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10篇
  免费   445篇
  国内免费   64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396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902篇
内科学   114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90篇
外科学   166篇
综合类   3785篇
预防医学   4206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279篇
  19篇
中国医学   434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298篇
  2020年   411篇
  2019年   252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70篇
  2015年   331篇
  2014年   876篇
  2013年   924篇
  2012年   1118篇
  2011年   1148篇
  2010年   912篇
  2009年   842篇
  2008年   787篇
  2007年   589篇
  2006年   548篇
  2005年   443篇
  2004年   370篇
  2003年   307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基于信息化环境服务性学习在中医护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级护理本科的两个平行班分为实验组(57人)和对照组(56人)。对照组沿袭传统教学方式,实验组采用服务性学习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知识进行考核,对实践操作得分进行比较,并对实验组的服务性学习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理论、技能知识及实践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82%以上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改革有助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知识掌握能力、综合能力和文化认知能力。结论 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服务性学习是适合中医学科特点的中医课程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医院信息系统中增加住院陪护管理功能的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等信息系统,开发信息化住院陪护管理功能,包括流行病学史调查、免费核酸申请、电子陪护证办理、体温监测登记及上报和统计查询。该功能与医院智慧护理链接后全院应用。比较功能应用前和应用后的遵医嘱一患一陪达标率、有效陪护证达标率、体温监测并登记日上报达标率和陪护证使用追溯率,评价护士和管理者疫情防控管理的人均耗时以及对该管理功能的满意度。结果 应用信息化陪护管理功能后,一患一陪达标率、有效陪护证达标率、体温监测并登记日上报达标率和陪护证使用追溯率显著高于应用前(均P<0.05);护士陪护管理人均耗时从(554.13±30.77)s降至(311.67±21.54)s(P<0.05);护士和管理者对该信息化陪护管理功能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 信息化住院陪护管理功能的应用有效提升了疫情期间陪护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提高了一线护士和管理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国际制药技术出现重大创新和变革、药品研发技术信息化和数字化程度不断发展,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欧盟委员会为满足未竟临床需求、激励行业创新、增强监管系统应变能力、巩固欧盟药品监管体系国际地位,于2020年底发布了《欧洲药物战略》(Pharmaceutical Strategy for Europe,PSE)。PSE被视为欧洲未来5年卫生政策的“基石”,对欧洲制药领域发展和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对PSE制定背景及发展战略目标、具体举措等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并结合中国COVID-19疫情防控与行业发展、药品科学监管与鼓励创新等实际工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综述信息化技术在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领域中风险预测、警报接收与上报、抗凝防治管理、医护人员相关继续医学教育、患者疾病预后管理的应用现状,总结其应用阻碍因素,旨在为我国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适应妇产科专科特色的处方前置审核系统。方法 引进处方前置审核软件,经后台运行收集基于商业知识库规则的审方数据,建立妇产科用药规则维护分级依据,进行规则优化并形成妇产科合理用药知识库,疏通处方前置审核流程并加以实施。结果 通过抽样数据对比发现,药师审方上线后,系统预审问题数及比例、医师提交问题数及比例明显下降、医师主动返回修改问题数及比例相应上升,人员疏忽所致的严重用药错误可被拦截,药师干预处方/医嘱成功率达93.81%。结论 建立妇产科专科特色处方前置审核系统,能有效保证审方准确性,能减少临床医师和审方药师不必要的工作量,有利于处方前置审核工作的推进,进一步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信息化质量溯源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外来医疗器械管理与预防骨科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消毒供应中心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未采用信息化质量溯源系统的500件骨科外来医疗器械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消毒供应中心2019年3月1日至2019年11月期间采用信息化质量溯源系统的500件消毒供应中心骨科外来医疗器械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外来器械管理效果、外来器械管理质量及医院骨科感染率。结果手术前做好再生处理、器械完好程度、外来器械按时送达医院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及时更换损坏器械、手术后器械丢失、器械磨损度、信息保存不完善、混淆错拿器械包低于对照组(P<0.05);医院骨科感染率观察组为0.00%低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信息化质量溯源系统应用于CSSD外来医疗器械管理中通过提高外来器械管理效果和外来器械管理质量,有效降低医院骨科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王育光  刘志威 《肝脏》2022,27(1):38-41
目的通过信息化随访方式干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对比分析其对患者疾病及用药依从性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剔除不符合纳入条件患者,共纳入符合条件患者264例,有42例合并肝硬化。对纳入患者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分组,最终微信+电话随访组87例,电话随访组88例,对照组89例。随访并对比三组在2年后肝功能、肝硬化人数及停用恩替卡韦时间等不同差异。结果随访年后三组在失访人数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与B组2年后两组在ALT(Z=-3.218,P=0.02)、AST(Z=-2.749,P=0.03)、Alb(Z=1.746,P=0.04)、乙肝病毒DNA(Z=-3.231,P=0.02)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TBil、FIB-4指数、APRI、γ-G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2年后对比结果显示,两组在ALT(Z=-11.089,P<0.001)、AST(Z=-9.247,P=0.01)、TBil(Z=-7.623,P=0.01)、APRI(Z=-4.834,P=0.01)、γ-GT(Z=-2.867,P=0.03)、Alb(Z=3.187,P=0.02)、乙肝病毒DNA(Z=-10.078,P<0.001)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FIB-4指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2年后两组对比结果显示,两组在ALT(Z=-1.275,P=0.04)、AST(Z=-2.045,P=0.03)、TBil(Z=-3.762,P=0.02)、APRI(Z=-1.461,P=0.04)、γ-GT(Z=-2.254,P=0.03)、乙肝病毒DNA(Z=-1.782,P=0.04)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Alb、FIB-4指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2年后A组肝硬化人数为12人,B组为16人,C组为24人。A组与B组(χ2=0.945,P=0.408)、B组与C组肝硬化人数(χ2=2.741,P=0.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C两组肝硬化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3,P=0.013)。在2年时间内,A组有15例患者暂停使用恩替卡韦,B组有28例,C组有61例,三组停用恩替卡韦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61,P<0.001),通过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A组使用恩替卡韦时间长于B组(83.0%vs 68.5%,χ2=5.754,P=0.016)及C组(83.0%vs 33.7%,χ2=61.601,P<0.001),而B组使用时间长于C组(63.5%vs 33.7%,χ2=32.451,P<0.001)。结论通过对患者强化信息化干预,可以使患者服用抗乙肝病毒药物依从性提高,降低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及肝硬化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基于医院信息化平台构建发热门诊一体化信息化系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患者从分诊—就诊—检测—转运各环节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12月发热门诊就诊患者200例为对照组,2021年1—3月发热门诊就诊患者200例为观察组,比较发热门诊一体化信息系统使用前后2组患者预检评估登记、就诊等候时间、转运交接时间、分诊准确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预检评估登记时间为(5.26±0.78)min,转运交接时间为(4.39±2.16)min,均短于对照组[分别为(6.41±1.23) min和(8.62±3.1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就诊等候时间为(24.39±8.46)min短于对照组的(25.62±4.11)min,分诊准确率观察组98.2%,高于对照组(90.4%),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4.6%,高于对照组(87.0%)。结论 信息一体化系统的应用可以快速精准分诊、降低预计评估登记、就诊等候时间和转运交接时间,减少患者滞留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有利于发热门诊管理更为规范化、精细化,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江苏省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为了更好的发挥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在保障食品安全中的作用。方法对哨点医院、分子溯源网络实验室、食品安全信息管理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结果目前存在哨点医院医生主动报告意识弱,病例信息报告不及时、不完整;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协作机制不完善;信息化标准不统一、重复建设等问题。结论建议将哨点医院分为主动监测和病例信息报告两类管理,加快基于医院HIS的食源性报告信息标准化,努力提升基层疾控机构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溯源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贵州省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现况,为贵州省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工作的推进提供理论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9月15日-10月15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贵州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基本信息、医院感染监测人员、医院感染监测方式及医疗机构信息化基础建设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141所医疗机构以县级、二级医疗机构为主,共有449名医院感染监测人员,医院感染监测人员中专职人员356人(79.29%),兼职人员93人(20.71%),全院综合性监测率为90.07%(127/141),细菌耐药性监测率为66.67%(94/141),手术部位目标性监测77.30%(109/141),综合ICU监测56.74%(80/141),新生儿目标监测37.59%(53/141),抗菌药物监测率43.26%(61/141),环境卫生学监测率93.62%(132/141)。全省34.04%(48/141)的医疗机构使用了医院感染监测软件。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主动监测率为30.50%(43/141),医院感染聚集事件主动监测率为29.08%(41/141)。不同规模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学历、专业及细菌耐药性监测、综合ICU监测、新生儿目标监测及环境卫生学监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规模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散发病例和聚集事件的主动监测率和信息化基础建设中LIS系统、RIS系统、移动护理系统和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的上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省医院感染监测人员专业单一,医院感染监测的主动监测率较低,医院感染信息化建设较为落后,需加大医院感染信息化建设工作,对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系统,提高医院感染主动监测率,为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提供更为准确的监测数据,利于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精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