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背景 失眠障碍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种常见疾病,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是失眠障碍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之一,其对失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有限。目的 探索CBTI对失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为失眠障碍的非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在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47例失眠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为期6周的CBTI治疗。治疗前,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患者的睡眠情况和认知功能。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考查治疗后失眠障碍患者PSQI总评分减分值与MoCA总评分增分值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6周后,失眠障碍患者PSQI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因子评分及PSQI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69~15.290,P均<0.01),MoCA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力、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记忆力因子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73~-4.277,P均<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经6周CBTI治疗后,失眠障碍患者PSQI总评分减分值与MoCA总评分增分值呈正相关(r=0.323,P=0.027)。结论 CBTI可能有助于改善失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CBTI干预后,失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提高可能与认知功能的改善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胃肠动力紊乱是消化系统病变的重要原因,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胃滞留、胃瘫和便秘等诸多症状,生活质量严重降低。临床实践常规应用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长期服用易出现疗效减退与不良反应增多等问题。鉴于胃肠道疾病发病率近年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攀升,临床急需研发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传统中药枳壳,具有梳理气机、消除胀满的功效,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已有千百年历史。现代临床主要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等多种胃肠疾病的治疗及辅助治疗,疗效显著,常规用药无不良反应报道,可极大改善胃肠疾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品质。现代研究揭示,枳壳活性成分众多,其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和种类最多,是枳壳调节胃肠运动的主要活性成分;枳壳及其活性成分可通过影响胃肠激素、神经途径、Cajal间质细胞等多重机制,调整胃肠动力,纠正胃肠动力紊乱,显示出在治疗胃肠动力紊乱疾病的潜在应用价值,但枳壳在该方面的综合分析尚有欠缺。基于此,该研究总结了枳壳提取物及其黄酮、挥发油、生物碱、香豆素类活性成分调节胃肠动力的药理活性,并深入挖掘其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了枳壳的不良反应,旨在为枳壳及其活性成分在胃肠动力调节研究与临床应用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背景 慢性失眠障碍病程迁延反复,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改善睡眠质量的物理治疗方法,关于其疗效与人格特征相关性的证据有限。目的 探讨rTMS治疗慢性失眠障碍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慢性失眠障碍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于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慢性失眠障碍患者46例。于治疗前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末和治疗结束1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睡眠质量。结果 治疗第2周末,患者PSQI总评分及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睡眠效率、睡眠干扰、日间功能障碍因子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55~13.361,P均<0.01),24例(54.35%)治疗有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外向人格特征进入了回归方程(B=0.317,P<0.01),可解释29.90%的总变异(R2=0.299)。结论 rTMS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慢性失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其疗效可能与内外向人格特征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关节炎(RA)作为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和致残率极高,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痛苦,因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其治疗仍是医学界亟待攻破的难题,采用西药治疗虽具有一定疗效,需长期使用且价格昂贵,并存在多发感染、恶性肿瘤等不良反应。中药羊踯躅是我国一味传统民间药材,具有祛风除湿、镇静止痛等药理作用,民间常用于治疗风湿骨病顽疾,近年来,现代临床及药理学研究表明羊踯躅二萜类成分为羊踯躅中的有效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炎、镇痛等作用,可有效治疗RA,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羊踯躅具有一定的毒性,严重阻碍了其临床推广应用,造成羊踯躅资源浪费。该文从化学成分、抗炎、镇痛等角度综述了近年来羊踯躅防治RA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羊踯躅的不良反应,以期为寻找抗类风湿关节炎天然药物及中药羊踯躅减毒增效的方法提供新思路,明确羊踯躅及其提取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其应用前景提供一定理论依据,进一步加强羊踯躅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以恩替卡韦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肝爽颗粒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肝纤维化指标水平、肝功能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肝纤维化及肝功能指标水平比治疗前低,且联合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应用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可有效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对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指标水平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对控制疾病进展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