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6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07篇
内科学   7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519篇
预防医学   17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73篇
中国医学   58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整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及临床应用,总结大黄临床用量及配伍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多用3~120 g。2)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大黄最佳剂量。如泻下攻积、利湿退黄消脂,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急性胰腺炎、黄疸、上消化道出血、代谢综合征,为6~75 g;逐瘀通经止血,常治疗吐血、衄血、下焦蓄血之妇科疾患,为10~120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泻下攻积、利湿退黄消脂常配伍郁金、金钱草、栀子、茵陈、车前子、黄连、黄芩,逐瘀通经止血常配伍桃仁、石菖蒲、赤芍等。  相似文献   
2.
整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及临床应用,总结菟丝子临床用量及配伍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多用6~60 g。2)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菟丝子最佳剂量。如补益肾精肾气可治疗滑胎、胎动不安、耳鸣、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为10~30 g;补益脾肾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为15~20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补益肾精肾气常配伍桑寄生、续断、黄芪等,补益脾肾常配伍山茱萸、黄芪、熟地黄等。  相似文献   
3.
通过总结分析经典名方和现代医家运用土茯苓的临床配伍及用量,探讨得出其临床用量范围为9~240 g。依据疾病和证型的特点,选择土茯苓的不同配伍和用量,如配伍威灵仙等解毒除湿,治疗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常用30~60 g;配伍败酱草利湿通淋,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常用15~60 g;配伍椿根白皮等解毒杀虫,治疗妇科疾病,常用10~60 g。若病情急重,或病程缠绵,可重用至120~240 g,但应用大剂量时需注意配伍防护,随病情变化及时加减,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朝代方剂中药剂量单位及其用量的历史演变规律,为中药临床用量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九万余首方剂信息进行结构化和标准化处理,构建方剂数据库,并参考文献,对不同年代的用量单位按照现代单位进行了换算,采用断代史研究方法,分析方剂中药用量的演变规律。结果:筛选有中药组成的方剂8万4千余首,涉及用量单位375个,体积单位包括升、合等149种;数量单位86种;重量单位有两、钱等63种;长度单位包括寸、尺等7种,面积单位3种;历代使用频数最多的用量单位是“两”,达一半以上,其次是钱,以清代和民国时期使用频率最高。为了探究中药每日内服用量的规律,我们筛选了13,834首能代表每日服用剂量的内服方剂,有确切用量记载的药物频次81 830次,其中以长度为单位的中药平均长度为10.19 cm;以体积为单位的中药平均体积为753.24 mL;以重量为单位的中药频次是80 135次,平均重量为21.46 g。不同朝代内服方剂单味药一日平均用量唐朝最大,达到82.53 g,其后用量减少,至明以后用量与现代相差不大,多为10 g左右。结论:本研究首次基于大样本量的方剂数据,采用剂量换算和断代史研究方法,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中药用量的概貌和演变规律,发现了历代中药用量差异很大,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现代临床的中药用量,不应局限于古代文献记载,而应根据当前药物的特点,药材性效毒性的变化以及病人的病情、体质等灵活运用,方能达到药到病除,发挥中药的原创优势。  相似文献   
5.
正心脏是一个强而有力的"泵",通过动脉及静脉网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器官,而供应心脏本身营养物质的动脉被称作"冠状动脉"。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使冠状动脉狭窄或不稳定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导致管腔闭塞、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的一种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5大"兄弟"在临床上,冠心病分为以下5种类型,俗称为冠心病5大  相似文献   
6.
整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及临床应用,总结杜仲临床用量及配伍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多用3.8~60 g。2)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杜仲最佳剂量。如杜仲发挥补益肝肾功效时常用于治疗痹证、妇科疾病(月经不调、滑胎等)、高血压、内分泌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脂等),为3.8~60 g;补益脾肾、安胎时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崩漏、痛经、产后疾病等)、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肾小球肾炎等),为9~45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补益肝肾常配伍桑寄生、黄芪、党参,补益脾肾、安胎常配伍党参、白术、当归等。  相似文献   
7.
《湖南中医杂志》2020,(1):44-44
【处方组成】炙麻黄(发热者用生麻黄)、杏仁、白果、半夏、地龙、甘草各3g,射干、五味子各2g,茶叶1g,生姜1g,葱白半支。【用法用量】每天1剂,水煎,代茶饮。此为3~5岁用量,可随年龄增减剂量。【功效主治】小儿支气管哮喘。(http://paper.cntcm.com.cn/html/content/2019-11/27/content_620334.htm)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三明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期间药品费用变化情况,并分析药品价格、药品用量和用药结构对药品费用变化的影响,以期为今后药品费用改革决策提供视角和参考。方法:收集三明市1家医院(实验组)和福建其他地区18家医院(对照组)在2011-2016年期间的药品采购数据,采用"A.M"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结果:自2011年起实验组药品总费用保持平稳,年均增长率为1.4%,对照组涨速较快,年均增长率为6.4%;实验组和对照组价格因素及用量因素变化趋势一致、变化速度相近;在结构因素方面,实验组保持平稳,对照组涨速较快。结论:三明市医改明显降低了药品价格并抑制了"同类别药品高价药替代低价药"的趋势,控制结构因素是抑制药品费用上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分析孟鲁司特钠在我院门诊患者中的使用情况及处方合理性。方法:对2016年7-9月我院门诊含孟鲁司特钠的处方(共8 499份)中不同孟鲁司特钠剂型和规格在总的处方中出现的频次及频率并对其用法用量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在含有孟鲁司特钠的处方中,颗粒剂4 mg,咀嚼片4 mg及咀嚼片5 mg出现频次分别为6 589、984及928次,频率为77.5%、11.6%及10.9%。按常规用法用量,颗粒剂4 mg、咀嚼片4 mg及咀嚼片5 mg出现频率分别6 458、966及920次,合格率达到98.01%、98.37%及99.14%。特别用法用量的处方出现155频次,占总处方的1.89%。根据患儿年龄选择合适的剂型剂量,不适宜的达1 586次(18.44%),粒剂4 mg、咀嚼片4 mg及咀嚼片5 mg出现不合格的频次分别为1 295、269及22次。结论:本院门诊孟鲁司特钠的临床使用基本合理,其中特别需要注意区分患儿年龄,为患儿的治疗选择更合理更合适的剂型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