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芩、板蓝根、白头翁、虎杖、白花蛇舌草5种清热解毒代表药物抗流感病毒感染所致免疫炎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在流感病毒亚洲甲型鼠肺适应株FM1感染小鼠后的不同时相(初期、极期、后期),采用ELISA法,动态观察清热解毒代表药物对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5种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结果黄芩在感染后第3日可显著降低血清TNF-α、IL-1、IL-6含量,并于感染后各时相均可增加IFN-γ含量,感染后第1~5日增加IL-10含量。板蓝根在感染后第3日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含量,第3~5日降低IL-6含量,并在感染后第1天升高IL-10含量,在感染后第3~5日能升高IFN-γ含量。白头翁在感染后第3日能明显降低血清TNF-α、IL-1、IL-6含量,同时显著升高IL-10含量。虎杖在感染后第1日可显著升高血清IL-10含量,在感染后第5日升高IFN-γ含量。白花蛇舌草在感染后第3日降低血清IL-6含量,在感染后第5日升高IFN-γ含量。结论黄芩的抗流感作用主要表现在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的极期;板蓝根在流感病毒感染的各个时相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白头翁在流感病毒感染的极期可抑制炎性损伤;虎杖在感染流感病毒的初期与后期均可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白花蛇舌草在流感病毒感染的极期及后期均可起到一定的抗免疫炎性损伤。各药物均具有抑制炎性损伤、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防止休克、退热和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调节机体免疫,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课程群建设承载综合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克服单科课程知识结构狭隘的局限,对于实现高等医学教育目标有重要研究意义。针对检验医学专业五门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相承、渗透、互补的特点组建了检验医学基础课程群;并对课程群内容的整合优化、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实践证明,组建的课程群有力促进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强化检验医学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中显现出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抑郁发作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其治疗前后的变化,了解焦虑、抑郁症状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4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20分的围绝经期抑郁发作患者133例(脱落34例,共完成99例),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于治疗基线、4周末、8周末行HAMD-24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评分,并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抑郁症状的评分变化,以及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HAMD-24、HAMA-14评分在治疗4周末、8周末均较基线显著下降(F=1354.384,92.021;P0.01);FT4水平逐渐下降(F=10.275,P0.001),治疗基线与4周末、8周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FT4水平与HAMD-24总分及焦虑/躯体化因子、HAMA-14总分及躯体性焦虑因子、精神性焦虑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135,0.312,0.362,0.320,0.360;P0.01)。FT4与HAMD-24体重因子呈负相关(r=-0.281,P=0.005)。结论:血清FT4水平与围绝经期抑郁发作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伴焦虑特征抑郁发作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趋势,并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焦虑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处于围绝经期、且24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20分的抑郁发作患者,用1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评价其焦虑水平,HAMA-14总分7分时判断为伴有焦虑特征。并收集和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患者组口服可变剂量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并于基线、治疗4周末和8周末评估临床疗效(HAMD-24和HAMA-14),同时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共入组围绝经期抑郁发作患者133例,其中伴焦虑特征者81例(焦虑组,治疗8周末脱落19例),不伴焦虑特征者52例(无焦虑组,治疗8周末脱落15例);健康对照者40例。基线时,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在组间(P0.01)及组内时点(P0.01)有显著差异,分组和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P0.01)。基线时焦虑组血清FT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3.004,P0.01);焦虑组和无焦虑组的血清FT4水平均随治疗时间逐渐下降,其中焦虑组组内各时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14.736,P0.001)。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在基线时组间效应显著(P0.05),焦虑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600,P0.05),但组内时点及二者的交互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组血清FT4水平与HAMD中体重因子评分在基线时、4周末及8周末变化值均呈负相关(P0.05),与HAMA-14总分、精神性焦虑评分在基线时均呈正相关(P0.05),4周末及8周末的变化值分别与HAMA-14总分、躯体性焦虑分、精神性焦虑分的变化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FT4水平与围绝经期抑郁发作患者的焦虑症状显著相关,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是改善焦虑症状的潜在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射血分数心力衰竭患者的客观睡眠特征并探讨影响睡眠呼吸暂停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019年4月~2020年10月期间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07例。根据心脏 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将其分为射血分数减少的心力衰竭患者(HFrEF组,LVEF<40%,35例)、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患者(HFmrEF组,40%≤LVEF<50%,21例)及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HFpEF组,LVEF≥50%,51例)。收集3组患者入院期间的基线人口学资料,并进行夜间多导睡眠监测,评估其客观睡眠特征,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心衰患者客观睡眠特征的风险因素。结果 HFpEF组患者的非快速眼动睡眠1期占比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水平显著低于HFrEF组患者,且较少表现为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P<0.05)。而HFmrEF组患者与其他两组的基线资料及睡眠结构参数方面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性别、利尿剂使用、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及总胆固醇水平与心衰患者的AHI水平及呼吸事件相关(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饮酒及LVEF是心衰患者睡眠呼吸暂停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3组心衰患者均存在客观睡眠结构的紊乱,以睡眠呼吸暂停为主,但与HFrEF组患者相比,HFpEF组患者发生睡眠呼吸暂停包含CSA的比例较低。高龄、饮酒及低LVEF是心衰患者睡眠呼吸暂停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催乳素(PROL )水平和体质量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60例,利培酮组60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6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 ESS )对2组进行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评定,采用贝克曼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分析仪进行血清催乳素水平测定。结果2组PANSS各项评分及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在PROL水平改变及体质量增加方面优于利培酮组( P<0.05或0.01),泌乳、月经紊乱及闭经明显少于利培酮组。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两药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均有较好疗效,阿立哌唑对女性内分泌影响较小,更适合于女性患者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结合茵连化浊解毒汤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1例。两组均接受ERCP,实验组术后加服茵连化浊解毒汤。结果:治疗后右胁胀满疼痛、寒战发热、黄疸的证候积分实验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1、3、5、7天胆汁引流量实验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ALT、γ-GT、AS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RCP结合茵连化浊解毒汤治疗胆总管结石可改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促进术后胆汁排出。  相似文献   
9.
铁死亡是一种近年来新发现的受调控的细胞死亡类型,主要机制是在二价铁或酯氧合酶的作用下,催化细胞膜上高表达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从而诱导细胞死亡。胶质瘤是颅内常见的恶性颅脑肿瘤,其发生机制复杂,治疗效果差,患病者生存时间短。近期研究发现,胶质瘤细胞可通过特殊的机制逃避铁死亡,并且胶质瘤细胞可通过对抗铁死亡机制来增强耐药性。该文概述胶质瘤对抗铁死亡的机制,为其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并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及Vitalstim电刺激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常规针刺组,Vitalstim电刺激组和针刺结合电刺激组,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定。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的吞咽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但结合组有效率93.3%,常规针灸组有效率66.7%,单纯电刺激组有效率63.3%。结合组评分高于单纯针灸组及单纯电刺激组(P<0.05),单纯针灸组及单纯电刺激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合组疗效优于两组单纯治疗组。结论:应用针刺联合Vitalstim电刺激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更好,二者联合是一种优化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