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26篇 |
免费 | 60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56篇 |
口腔科学 | 23篇 |
临床医学 | 682篇 |
内科学 | 886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9篇 |
特种医学 | 73篇 |
外科学 | 42篇 |
综合类 | 1140篇 |
预防医学 | 208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320篇 |
14篇 | |
中国医学 | 65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91篇 |
2021年 | 155篇 |
2020年 | 143篇 |
2019年 | 109篇 |
2018年 | 89篇 |
2017年 | 161篇 |
2016年 | 168篇 |
2015年 | 152篇 |
2014年 | 262篇 |
2013年 | 326篇 |
2012年 | 258篇 |
2011年 | 310篇 |
2010年 | 250篇 |
2009年 | 196篇 |
2008年 | 178篇 |
2007年 | 153篇 |
2006年 | 144篇 |
2005年 | 149篇 |
2004年 | 142篇 |
2003年 | 118篇 |
2002年 | 99篇 |
2001年 | 72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1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雪莲通脉丸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小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相关指标ET-1、NO、ACE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雪莲通脉丸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小鼠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调节作用. 方法 建立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奥心血康组和雪莲通脉丸组. 给药4周后取小鼠血清,ELISA试剂盒测定ET-1、NO和ACE浓度.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雪莲通脉丸组NO浓度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T-1浓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E浓度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与地奥心血康组比较,雪莲通脉丸组NO浓度显著升高,ACE浓度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发生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指标具有相关性. 其中,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可能与血清ET-1、ACE浓度呈正相关、与血清NO浓度呈负相关. 雪莲通脉丸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指标具有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NO浓度、降低ET-1、ACE浓度有关,且与地奥心血康组比较在改善血清NO、ACE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冠心病伴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益心舒胶囊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与对照组(单用美托洛尔缓释片),疗程均为4周.观察用药前后主要临床症状、24 h动态心电图的变化、QT离散度(QTd)变化.结果 在治疗室性早搏疗效方面,两组室性早博次数均减少(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临床症状上,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2.5%,对照组为5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症候疗效改善方面,两组患者中医证侯改善疗效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QTd、校正QTd明显下降(P<0.01).结论 益心舒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疗效明显;可以降低QT离散度,抑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痛方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患者的疗效,分析 CD40/CD40L与痰瘀互结气郁证证候及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将52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心痛方治疗,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证候、颈动脉斑块 Crouse积分、内中膜厚度(IMT)、CD40、CD40L。结果两组治疗后 CD40/CD40L、中医证候积分、Crouse积分及IM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CD40/CD40L与中医证候积分、颈动脉斑块 Crouse积分及IMT之间均有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 CD40/CD40L与痰瘀互结气郁证证候及颈动脉斑块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不同程度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情况,探讨心率变异性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在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Holter检测系统检测123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HRV中的SDNN(24 h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NNI(24 h内每5 min一段的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数)、RMSSD(连续正常R-R间期的差值的均方根)、PNN50(连续24h R-R间期标准差≥50 ms的百分数)及三角指数,并以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DNN、RMSSD、PNN50、三角指数明显减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DNNI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心功能分级与HRV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提示NYHA心功能分级与HRV各指标呈负相关,随心功能降低心率变异性各指标明显降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SDNN和PNN50进入回归方程,Y=3.422-0.011SDNN-0.057pNN50.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随心功能降低而逐渐降低,心率变异性中SDNN、PNN50指标对心功能的评估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电图特征。方法对1053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然后根据患者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单支、两支和三支病变组,分析三组患者入院后心电图资料。结果①一支冠脉血管病变303例,二支冠脉血管病变309例,三支冠脉血管病变441例。②异常Q波351例(33%)、ST段异常747例(71%)、T波异常831例(79%)、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68例(16%)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26例(12%),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增多,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胆固醇?炎症因子和冠心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关系?方法:2013年7月~2014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7例,其中55例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为SAP组,5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为ACS组,并选取相同时期非冠心病患者96例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6等炎症因子和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关系?结果:ACS组TC和LDL-C分别为(6.38 ± 1.17)mmol/L和(5.63±1.12)mmol/L,均高于SAP组[TC(4.51 ± 1.06)mmol/L?LDL-C(4.42 ± 1.05)mmol/L],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CS组TBil为(6.28 ± 0.74)μmol/L,SAP组TBil为(9.96 ± 1.02)μmol/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CS组Hs-CRP?IL-6和TNF-α分别为(19.06 ± 3.72)mg/L?(57.35 ± 4.14)pg/L和(38.11 ± 2.64)pg/L,均高于SAP组[hs-CRP(11.31 ± 2.15)mg/L?IL-6(29.60 ± 3.08)pg/L和TNF-α(26.82 ± 2.13)pg/L],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中TC?LDL-C?IL-6?TNF-α和Hs-CRP等明显增高,并与斑块稳定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冠心伏寒颗粒对模型动物心肌损伤程度的影响,探讨药物对复合因素所致心肌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养心氏片)、冠心伏寒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给药期间,除空白组外,另5组给予高脂食料,冰柜冷冻2 h/d,连续6周,末次给药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动物经皮下多点注射垂体后叶素(10μg/kg体质量),复制心肌缺血模型,造模后24 h,记录动物标准Ⅱ导联心电图后,取血清,分别检测血清CK、LDH、AST、SOD、MDA、GSH-PX的含量。结果冠心伏寒颗粒给药组动物心电图ST段偏移总毫伏数(Σ-ST)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血清CK、LDH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血清SOD、GSH-PX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冠心伏寒颗粒可减轻模型动物心肌损伤程度,对寒凝痰瘀证合并心肌缺血动物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及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126例冠心病和54例非冠心病患者血清Gal-3、Hs-CRP、IL-6、TNF-α的水平,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MACE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Gal-3和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多支病变、重度狭窄的患者高于双支、单支病变及轻度狭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血清Gal-3和炎症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发生MACE患者血清Gal-3和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MACE患者(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Gal-3及Hs-CRP、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并与冠脉病变程度及MACE密切相关,提示Gal-3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近期预后新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CI术前进行他汀治疗对冠心病病人心肌标志物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PCI冠心病病人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 3组,各50例.PCI术前分别对A、B、C组使用剂量20、40和60 mg的阿托伐他汀钙,观察术后3组病人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和炎症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一氧化碳和血内皮素水平的变化及术后30 d内的主要不良心脏病事件.结果:3组病人PCI术后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水平均较手术前明显上升(P<0.01~P<0.05),且C组病人心肌标志物水平较A、B组病人更接近正常水平(P<0.05);PCI术后3组病人高敏C反应蛋白、血内皮素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且C组较A、B组下降更明显(P<0.05~P<0.01),3组病人一氧化碳水平均显著上升(P<0.01),且C组较A、B组上升更明显(P<0.05~P<0.01);PCI术后C组病人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明显低于其他2组的22.0%和10.0%(P<0.01).结论:冠心病病人择期PCI术前应用60 mg/d阿托伐他汀能够显著降低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少,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质性研究是描述生活体验并赋予其含义的一种研究方法,在护理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等方面阐述质性研究方法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研究现状,分析现有研究的研究方法及结果,了解冠心病患者生理、心理体验及需求,为今后护理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