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4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4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评估脑卒中后的早期抗抑郁治疗。方法选取发病8 d以内的序贯住院脑卒中患者120例,分为帕罗西汀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在发病第8天常规脑血管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帕罗西汀20 mg 口服,每日一次,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于发病第8天、第38天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定抑郁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两组发病第8天抑郁发生率分别为60.00%、6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05)。两组发病第38天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8.33%、3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P<0.05);干预组、对照组发病第8天和第38天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1.86、6.53,P均<0.05)。发病第8天,两组的HAMD评分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53、0.55,P均>0.05)。发病第38天,干预组HAMD评分和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37、4.15,P均<0.05);两组的HAMD评分和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发病第8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0.21、8.27;5.21、5.29,P均<0.05);且干预组HAMD评分和NIHSS评分下降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t分别=12.56、12.46,P均<0.05)。结论脑卒中后的早期抗抑郁治疗更有利于减少抑郁的发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情志护理结合耳穴压豆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抗抑郁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情志护理结合耳穴压豆疗法,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及SD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结论中医情志护理结合耳穴压豆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卒后舒郁煎对改善中风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中风常规治疗,治疗组予卒后舒郁煎口服,日1剂。对照组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片,每日1次,连用8周。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HAMD量表评定抑郁症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HAMD评分、NIHSS积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上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卒后舒郁煎对改善中风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王春林教授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方法。方法:总结分析王春林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经验。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行为学和神经元再生的剂量相关性.方法 双侧卵巢切除的SD雌性大鼠,应用大脑中动脉栓塞和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刺激的方法建立大鼠PSD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雌激素不同干预剂量(0 μg、1μg、10 μg、25 μg、100 μg)组.雌激素持续干预2周后,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和侧脑室室下区(SVZ)神经元再生的变化.结果 雌激素干预2周后,与雌激素0 μg组比较,10 μg组和25 μg组大鼠的行为学数据有明显改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雌激素0μg组比较,10 μg组和25μg组SVZ区神经元数增加明显(分别为P<0.01,P<0.05).结论 适度生理剂量雌激素可通过增加SVZ神经元改善PSD大鼠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6.
从虢周科教授对中风后抑郁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用药,调理善后,病案举例等方面详述虢周科教授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的临证经验,其运用“三期五脏十候辨证体系”,采用郁乐冲剂加减治疗本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聂容荣  黄春华 《中国针灸》2013,33(6):490-494
目的:评价针灸调肝固本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遵循随机对照试验原则,将123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42例)、药物组(40例)、针药组(41例).针灸组给予针灸调肝固本法治疗,针刺穴取合谷、太冲、百会、印堂等,并于中脘、下脘、关元、气海穴行麦粒灸,每天1次,周末休息;药物组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每天20 mg,于早餐后顿服;针药组采用针灸组与药物组的治疗方法.3组均于治疗2周末、4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为次要疗效评价指标进行疗效评定;采用中医脾胃证候量表进行中医证候疗效评定;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4周末,针灸组、药物组、针药组愈显率分别为69.0%(29/42)、65.0%(26/40)、70.7%(29/41),组间抗抑郁疗效相当(均P>0.05);治疗2周末时,针灸组、针药组HAMD评分与治疗前及药物组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P<0.01);针灸组与针药组在提高Barthel指数、减少中医脾胃证候评分、减少TESS副反应评分方面均优于药物组(P<0.05,P<0.01).结论:针灸调肝固本法抗抑郁疗效肯定,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郁乐疏胶囊与百忧解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随机对照研究,观察郁乐疏胶囊治疗P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PSD患者在使用治疗脑卒中基础疾病的药物的同时,随机分为受试药物组(郁乐疏胶囊组)和对照药物组(百忧解组)。前者口服郁乐疏胶囊,后者口服百忧解。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各进行一次HRSD量表、Zung抑郁自评量表、Barthel量表及SNSS量表评定,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郁乐疏胶囊组,显效率为55%,总有效率为85%。百忧解组,显效率为50%,总有效率为80%。两组药物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定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HRSD量表中的睡眠障碍因子的评分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郁乐疏胶囊能明显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还具有改善睡眠障碍的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抗抑郁剂在脑卒中患者中的预防性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观察预防性应用抗抑郁剂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率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6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帕罗西汀与安慰剂治疗,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量表(ME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治疗结束时评定患者的PSD发生率。结果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在治疗结束时,帕罗西汀组患者的MESS、ADL得分分别为11.1±4.3,27.6±4.8,低于安慰剂组的13.6±3.2及32.8±4.1;帕罗西汀组患者的PSD发生率为10.7%,亦低于对照组的41.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性应用抗抑郁剂可以降低PSD发生率,并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60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予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和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间HAMD和Barthel评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卒中后抑郁能更有效改善抑郁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