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24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31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2篇
  1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3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一起野生蕈中毒事件的调查,及时查明中毒原因,总结经验,为该类中毒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按照《食品安全流行病学调查指南》开展现场调查,采用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结果 一家8口人同桌进餐,发病8人(男5人、女3人),住院8人,无死亡病例。8名患者24 h内均食用了炒野生蕈、炒猪肉、淡青红豆、炸花生、炒洋芋和米饭,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以恶心为主。 结论 本次中毒事件为一起因误食褐鳞小伞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2.
【摘要】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是一组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病理学改变、免疫表型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异质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组成和功能对于CTCL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深入了解其微环境的组成有助于寻找更有效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同时帮助临床医生更加准确地判断疾病预后。本文就近年来关于CTCL免疫微环境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分析早期蕈样肉芽肿(MF)皮损的反射性共聚焦显微镜(RCM)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的一致性,探讨RCM作为病理学诊断早期MF的辅助价值及动态监测治疗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临床疑诊MF病例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7.0 ± 17.6)岁。根据总结的早期MF的RCM特征,对活检部位进行初步定位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比MF的RCM与病理特征。对MF确诊病例进行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干扰素治疗,运用RCM对靶向皮损跟踪随访,9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 在40例临床疑诊MF病例中,根据RCM特征初步诊断典型MF 8例,疑似MF18例,排除14例;根据MF病理学特征诊断典型MF12例,疑似14例,排除14例。一致性分析显示,RCM特征分类与病理诊断结果的Kappa系数为0.848,P < 0.01。RCM与组织病理学特征之间表皮低折光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最高(Kappa系数 = 1,P = 0.005),其次是红斑期的真皮纤维化(Kappa系数 = 0.714,P = 0.035)。MF的RCM特征随着治疗的进行逐步恢复正常,但直至临床皮损完全缓解,非典型淋巴细胞依然存在。结论 RCM技术可用于早期疑诊MF皮损的病理取材定位,同时可尝试作为一种动态监测MF疗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BIOMED-2系统T细胞受体(TCR)γ引物组合在蕈样肉芽肿(MF)患者不同来源标本中TCRγ基因重排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8例MF患者15份石蜡组织样本、14份新鲜皮损及18份全血组织样本,提取DNA,利用BIOMED-2系统TCRγ引物组合进行TCRγ基因重排检测,比较3组不同来源样本的检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组之间阳性率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 15份石蜡包埋组织标本3份TCRγ基因重排阳性,18份血液标本11份阳性,14份新鲜皮损标本12份阳性,3组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47,P< 0.01),新鲜皮损TCRγ基因重排阳性率显著高于石蜡组织.201 1年的6例石蜡标本3份基因重排阳性,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余9例2011年之前的石蜡标本(Fisher精确概率法,P=0.044),与14例新鲜组织标本TCRγ基因重排阳性率(12/1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131).血液标本TCRγ基因重排阳性率低于新鲜皮损,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58,P>0.05).结论 BIOMED-2系统TCRγ引物组合适用于检测MF患者不同组织样本的TCR基因重排,更适用于新鲜的组织标本.  相似文献   
6.
<正>楚雄州是世界野生真菌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云南省70%以上的野生菌均可在此找到。白毒伞蕈属于剧毒蕈,仅一个子实体足可致死。由于其味道鲜美,气味芳香,部分群众仍有进食的习惯,因此中毒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在误食野生菌引起的中毒事件中,较多是由白毒伞蕈引起的。由于毒蕈中毒引起的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须引起临床特别是急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副银屑病患者皮损及外周血TCRγ基因重排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例副银屑病患者,采用BIOMED?2多重PCR扩增体系检测其皮肤及外周血TCRγ链基因重排,分析TCRγ基因重排与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类型、组织病理表现(非特异表现和非典型表现)的相关性。结果20例副银屑病患者皮损中,7例TCRγ基因重排阳性。11例外周血TCRγ基因重排检测中3例阳性,其中2例皮损检测亦阳性。皮损及外周血TCRγ基因重排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类型均无关(P>0.05),而皮损TCRγ基因重排阳性与蕈样肉芽肿相关不典型表现有关(P<0.05)。20例患者平均随访(44.85±18.48)个月,1例进展为蕈样肉芽肿,2例痊愈。结论副银屑病患者皮损TCRγ基因重排阳性可能与蕈样肉芽肿相关不典型表现有关,结合组织病理不典型表现,提示有进展为蕈样肉芽肿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蕈样霉菌病(MF)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2例蕈样霉菌病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近期的相关文献。结果蕈样霉菌病组织学特征为真皮内具有脑回状细胞核的异型T淋巴细胞呈灶性、片状或弥漫性浸润,可累及皮下脂肪组织,可见亲表皮性及Pautrier微脓肿。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CD3、CD45RO、CD4。结论 MF是皮肤T细胞淋巴瘤,诊断主要依赖临床特点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9.
报告不伴粘蛋白样沉积的嗜毛囊性蕈样肉芽肿1例。患者男,39岁。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10年,全身红斑、毛发脱落2年。组织病理示:淋巴细胞侵入表皮内,真皮毛囊减少,血管毛囊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部分淋巴细胞侵入毛囊内,部分细胞轻度异型。免疫组化示CD45RO、CD3、CD4和CD5阳性,CD20和CD30阴性。阿新蓝染色:毛囊内无粘蛋白沉积。皮损T细胞受体(TCR)重排阳性。结合临床、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诊断为不伴粘蛋白沉积的嗜毛囊性蕈样肉芽肿。  相似文献   
10.
刘霞 《现代预防医学》2014,(23):4414-4416
报告1例泛发型神经性皮炎样蕈样肉芽肿。患者男,55岁。周身相继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斑丘疹伴瘙痒,3年余,加重半月。在外间断自涂激素软膏、口服强的松片(具体用量不详)治疗效果不佳。近半月来,皮疹明显增多,范围增大,瘙痒加剧。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皮肤组织表皮未见明显病变,真皮层散在及灶状淋巴单核细胞增生浸润,个别多核细胞形成,细胞有一定异型性;免疫组化提示:CD3(+)、CD4(+)、CD8(+),病变符合蕈样肉芽肿,进一步经北医三院证实后给予COP化疗配合干扰素的疗程治疗。目前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