全部患者的83.24%。179名患者中的156名患者愿意参加病情严重程度及社会功能调查,但在调查相应配比者精神障碍情况时发现有1名患有广泛性焦虑症,1名患有既往轻躁狂发作,故将这两名配比者及对应的患者排除,剩余者配成154对。占全部患者的86.03%。①149名社交焦虑障碍患者有其他精神障碍共病者为46人,共病率为30.87%,共病的前3位疾病依次为心境障碍(73.91%),焦虑障碍(58.70%),物质使用障碍(10.87%)。②严重程度分级按《DSM-Ⅳ轴Ⅰ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病人研究版(SCID—Ⅰ/P)》社交焦虑障碍诊断分级而分为:轻度59名(37.82%)、中度57名(36.54%)、重度36名(23.08%)、部分缓解4名(2.56%)。③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总分中位数社交焦虑障碍重度组为6分,中度组为5分,轻度组为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分(P〈0.001)。结论:成都地区大中学生社交焦虑障碍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率为30.87%。社交焦虑障碍会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损害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会加重对患者社会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近10年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的特征。方法将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法医精神病学教研室,于1997年~2006年鉴定的3016例案件,分为前5年组和后5年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近10年中,被鉴定人的女性构成比有所上升(P〈0.05),凶杀案件、纵火案件构成比下降,性侵害案件、盗窃案件,以及性自卫能力和伤残评定的构成比均有上升(P〈0.05)。鉴定诊断中,精神发育迟滞和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比例有所增高,而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和人格障碍的比例有所下降(P〈0.05);刑事案件受害者中精神病患者的家人被伤害的比例增高(P〈0.05);做出完全责任能力评定的比例下降,无责任能力评定的比例增加(P〈0.05)。送检单位中法院和其他机关的比例明显增加(P〈0.05)。结论近10年中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呈现不同的特点,司法精神病学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难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暴力犯罪人员的三维人格特征和童年期创伤经历的特点及两者间的关系,为暴力犯罪的心理矫治及其犯罪行为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三维人格问卷、童年期创伤史问卷(CTQ)及自行编制的在押服刑罪犯一般情况登记表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400名对象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根据是否暴力犯罪者分为两组,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最后将TPQ与CTQ各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暴力犯罪组寻求刺激维度及NS4因子高于非暴力犯罪组,奖赏依赖维度及RD1、RD3因子低于非暴力犯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余维度及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暴力犯罪组童年期创伤史中的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及躯体忽视等因子分均高于非暴力犯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三维人格量表寻求刺激维度和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躯体忽视均呈正相关(P〈0.05或0.01)),躲避伤害维度和躯体忽视、情感忽视因子呈正相关(P〈0.05或0.01),而奖赏依赖维度则和童年期创伤的五个因子均呈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暴力犯具有冲动、探索、易变、兴奋、脾气急躁、外向和不守陈规等人格特征。童年遭受虐待可增加个体的冲动、攻击性,从而增加暴力犯罪的几率,因而暴力犯心理矫治时要了解其人格特征,结合其童年期的经历才能更加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暴力犯罪人员的冲动、攻击性人格特点,及其与童年期受虐待关系,为减少或预防暴力犯罪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冲动性和攻击性量表、童年期创伤史问卷(Childhood Tmuma Questionnaire.CTQ)及自行编制的在押服刑罪犯一般情况登记表,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400名犯人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然后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暴力犯组的运动冲动性、冲动总水平、躯体攻击性、言语攻击性、愤怒水平、敌意水平、自我攻击水平及攻击性总分等因子得分高于非暴力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暴力犯中无计划冲动性、认知冲动性、冲动总水平和童年期创伤各因子均呈正相关;敌意水平、自我攻击水平、攻击总水平与童年期创伤的五个因子均呈正相关,而躯体攻击性、言语攻击性、愤怒水平与情感虐待、躯体虐待和性虐待呈正相关.结论 暴力犯有明显的冲动及攻击性,更容易失去理智,产生暴力攻击行为;童年遭受虐待可增加个体的冲动、攻击性,从而增加暴力犯罪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已成为精神科临床及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1],有作者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用药[2]或未用药情况下的认知功能进行了观察.本研究采用几种常用的神经心理测验工具,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评估,以探索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6.
病理性网络使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向社会各领域渗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乃至思维、行为等方式。近来关于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引起了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关注,人们发现有的用户由于不能够控制自己对网络的非必须使用,花大量时间上网,并因此使其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家庭、人际关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与雌激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精神分裂症病人雌激素水平的改变,雌激素对精神症状、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长寿老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732例都江堰市90岁以上老人进行费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PGCMS)、家庭关怀度指数(APGAR)、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社会支持量表(SSRS)调查。结果:PGCMS在90-108岁老人中呈负偏态分布,PGCMS总分为1-23分,M(QL-QU)为17(13-19)。各年龄组间PGCM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CMS与SSRS中的主观社会支持、客观社会支持及APGAR、MMSE、ADL中的躯体生活自理分量表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GCMS在90-108岁老人中呈负偏态分布,分值不随年龄的增加而变化。对90—108岁长寿老人主观幸福感有影响的因子及强度依次为主观社会支持、客观社会支持、认知功能状况、家庭关怀情况及日常生活中躯体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重新犯罪行为与童年期创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累犯重新犯罪行为的相关心理因素,为累犯的心理矫治及其重新犯罪行为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父母教育方式评价量表、童年期创伤史问卷及防御方式问卷对100名在押服刑累犯和103名初犯分别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童年期创伤史问卷各因子评分均是累犯高于初犯(如情感虐待:8.6&#177;3.8/7.4&#177;3.4,P=0.013)。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除父亲偏爱、过度保护和母亲惩罚严厉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因子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如,父亲情感温暖理解:43.3&#177;6.5/45.7&#177;7.1,P=0.011)。防御方式问卷中除掩饰因子外,其余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如,不成熟型防御机制:5.3&#177;1.7/4.6&#177;1.6,P=0.019)。累犯重新犯罪行为相关心理因素特征值〉1的主成分有5个,分别命名为情感忽视、受虐程度、处事方式、过分干涉、否定与偏爱,可以解释总变异的67.49%。结论:累犯重新犯罪行为受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增加对累犯的情感支持与理解,减少不良的教育方式及培养良好的处事方式可作为减少累犯重新犯罪行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的大脑结构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610036)胡峻梅综述陈福银审校精神分裂症究竟有无大脑结构改变?自首次描述分裂症临床症状以来,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早在Kreaepelin时代就有人推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是由于脑部病变所致,诚如W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