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8篇
综合类   2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彭大伟  罗艺  朱丽  熊鹏  毛德茂   《四川医学》2022,43(12):1174-1178
目的 通过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头颅CTA影像资料分析,旨在探讨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椎基底动脉(IVBA)血管壁钙化的发生因素、分布情况及钙化影像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A影像资料。依据患者IVBA钙化和未钙化进行分组,分析两组的临床因素;IVBA的钙化发生率、分布、形态和数量,以及钙化分布与脑后循环缺血位置的关系。结果 (1)IVBA钙化组中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及吸烟史的患者显著多于IVBA未钙化患者(P<0.05)。(2)双侧椎动脉钙化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基底动脉(P<0.05),左侧椎动脉钙化发生率显著高于右侧椎动脉(P<0.05)。(3)仅VA钙化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位置多发生在枕叶,较少发生在脑干(P<0.05)。(4)在IVBA钙化组中多表现为钙化数目≥3个,钙化厚度<1.5 mm及弧度<90°的钙化。结论 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及吸烟史与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IVBA钙化有关,左、右椎动脉钙化发生率高于基底动脉,IVBA的钙化分布和形态对提示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有一定的影像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蛋白因子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和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及对认知障碍缺陷程度的预测作用,为临床评估精神分裂症认知受损严重程度及预后提供辅助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院确诊的7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患者组,以同一医院体检中心的6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使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组与对照组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钙结合蛋白β(calcium-binding proteinβ,S100β)浓度。使用系统评估工具-MATRICS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进行认知功能评估。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患者临床症状。使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血清蛋白因子水平与认知功能和临床症状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血清蛋白因子浓度和PANSS总分作为自变量,MCCB各认知因子缺陷程度作为因变量,建立Bayes判别函数,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进行客观的预测、评价和验证。结果血清TNF-α[(63.2±25.2)pg/L,(31.4±14.3)pg/L]、S100β[(68.0±26.4)pg/L,(47.3±20.2)pg/L]浓度患者组高于对照组,BDNF浓度低于对照组[(2517.8±1140.2)pg/L,(5202.2±447.2)p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ayes判别函数模型中认知障碍严重程度回顾性检验四个认知因子的正确判别率为:信息处理速度69.0%,词语学习63.4%,推理和问题解决76.1%,视觉学习73.2%。交叉检验正确判别率分别为:信息处理速度66.2%,词语学习60.6%,推理和问题解决73.2%,视觉学习66.2%。结论精神分裂症血清蛋白因子TNF-α、BDNF、S100β水平和临床症状评分与认知障碍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Bayes判别模型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有较高的正确判别率,精神分裂症相关蛋白因子水平和临床症状评分对认知功能缺陷程度可能具有预测作用,为临床疗效评估及预后分析提供较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血清蛋白因子水平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关系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高渗性腹透液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短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宏韬  王国斌  朱强  熊鹏  时蔡林  雷兵 《临床荟萃》2006,21(12):872-873
2001年2月至2004年2月,我科应用高渗性腹透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56例,对照治疗47例,以探讨高渗性腹透液灌肠治疗延缓CRF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评价分析针灸内关、灵道及曲泽穴对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90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分组为观察组(1)30例,观察组(2)30例,对照组为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坚持每天使用,4周为1个疗程,连服8周。观察组(1):在对照组的基础上:(1)常规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2)针灸常用穴位:内关、神门,膻中穴。即针刺治疗的基础医疗方法,并根据病症随症配穴。观察组(2)在对照组的基础上:(1)常规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2)针刺内关、灵道及曲泽穴位;(3)热敏灸治疗。针刺与热敏灸治疗相结合,每日1次,7次为1疗程,治疗后休息2 d,连续治疗8个疗程。观察统计3组患者的有效率。结果:通过临床治疗分析,观察组2总有效率为93.33%(28/30),观察组1总有效率为80.00%(24/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20/30),3组患者疗效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灸内关、灵道及曲泽穴对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传统基本选穴针灸治疗和常规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甲状腺素联合参桂甲减丸对甲状腺功能减退大鼠额叶内胆碱含量及突触蛋白损伤影响。方法:选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成4组,正常组、模型组、甲状腺素组及联合用药组,每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制备甲减模型,第5周开始,甲状腺素组大鼠腹腔注射剂量为6(g/100g的左旋甲状腺素(L-T4),每天1次,联合用药组在甲状腺素组基础上每天灌胃剂量为1ml/100g参桂甲减丸药液,模型组和正常组每天灌胃等剂量生理盐水,连续治疗2周。ELISA法检测血清促肾上腺素(ACTH)、皮质酮(CROT)、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四碘甲状腺素原氨酸(T4)及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含量,碱性羟胺比色法检测额叶中乙酰胆碱含量,免疫组化检测额叶内munc-18表达状况。结果:和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SH、TRH、CROT及ACTH含量上升,T3、T4含量下降;和模型组相比,甲状腺素组和联合用药组大鼠血清TSH、TRH、CROT及ACTH含量下降,T3、T4含量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乙酰胆碱含量下降;和模型组相比,联合用药组大鼠乙酰胆碱含量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Ⅱ、Ⅲ、Ⅳ及Ⅴ层额叶中munc-18的AOD数值下降;和模型组相比,联合用药组大鼠Ⅱ、Ⅲ、Ⅳ及Ⅴ层额叶中munc-18的AOD数值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桂甲减丸结合甲状腺激素可恢复甲减大鼠额叶内受损突触蛋白,提升乙酰胆碱含量。  相似文献   
7.
正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出现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和营养障碍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1]。该损伤虽不危及生命,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致残。西医目前对本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但预后欠佳。针刺作为一种简便廉效的治疗手段,能明显促进已损伤神经组织的修复,并有效改善其低下之功能,是符合当今世界推崇的安全、有效、经济、方便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中药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及成效。方法将学生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两种模式对学生平均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的影响。结果甲组单元测试总成绩及客观题成绩、形成性评价总成绩及课堂抢答、讨论发言成绩、综合性平均成绩及各分数段人数变化均明显高于乙组(P<0.05或P<0.01);两组间的满意度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的混合教学模式确实能极大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学效果。可为今后的深入探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穴位电针对小鼠自发性活动节律调整的时相特征。方法:将筛选出的28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百会+长强组,肝俞+至阳组,非经非穴组,空白组4组,每组7只。小鼠先光-暗控制(L∶D为12∶12,即0100-1300光照,1300-0100暗置)14 d,使动物的转轮活动与外界的光-暗周期同步,光暗驯化14 d后关闭光源转为恒定黑暗(Dark-Dark,DD),使小鼠处于自由运行状态(Free-Running,FR)。小鼠暗置条件驯化10天后开始电针。小鼠均在CT16时间点电针,频率2/15Hz,电流0.5 m A,15 min/次,电针1次/d,连续电针7 d,空白组小鼠在相同时间点CT16捆绑固定,不予电针刺激。结果:电针后各组小鼠相位均超前,百会+长强组,肝俞+至阳组峰相位超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经非穴组,空白组峰相位移动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后各组活动度均降低,与针刺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百会+长强组电针后起始活动时间提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起始活动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干预后,各组小鼠峰值均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后各组小鼠振幅均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组小鼠周期均延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暗置条件下小鼠自发性活动仍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电针对自由运行状态下小鼠近日节律有一定影响,其时相特征表现为:峰相位、起始活动时间超前,活动度、峰值、振幅降低,周期延长。百会+长强组能显著提前小鼠峰相位、起始活动时间,降低小鼠活动度;电针肝俞+至阳能使小鼠峰相位提前,降低活动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宣白承气汤治疗痰热壅肺型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痰热壅肺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宣白承气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咳嗽咳痰、发热及湿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宣白承气汤治疗痰热壅肺型老年重症肺炎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炎症反应,从而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