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引发表面接枝肝素方法,使纳米材料P(LLA-CL)表面肝素化,以提高材料的抗凝血性.方法:制备静电纺高聚物P(LLA-CL)纳米纤维,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引发纳米材料P(LLA-CL)表面肝素化,对其表面进行改性,并测试其力学性能,同时对肝素化材料进行了接触角测试观察其表面亲水性,傅里叶全反射红外光谱分析进行表面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纤维形态,EDS能谱对表面元素组成进行表征,血液相容性实验评价肝素化P(LLA-CL)材料表面的血液相容性. 结果:采用等离子体技术能够成功将肝素接枝到P(LLA-CL)表面.等离子体处理后P(LLA-CL)材料表面接触角显著减小,亲水性增强;等离子引发肝素化后,材料仍能保持良好的机械力学性能;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EDS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引发肝素成功接枝到P(LLA-CL)表面;血液相容性实验显示肝素化材料复钙时间全血凝血时间明显延长.结论:材料在等离子体肝素化改性处理后抗凝血性能改善,血液相容性提高.  相似文献   
2.
小鼠白内障基因突变方式、分布及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哺乳动物发育相关的功能基因的鉴定多来源于自发或诱发突变的小鼠。小鼠白内障作为较易鉴定的性状,目前业已明确的突变多达140余个。自发突变的小鼠主要来源于大规模饲养,诱发突变主要通过X射线与ENU处理获得,基因敲除与转基因小鼠亦可获得白内障性状。已知的白内障相关基因分布于小鼠20条染色体,其中以1号染色体最多,并常于小鼠胚胎时期起始表达。小鼠白内障表型多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突变的确定主要通过F2代家系全基因组扫描、精细定位、单倍型分型与测序验证等程序。本文从小鼠白内障基因突变来源、基因分布、基因定位与基因表达等角度较为全面的阐述了小鼠先天性白内障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一种可同时对多个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的新型通用探针连接酶检测方案.与普通的连接酶检测方案相似.具有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特点.但降低了50%~90%的探针设计与合成成本。利用该方案对115例正常中国人的细胞色素P450系统的6个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样本测序与基因频率的统计学分析验证了该方案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病变会继续加重甚至致残.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近几年兴起的治疗RA的新颖疗法,作为一种选择性杀伤病变组织而不伤及正常组织、创伤小的新型疗法,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笔者简述PDT的原理,着重综述PDT治疗RA可用的光敏剂和PDT治疗条件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胶原和蜘蛛丝两种纳米纤维膜,进行理化性能表征和生物相容性比较,以期将蜘蛛丝纳米纤维用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法:实验于2006-07/2007-08在上海市东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完成.将胶原和蜘蛛丝分别以80 g/L溶于六氟异丙醇,采用高15 kV压静电纺制成纳米纤维膜,真空干燥后对其理化性能进行表征.扫描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并进行水接触角测量和水解稳定性测量;并采用MTT实验比较猪大动脉内皮细胞在两种纤维膜表面的黏附、生长和增殖等情况.结果:①静电纺胶原和蛛丝纳米纤维膜均具有良好三维多孔结构,但蛛丝纤维直径更均匀.蛛丝膜具有较大的水接触角,在水解稳定性测试中质量损失较少.②MTT实验表明,种植6 h后血管内皮细胞在胶原和蛛丝膜上都能黏附,但蛛丝膜上细胞增殖速度较快,2 d后超过胶原膜,7 d后蛛丝膜上细胞多于胶原膜表面40%以上.结论:胶原和蛛丝都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生长.蛛丝膜具有较强的疏水性和水解稳定性,在体外培养过程中蛛丝更有利于细胞增殖,有望作为血管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将小肠黏膜下层粘接交联制作小口径血管支架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6-04/12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和四肢显微外科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小肠黏膜下层膜按Abraham法制备;清洁级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2.8~3.2kg。②实验过程:以胶原蛋白-硫酸软骨素共混溶液将猪小肠黏膜下层膜粘接成小口径(内径3.0mm)管型支架,并用碳化二亚胺交联,得到粘接交联小肠黏膜下层管。取24只兔,手术造成颈总动脉缺损,随机平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缝制小肠黏膜下层管桥接修复缺损;实验组采用粘接交联小肠黏膜下层管桥接修复缺损。③实验评估:通过爆破压测定检测支架的粘接强度、通过体外溶血试验和细胞毒性试验检测支架的生物相容性;于术后1,2周和1,2个月做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通畅性;以组织学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观察组织生长情况,评价支架的血液相容性和组织再生能力。结果:①粘接交联的小肠黏膜下层血管支架爆破压:在湿润状态的爆破压可达22.1kPa;溶血率为1.4%;细胞毒性评级为0~1级。②支架溶血率和细胞毒性:体外溶血及细胞毒性试验均表明碳化二亚胺交联小肠黏膜下层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完全符合医用生物材料的应用要求。③植入兔体内后支架通畅性和组织学表现:植入替代兔颈总动脉缺损后2个月,粘接交联支架的通畅率为83.3%(10/12),明显高于缝制支架的33.3%(4/12)(P<0.05);在通畅血管中动脉瘤样扩张的发生率,缝制支架为100%(4/4),粘接交联支架仅为20%(2/10)。所有通畅的血管在术后1个月时均有完整平滑的内膜形成和平滑肌细胞长入;2个月时平滑肌细胞增多,小肠黏膜下层的胶原纤维也明显减少;无炎症反应、血管破裂发生。结论:粘接交联法可用于小肠黏膜下层小口径血管支架的制作,可保持支架的良好生物相容性并改善血管重建过程中小肠黏膜下层的力学性质,从而显著提高小肠黏膜下层用于修复小口径血管缺损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克隆东方田鼠长江亚种(Microtus fortis calamorum)和宁夏指名亚种(Microtus fortis fortis)Y染色体的部分序列,并挖掘这两个亚种间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方法 本研究利用依据Y染色体保守性靶标位点(YCATS)设计的引物,测得Y染色体上的8个内含子短片段序列,进而设计长片段PCR(LA-PCR)引物来获得相距几kb的两个内含子之间的长片段序列.结果 获得东方田鼠长江亚种和宁夏指名亚种Y染色体上的7300 bp序列,比对这两个亚种的序列后发现4个SNPs位点.结论 获得了田鼠Y染色体上的7 300 bp序列和4个SNPs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获得东方田鼠指名亚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为东方田鼠的遗传结构和系统进化研究提供分子数据.方法 照近缘的台湾田鼠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Microtus kikuchii,NC_003041.1)设计9对引物,利用传统和长距离PCR结合引物步移的策略,首次完成了东方田鼠指名亚种的线粒体基因组测序(Genbank:JF261174),并对该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线粒体基因组上的细胞色素b(Cytb)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探讨中国东方田鼠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 东方田鼠指名亚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6 312 bp,含有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22个tRNA基因和一个非编码控制区.同时,在其控制区,分别发现了终止序列区(EATS1、EATS2)、中央保守区1(CSB1)的相关保守序列和一个保守的Poly(C)10区段.在比较了东方田鼠指名亚种和长江亚种以及近缘物种的线粒体轻链复制起点(OL)序列的二级结果,发现茎环结构在茎和邻近序列处表现出高度保守性,而在环上的序列却存在着一定差异.通过Cyt b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中国的东方田鼠与分布于俄罗斯的Microtus middendoffi田鼠,表现出最亲缘的系统进化关系.结论 中国东方田鼠指名亚种线粒体基因组各编码基因的长度、位置符合典型的脊椎动物特征,本研究的结果将为中国东方田鼠的系统进化、亚种分类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丹萍  陈志龙  杨晓霞  曹俭 《药学进展》2007,31(12):529-535
通过介绍目前已获准上市和进入临床研究的各种光动力药物,综述国内外对光动力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光动力疗法是一种用于肿瘤、视网膜黄斑变性、光化性角化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疾病的新兴疗法。  相似文献   
10.
静电纺纳米纤维用于组织工程支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描述静电纺支架的性质对细胞生长行为的影响及其在伤口敷料和皮肤、软骨、骨、血管、神经等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介绍静电纺与其他支架相结合的制备方法,为开发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提供参考。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8-01/2007-01关于静电纺制备组织工程支架方面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electrospinning,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s,nanofiber",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语。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静电纺丝和组织工程支架的文献。排除标准:综述和重复实验。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5篇静电纺制备组织工程支架相关文献,54篇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排除11篇综述。资料综合:静电纺纳米纤维直径、亲水性及纤维取向对细胞生长行为有影响。静电纺组织工程支架在伤口敷料和皮肤、软骨、骨、血管、神经等组织工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研究,研究包括天然材料、合成材料的各种材料在可纺基础上的生物相容性。结论:静电纺纳米纤维能最大程度仿生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孔隙率高,通过多种材料的静电纺研究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有望得到适用不同组织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