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5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13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240篇
内科学   72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1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03篇
综合类   537篇
预防医学   728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227篇
中国医学   340篇
肿瘤学   2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目的 分析2006—2016年皖西地区用人单位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检测结果及变化情况,为防治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6—2016年皖西地区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检测数据,比较不同年度、不同企业特征、不同区县的检测企业家(次)数、检测点数和检测合格率情况。
结果 2006—2016年皖西地区累计检测69家(116家次)用人单位工作场所物理因素,共检测1 352个检测点,平均合格率为90.01%(1 217/1 352);其中噪声、高温、工频电场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8.71%、91.09%、100%。检测企业家数以中型(占34.78%)、港澳台投资经济(占63.77%)、制造业(占71.01%)、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为“较重”(占50.72%)、金安区(占50.72%)的企业占比最高;检测点数以小型(占34.17%)、私有经济(占49.33%)、制造业(占81.43%)、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为“较重”(占60.87%)、金安区(占61.24%)的企业占比最高。检测合格率以微型(83.33%)、集体经济(81.82%)、采矿业(0)、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为“严重”(88.28%)和“一般”(88.27%)、裕安区(84.81%)的企业最低;不同企业规模、经济类型和行业分类间检测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检测合格率呈增高趋势(P < 0.01)。
结论 皖西地区“十三五”期间职业病危害治理应按照职业病危害风险程度分类监管,将县级、小微型规模、集体经济类型、采矿业和制造业列为职业病危害重点治理企业,并加强噪声和高温危害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描述淄博市2018年高温中暑患者发病特征,分析中暑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为制定高温中暑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8年6月1日—9月30日淄博市高温中暑病例报告以及同期淄博市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湿度等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结果  淄博市2018年共报告高温中暑178例,其中重症中暑104例(占58.4%),死亡5例,病死率为2.8%;男性126例(占70.8%),女性52例(占29.2%);男性平均年龄(59.3±19.5)岁,低于女性的(68.4±19.8)岁(P < 0.01)。60岁以上年龄组高温中暑病例占50.6%。30 ~ 59岁年龄组中,男性在重症中暑中占比更高(P<0.05)。淄博市2018年高温中暑发病率为4.1/10万。患者以临淄区最多,占31.5%。患者以农民和工人较多,分别占38.8%和36.5%。农民在重症患者中占比高(P<0.05)。104例重症中暑患者中,中暑时身处户外的有86例(占82.7%),室内中暑的有18例(占17.3%),户外发病的患者以农田劳作和户外工作较多。户外重症中暑病例分布的工作场所主要包括石化生产、建筑工地、物流企业等。男性在户外中暑的比例高于女性(P < 0.01)。轻症中暑、重症中暑病例数与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均呈正相关(P < 0.05)。
  结论  淄博市2018年高温中暑病例多发于7—8月,重症中暑病例较多且主要分布在临淄区,户外工作人群以及老年群体是重点防控人群。建议改善工作环境,减少高温接触时间,加强对气温、气湿等气象数据的监测,进一步推进职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机油为分散剂高温热解人发后发现新型纳米碳点,通过动物实验评价了该碳点的生物效应。方法利用高温热解法对人发和机油进行炭化,对炭化产物进行萃取、过滤分离和透析得到一种具有水溶性的新型物质碳点,并命名为JYRF-CD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荧光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多种方法对JYRF-CDs进行表征,利用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进行CCK-8毒性实验来评价JYRF-CDs的安全性,并通过小鼠耳肿胀实验和小鼠醋酸扭体实验对JYRF-CDs的生物效应进行评价。结果 JYRF-CDs外形为类球形,粒径均匀分布在1.8~3.6 nm,晶格间距为0.219 7 nm。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JYRF-CDs具有低毒性,动物实验结果表明JYRF-CDs具有良好的抗炎和镇痛作用。结论首次以机油为分散剂高温热解人发后发现一种全新的碳点JYRF-CDs,以JYRF-CDs为突破口,更加明确阐释以机油为分散剂高温热解人发后炭化产物具有生物效应的物质基础,为纳米类成分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食品包装铝箔纸铅、镉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以及以铝箔纸为包装材料的食品在高温烹饪条件下,食品中铅和镉的含量,为食品安全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铝箔纸在规定条件下铅、镉的迁移量;取相同食品原材料两份,用铝箔纸包装且高温烹饪后的样品为烹饪组,未经任何处理的样品为对照组,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两组食品样品中的铅、镉含量,并用沃森符号秩和检验比较烹饪组和对照组铅、镉含量的差异。结果 实验所测铝箔纸均符合GB 4806.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的要求;所测配对样本P铅和P镉均大于0.05,表明两组铅含量和镉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在所测样品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各有4份样品铅含量超出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结论 本研究所测的铝箔纸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高温烹饪条件下,铝箔纸对食品中铅镉含量无影响;快餐外卖市场以铝箔纸作为烹饪材料的食品存在铅含量超标问题。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程度盐胁迫下对银柴胡根干重的影响效应及生理生化机制。结果表明,0.3%NaCl胁迫对银柴胡生长没有显著影响,而0.4%以上NaCl胁迫显著抑制银柴胡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NaCl胁迫也明显改变银柴胡对K^+、Na^+离子的吸收和分配,具体表现为:一方面随着土壤含盐量的增加,银柴胡根和茎中K^+/N^a+均明显降低且茎中降低幅度远大于根中;另一方面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根和茎中K^+/Na^+的降低幅度将逐渐减小。总之,在轻度胁迫下,银柴胡通过自身调节未引起生长抑制,而在重度胁迫下NaCl通过引起离子毒害进而抑制银柴胡植株生长,最终导致生物量下降。  相似文献   
9.
金银花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本质的科学,其发展为传统生药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生物技术和方法。金银花作为常用大宗药材之一,国内外学者在深入研究传统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展开真伪鉴别、品质评价和控制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该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在金银花鉴别、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以及胁迫条件下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分子机制研究,并针对基于杂交技术的标记(RFLP)、基于PCR的分子标记(RAPD,AFLP,SSR,ISSR)和基于DNA序列分析的SNP及DNA条形码对金银花的多样性识别、诊断、鉴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同时提出可以采用多组学技术,构建系统生物学技术和平台,建立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相关模型,从而更好地研究金银花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以及药用植物在环境胁迫下的相关代谢产物的合成和积累等生命活动规律并进行调控,为进一步推动金银花现代化及其他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支撑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同职业性噪声暴露水平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探讨噪声与其他职业性有害因素(高温、有害气体)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方法,收集安徽省某特大型化工企业2014―2018年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根据噪声暴露评估情况将研究人群分为高暴露组(≥80 dB(A))、中暴露组(70~79 dB(A))和低暴露组(< 70 dB(A));参考高温作业分级标准,对环境温度进行分级(I~IV级)。应用SPSS 23.0软件,采用χ2检验比较作业人员吸烟、饮酒、规律运动等因素在不同暴露组的构成,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暴露与效应关系。   结果   与低暴露组相比,暴露于≥80 dB(A)和70~79 dB(A)的职业噪声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其风险比(hazard ratio,HR)和95%置信区间分别为1.85(95%CI:1.36~2.52)和1.29(95%CI:1.03~1.60)。暴露于≥80 dB(A)的职业噪声会增加心电图异常的发生风险(HR=1.31,95% CI:1.06~1.63)。共同暴露于高温和≥80 dB(A)职业噪声,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进一步增加(HR=8.98,95% CI:3.25~24.86)。   结论   职业性噪声暴露可增加职业人群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的发生风险,且职业性噪声与高温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